普華永道質疑Keep巨額費用支出不明,上市后盈利仍是一大難題快訊
僅三個月時間,股價從28.85港元到4.72港元,Keep跌“麻了”。
僅三個月時間,股價從28.85港元到4.72港元,Keep跌“麻了”。
最近的一輪暴跌,發生在2月9日Keep核數師普華永道辭任之時,當天Keep股價暴跌27.5%,2024年僅過去兩月有余,keep的股價就跌去超70%。
Keep董事會發布公告稱,鑒于普華永道(香港稱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未能與公司就集團2023財年的財務業績達成雙方均接受的審計時間表,經與本公司友好磋商,普華永道在董事會要求下同意辭任本公司核數師,并委任羅申美會計師事務所為新核數師。
圖源:Keep董事會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普華永道還因Keep的若干支付款項存疑,而向公司股東及債權人提出了垂注事項。
合作不足一年的核數師辭任,并更換為一家香港本地小所,不禁讓人頗為意外。上市不不足一年的Keep,至今仍未解決盈利難題,而普華永道此次提出的存疑款項總額高達1.52億元,再次給投資者和股東的心里埋下了疑慮的種子。
合計1.52億元費用支出使用不明
2023年7月12日,Keep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普華永道一直擔任其IPO期間的核數師。
在辭任函中,普華永道特別對公司股東及債權人提醒了兩項注意事項。普華永道指出,在Keep上市前不久,Keep新加坡和Keep香港兩家附屬公司有兩筆費用支出使用不夠明晰,兩筆費用金額合計達1.52億元。
其中,Keep新加坡附屬公司與一家第三方公司(簡稱“A公司”)簽訂了一份市場營銷推廣協議, 委任A公司自2023年7月1日起5年為本公司的海外市場營銷推廣供應商。
普華永道注意到,Keep新加坡于2023年6月30日至7月6日期間,按照市場營銷推廣協議中的付款時間表通過分次電匯的方式向A公司總計支付1,200萬美元(約等于8,700萬人民幣)的市場營銷推廣費用,但協議中卻沒有包含服務范圍和關鍵角度成果等細節。
2023年9月26日,Keep新加坡又與A公司簽訂另一份“終止協議”,以終止市場營銷推廣協議,且A公司已于2023年10月至11月將該1200萬美元分次悉數退還給Keep新加坡。
除此之外,普華永道還對Keep香港附屬公司支付的若干款項提出疑問。
普華永道注意到,香港附屬公司卡路里科技香港有限公司(Keep香港),就財務顧問、資本市場顧問和研究服務及認購一項投資基金簽訂若干協議。根據該等協議,Keep香港于2023年7月向不同簽約方電匯支付了200萬美元、100萬美元、780萬港元和515萬美元(總計約6500萬人民幣)的若干款項(其他交易)。
于辭任函發布之日,普華永道表示未能獲得足夠和合適的審計證據,以確定及支持上述各協議的商業實質及/或其項下不同交易方已提供或將提供的服務。
對于普華永道提出的質疑,Keep回應稱已經采取多項行動。包括與普華永道保持持續溝通,并提供其要求的相關協議及其他文件或信息以協助普華永道就市場營銷推廣交易及其他交易進行審計工作;簽訂終止協議以終止市場營銷推廣協議且所有已支付的款項截至2023年11月均已退還;審計委員會在調查小組的協助下已就圍繞市場營銷推廣協議的交易開展獨立調查等。
但對于Keep香港公司所做的相關交易的種種疑問,Keep并未作出詳細說明。
事實上,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分手”并非什么新鮮事。
一位財會人士告訴拾鹽士,會計師事務所是獨立于上市公司的第三方,會計師要發表公正客觀、具備獨立性的審計意見,也承擔著來自監管的壓力。一般來講,當上市公司與其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因為某些原因產生分歧時,協商不成就可能將其解聘,尋找和公司意見一致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作,以達到改善審計意見的目的。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會計師事務所選擇主動辭任。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般是上市公司存在某些重大隱患問題,事務所如果不能堅持獨立性原則而妥協,則會面臨很高的訴訟風險,也會違背職業操守,而這對事務所的信譽和形象是致命的。因此,對于審計風險較高的客戶事務所可能會選擇主動辭任。”上述財會人士表示。
盈利仍為Keep最大難題
四年虧損近20億,用戶大量流失
雖然普華永道提出費用去向的質疑后,事實真相還尚未有明確說法,但Keep的股價因此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消息發布當日Keep股價大跌28.68%,并在后面的十天里坐上了“過山車”。
為了穩住投資者信心,2月14日Keep董事會發布有意回購股份的消息。當天港股開盤后一度漲超15%,收盤報3.90港元/股;2月15日沖高回落創下上市來新低3.450港元/股后,于16日收盤大漲32.47%,報收5.140港元/股。到了2月19日,股價又再度上漲7%,報收5.50港元/股。
不過,雖然Keep回購達到了止跌回暖股價的作用,但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公司目前仍陷于虧損的泥淖中未能自拔。
keep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2年期間,公司經調整虧損凈額分別為3.66億元、1.06億元、8.27億元、6.67億元,四年共計虧損達19.66億元。
圖源:Keep招股書
根據Keep2023年中期報告,截止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相對2022年凈虧損率同比變動8.7個百分點。除此之外,2023年上半年Keep實現總營收9.85億元,同比下降2.7%,這是Keep自公布財務報表以來首次出現營收同比下滑。
圖源:Keep2023年中期報告
財報顯示,Keep營業收入主要依賴于公司自有品牌產品以及會員訂閱線上付費內容兩大板塊。
2023年上半年,Keep自有品牌運動產品收入4.66億元,同比下滑9.5%;會員訂閱及線上付費內容收入4.49億元,同比增長10%;廣告收入6943.7萬元,同比減少21.4%,可見其自有品牌運動產品營收已開始呈現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隨著居家健身熱度“退潮”, Keep的用戶也正在明顯流失。在2023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躍用戶回落至2954.9萬名,同比減少812.9萬名,與2022年末相比減少208.9萬名;平均月訂閱用戶約為301.7萬名,同比下降17.68%,與2022年末相比下降7.71%。
圖源:Keep2023年中期報告
Keep自2023年7月12日登陸聯交所上市交易,發行價為28.92港元/股。上市僅一個多月后,Keep就創下了42.4港元/股的高位,不過自此之后,Keep股價便進入連續下跌態勢。截至2月24日,Keep股價為5.19港元/股,總市值為27.28億港元,2023年8月時的股價高點已跌去87.8%。
雪中送炭的投資機構虧“麻了”
Keep創始人王寧早在2015年就在媒體上表達過Keep對于造血能力的渴求。他表示,如果Keep在2016年不能成為一家盈利的互聯網公司,那么便不再有什么機會。
如今過去將近9年,Keep雖然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但依然依靠著資本方的扶持,不僅盈利之路困難重重,股價也暴跌不休。
據不完全統計,Keep自成立之初就收到各路實力雄厚的投資者青睞,到2021年底已完成了九輪融資,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騰訊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累計融資金額超過了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44億元。
據新浪財經測算,包括高盛集團、Coatue Management、騰訊投資、高瓴資本、軟銀愿景基金等多家C輪后參投的明星機構均已浮虧。其中,前三名軟銀愿景基金、天進貿易和時代資本累計浮虧2.85億美元,占比接近六成。
早期投資者同樣損失慘重。經梳理,除了Ventech China和BAI資本整體實現小額浮盈,五源資本和紀源資本的浮虧規模也在千萬美元級別。在股價毫無起色的狀況下,五源資本已率先減持離場。
由此可見,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Keep始終沒能給投資者一個盈利預期,若僅靠融資而無法找到新的盈利點,那么上市也無法拯救Keep。
Keep們正在面臨“生死考驗”?
作為線上健身頭部平臺之一,Keep所面臨的困境并非個例,而是當下許許多多線上健身平臺的縮影。
近年來,抖音、B站、小紅書等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對Keep們造成了直接威脅。
同樣有健身視頻、健身帶練,有海量創作者積極產出的各大社媒平臺已經成為當下居家健身的新潮流,眾多健身KOL用大量免費干貨、精心制作的跟連視頻吸引用戶。
盡管Keep也力圖引入大量優質KOL生產的內容(即“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模式),但效果并不明顯。
Keep招股書顯示,Keep平臺PUGC課程數量,已由2019年底的140門增至2022年底的17800門。但即使如此,相比抖音、B站等社交媒體平臺來,數量仍是遠遠不夠。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雖然Keep的內容產出不再具備明顯優勢,但“賣獎牌”卻意外成營收亮點。
由“咕咚”最早發起,將馬拉松紀念獎牌模式引入到了線上,腦洞大開的推出了各式各樣的“線上馬拉松”開始,Keep跟上風潮,將這個模式進一步發展。就是這樣一個極不起眼的營收項目,如今已成為了KEEP重要的盈利點,甚至網絡曾一度流傳出“Keep賣獎牌入賬5個億”的消息。
但即使如此,也并沒能挽回Keep營收和股價雙降的發展現狀。反觀這一賽道其他風靡一時的玩家,如今也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
“愛瘦”APP早已無人問津;比Keep成立更早的“咕咚”在2018年后就再沒有公布過融資消息,曾試圖“押注”運動手環等智能硬件,也在華為、小米等玩家入場后,后勁明顯不足。
而專注于跑步賽道的悅跑圈,則漸漸轉型成了服務線下跑團的工具類產品,提供活動報名簽到管理、免費群發短信等服務。
線上健身平臺的未來似乎一片渺茫,亟需尋找新的模式來改變現狀。隨著今年賀歲檔電影《熱辣滾燙》的火爆上映,健身風潮再度興起。Keep能否借此抓住機會,迎來新的生機,尚等拭目以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