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不斷動蕩,做“減法”的康佳能否“翻紅”?快訊
盡管現階段,隨著“康佳人”全面掌權,康佳開始聚焦科技主航道,但此前積累的減值壓力,已積重難返,仍壓的康佳喘不過氣。
盡管現階段,隨著“康佳人”全面掌權,康佳開始聚焦科技主航道,但此前積累的減值壓力,已積重難返,仍壓的康佳喘不過氣。
作者/無字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趕在規定披露時間的最后一天,康佳終于 “壓哨”交卷。
圖源:康佳2024年半年度報告
2024年8月31日,康佳披露2024年半年度報告,營收54.13億元,同比下跌48.31%;歸母凈利潤為虧損10.88億元,上年同期虧損1.9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8月27日,康佳還公布了人員變更公告,董事局主席劉鳳喜辭職,辭職后不在公司及下屬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原總裁周彬出任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并主持董事局工作;原副總裁曹士平接替周彬出任集團總裁一職。
據了解,劉鳳喜是康佳母公司華僑城集團現任總經理,而周彬和曹士平均在康佳工作超二十年,是徹頭徹尾的“康佳人”。
結合業績來看,此番康佳高層變動,或許與“康佳人”對大股東華僑城此前的經營策略不滿有一定聯系。2007年后,為避免持續虧損,維護自身的優勢地產業務,華僑城讓康佳盲目多元化發展,最終導致康佳在家電行業丟盔卸甲,業績持續萎靡。
盡管周彬、曹士平等“康佳人”對康佳的業務模式以及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有更深的理解,但考慮到中國家電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接下來康佳或許很難輕松“翻紅”。
曾是中國彩電大王,
跨界押注房地產貽誤戰機
曾幾何時,作為研制出中國第一臺高清晰數字電視的企業,康佳還是當之無愧的“彩電大王”。調研數據顯示,2003年-2007年,康佳連續五年蟬聯中國彩電市場銷量榜首。
圖源:洛圖科技
不過現如今,在電視行業,康佳早已不復當年勇。洛圖科技披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康佳電視的出貨量同比下跌超20%,位列中國電視市場第二陣營。
對比而言,十多年前曾和康佳在電視領域并駕齊驅的TCL、創維等品牌,至今仍表現亮眼。2023年,TCL、創維電視出貨量分別為680萬臺、600萬臺,分別在中國電視市場排名第三和第四位。
康佳之所以成為電視行業的邊緣企業,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戰略決策失誤。眾所周知,2000年前后,中國電視行業曾掀起慘烈的價格戰。康佳主動迎合這一趨勢“以價換量”。
盡管上述戰略幫助康佳贏得了市場,但也拉低了公司的利潤空間。財報顯示,2002年-2007年,康佳的銷售凈利率一直徘徊在1%左右,遠低于1998年的5.27%。
如果康佳是一家獨立公司,而股東又對行業發展趨勢有所了解,后者或許可以理解前者“以價換量”的長線戰略價值。然而,康佳的大股東是專精地產業的華僑城,很難接受下轄公司大額虧損。2001年,因巨虧7億元,康佳創始人陳偉榮無奈離職。
為了擺脫電視行業的內卷競爭壓力,拓寬利潤空間,康佳順著大股東華僑城的目光,瞄準房地產市場。2007年,康佳審議通過《關于成立康佳房地產開發投資公司從事房地產開發投資業務的議案》,隨后積極開展一系列房地產投資。
比如,康佳曾斥資17億元建設江蘇昆山旅游度假區,后又于2017年,將手握的深圳市康僑佳城70%股權拍賣,換得69.8億元資金。
康佳積極布局房地產業務時,中國電視行業接連掀起技術升級浪潮,先是2007年前后,顯示技術從傳統CRT轉向液晶,緊接著,2012年前后,互聯網電視又成為大勢所趨。
由于精力主要聚焦在房地產之上,對前沿技術反應遲鈍,康佳錯過了兩次技術升級浪潮,最終淪為了電視行業的邊緣角色。
盲目布局新業務,
康佳連續計提減值
與布局房地產相同步,康佳的高層也動蕩不斷。2015年前后,康佳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發生42起變動,包括6位集團管理層、1位董事局主席和1位監事辭職。
由于不同出身的高管有不同的利益取向,康佳的戰略導向也頻頻生變。比如,2014年,眼看著互聯網電視持續熱銷,時任康佳總裁劉鳳喜發布“易戰略”,號稱要打造中國第一個智能電視互聯網運營平臺。2016年,康佳又喊出了“軟件+硬件”的口號。
周斌 圖源:康佳
2017年3月,康佳新任總裁周彬帶領公司探尋多元化發展之路,希望增加“投控+金融”元素,同時還提出“科技+產業+城鎮化”概念。2018年5月,康佳集團38周年慶典上,周彬又宣布啟動康佳轉型之路,提出“一個核心定位,兩條發展主線、三項發展策略、四大業務群組”戰略轉型升級內容。
財報顯示,康佳主營業務最多時有十數項,既包括多媒體、白色家電等主營業務,也包括移動互聯、工貿、地產等與主營業務關聯甚少的多元化業務。
可以說,過去幾年,因管理層明爭暗斗,為了滿足不同團體的利益,康佳一直在做“加法”,最終成為了一個橫跨諸多垂直業務的“怪胎”。
所謂術業有專攻,參照蘋果、華為、小米等優秀科技公司的經驗,一家出色的企業不可能在所有領域均有所建樹,只能聚焦優勢資源,在主航道持續精進。
圖源:李想微博
比如,2024年初,彭博社爆料稱,因造車難度較大,難以達到理想的目標,蘋果已放棄造車。對此,理想汽車CEO李想點評稱,“戰略層面,新業務能聚焦一個,就決不做兩個。另外,選擇那個最大的,以及距離自己核心優勢最近的,知難而上大概率不是好戰略?!?/p>
事實證明,過多、過雜的業務線,不光沒能推動康佳業績攀升,反而將其拖入了虧損的泥潭。
比如,2017年,康佳不務正業地布局風險極大的外部保理業務,希望靠攫取其他公司應收賬款的剪刀差創收。
因不是專業的金融機構,開展外部保理業務后,康佳頻頻踩坑。比如,2018年3月,康佳保理受讓中交一航局6500余萬元應收賬款,并持有該公司承兌匯票,期限為1年。
一年后,票據到期,中交一航局未及時兌付。隨后,康佳保理起訴中交一航局。然而,中交一航局卻以印章假冒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康佳被法院以先刑后民為由駁回起訴。最終,康佳對中交一航局的應收賬款累計按100%計提壞賬準備。
圖源:康佳公告
2024年5月,回復深交所問詢函時,康佳無奈地表示,“受外部環境影響,業務風險逐步加大,外部保理業務出現了逾期兌付事項,因此,公司于2018年底停止了康佳保理的所有外部業務。”據了解,2019年-2023年,康佳保理業務累計計提減值6.97億元。
事實上,外部保理業務只是一個切片,康佳的其他多元化業務也有類似的問題。多元化業務發展受阻,給康佳帶來了巨大的減值壓力。
財報顯示,2019年-2023年,康佳分別計提減值準備8.35億元、11.85 億元、17.5 億元、12.45 億元、10.17 億元,合計60.32億元。對比而言,同期康佳合計歸母凈利潤僅5.13億元。
可以說,盲目擴展多元化業務導致的巨大計提減值準備,是康佳身陷虧損泥潭的關鍵誘因。
回歸主業,
康佳困在高負債率中
有鑒于多元化業務發展受阻,近年來,隨著以劉鳳喜為代表的華僑城系高管辭職、“康佳人”全面掌權,康佳開始聚焦核心業務。
2023年7月,康佳明確未來發展的新戰略框架為“一軸兩輪三驅動”,其中“一軸”以電子科技為發展主軸;“兩輪”以消費電子、半導體為發展支撐;“三驅動”以“產品驅動、制造驅動、國際驅動”為主引擎。
簡言之,接下來康佳希望回歸科技主航道,著力發展消費電子、半導體兩大業務,不再盲目布局多元化業務。
圖源:康佳2024年半年度報告
不過結合財報來看,聚焦主業后,康佳的消費電子、半導體業務并未展現較強的成長性。2024年上半年,康佳的消費電子、半導體業務營收分別為47.54億元、0.83億元,分別同比下跌0.39%和95.93%。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隨著下游需求回暖,大部分消費電子企業的業績均同步上漲。據不完全統計,A股申萬消費電子板塊87家公司中,營收同比增長的企業有70家。
無獨有偶,同期半導體行業也進入復蘇周期。半導體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24年Q2,全球半導體產業累計銷售額達1499億美元,同比增長18.3%。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上半年,Wind數據申銀萬國分類的159家半導體上市公司中,117家企業營收同比增長。
康佳的消費電子、半導體業務業績表現之所以迥異于行業大盤,或許是因為公司債務壓力居高不下,難以加碼研發,相關產品競爭力有限。
圖源:康佳2024年半年度報告
財報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康佳資產負債率高達86.45%,同比增長7.53個百分點。與此同時,因前幾年盲目擴張,目前康佳仍面臨較大的存量資產減值挑戰。上半年,康佳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8億元、信用減值損失1.63億元、資產減值損失0.92億元,合計損失4.35億元。
圖源:康佳2024年半年度報告
為減輕財務壓力,康佳正大力控制成本。財報顯示,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康佳研發費用分別為5.44億元、4.98億元以及2.15億元,分別同比下跌11.76%、8.44%以及9.28%,費用率一直徘徊在3%左右。
對比而言,2024年上半年,創維數字、海信視像、四川長虹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66億元、4.44億元、2.27億元,研發投入力度均高于康佳。
考慮到康佳押注的消費電子、半導體業務均需要雄厚的底層技術作為支撐,才能行穩致遠發展??导训难邪l費用持續下行,也預示著,這些業務很難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博取亮眼業績。
由此來看,過去十幾年,康佳面臨的問題其實有很強的延續性。因電視業務深陷價格戰泥潭,陳偉榮出走后,康佳高層一直激烈動蕩。高層頻頻“你方唱罷我登場”,導致康佳的戰略布局一方面十分短視,另一方面又需要兼顧不同利益取向,業務線盲目擴張。
凡此種種,決定了康佳近年來面臨越來越大的計提減值壓力。盡管現階段,隨著“康佳人”全面掌權,康佳開始聚焦科技主航道,但此前積累的減值壓力,已積重難返,仍壓的康佳喘不過氣。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