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翻番的奇瑞新能源卻打臉尹同躍,反成奇瑞IPO的最大隱患?快訊
在尹同躍許下豪言壯語之后,奇瑞新能源就被毫無退路的推上風口浪尖。
9月份一過,中國車市2024賽季也進入到最后階段,今年銷量榜單前五強也基本確定。按照數量排名: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累計銷量275萬,奇瑞為175.2萬,吉利汽車148.9萬,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為116萬,長城汽車85.3萬輛。
這其中最具爭議的品牌,長城汽車是其中之一,銷量下滑卻盈利上漲,堪稱當前行業的一大奇觀。另一個就是奇瑞汽車,作為吃到時代紅利最多的品牌之一,奇瑞汽車的成績卻給人一種割裂感——業界前三的總數據、屢創新高的出口量、增長迅速卻難如人主流的新能源。
而如今奇瑞一年一度的科技日即將開啟,人們又想起尹同躍的豪言壯語:
“我們在新能源行業排名當中,不像今年這么客氣,一定會進入全國頭部位置”。
“相信我們新能源產品銷量很快進入產業TOP3,兌現我們去年10月份吹過的牛,今年奇瑞新能源不能再客氣”。
數據給力,但奇瑞新能源真站起來了嗎?
在尹同躍許下豪言壯語之后,奇瑞新能源就被毫無退路的推上風口浪尖。所以從去年11月開始,奇瑞汽車加速對風云、星途星紀元、捷途山海、iCAR品牌發展、C-DM混動技術的落地,推出了14款新車。
這一系列操作確實取得一定成效:奇瑞新能源從4月份的3.29萬輛一路爬升到9月份的5.89萬輛,同比增長183.4%,位居細分第四。前三季度累計銷量33.17萬輛,同比增幅186.4%。
就官方數據來說,尹同躍確實居功至偉,奇瑞新能源確像是要“站起來了”。
只不過在輝煌成績的背后,不安的氣息依舊縈繞在奇瑞新能源身上。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9月份奇瑞新能源零售銷量為4.37輛,和品牌方數據差值1.52萬輛;1-9月累計銷量為23.21萬輛,差值約為9.96萬輛。而兩項數據雖說同比增幅都超過200%,可依舊處以靠后的位置,特別是起三季度的數據,僅為行業第九。
相較之下,前三季度銷量的TOP3中,排第二的吉利為52.7萬輛,特斯拉為46.02萬輛,所以奇瑞新能源想要進入前三成為頭部,到年底得要達到70萬才行!哪怕只是進入前五都至少要達到57萬以上。換而言之,奇瑞新能源最后一季度月均銷量至少得9萬才有可能進入前五,可以其實際只能4-5萬月銷量,到年底超過賽力斯都困難,尹同躍的去年吹的牛已無法兌現。
平心而論,奇瑞新能源只能稍稍穩住身形,諸多新車也形成了相應矩陣實現銷量翻倍。只不過缺乏爆款的產品,奇瑞新能源沒能走上主流,其或將成為尹同躍宏愿的一大隱患。
新能源處境尷尬,會成為奇瑞IPO的隱患嗎?
的確,如果不能爆款,那推出再多的車都沒用。現在的奇瑞新能源會有此窘境,顯然是產品體系布置出問題了。目前奇瑞采用的策略是:不輕易成立新品牌,競爭以燃油為主,輔以CD-M混動車型,對純電投入最少。
該布局對于從0開始的品牌來說還是比較合理的,能夠幫助產品矩陣從燃油為主過渡到新能源,可副作用也很明顯:新能源產品難爆款,新能源子品牌難以立足。奇瑞汽車就是如此,目前旗下沒有一款新能源車型能實現破萬,9月份零售銷量最好的是風云T9、捷途山海T2,iCAR 03,分別為7575、6985輛、4585輛。其他車型均只有幾百輛到2000多輛,被尹同躍高端宣稱“成為全球品牌500強”的星途星紀元,兩款車加起來還不到3000輛,已然成為業界笑柄。
也是因此今年前三季度,奇瑞汽車的新能源產品零售銷量占總銷量的比例僅從去年的14.2%提升到26.27%,增長速度為12%左右。相較之下,吉利新能源的所占比重是44.8%,與2023年相比提升16.2%;長安為44%,提升18.9%;五菱汽車達到75%以;行業的整體占比超過45%。
可以說奇瑞新能源的進度是遠遠落后于對手和行業水平,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日前奇瑞IPO估值從1500以縮水到500億便是與此有關。若奇瑞的新能源矩陣在明年年中還不能實現一個質的突破,那尹同躍的“沖刺2025年IPO”又將無法兌現。
總的來說,我們必須要認可尹同躍希望奇瑞做大做強的愿景,可他的豪言壯語確實是將奇瑞新能源沒了退路。在本身還太過于孱弱、奇瑞以燃油為主的保守策略下,奇瑞新能源想要在短期內趕上行業整體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樣必然會對其IPO造成影響:要么被繼續延后,要么估值繼續下探。
所以在競爭越發白熱化的當下,市場還有多少空間就給奇瑞新能源呢?其是否又將成為尹同躍的遺憾?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