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你的公司要去“創始人化”金融
圍墻外的人想進來,圍墻內的人想擺脫開。
文|鹽必
一年一度的Apple春晚結束了。
一如既往,iPhone7遵循著以換殼、變大、升容量為本的套路。盡管有庫克的創意開唱和尾聲表演,也抵擋不住產品上沒做出什么驚艷改變的無聊感。被劇透的沒有耳機孔、雙攝像頭,讓一眾守著iPhone和MacBook看直播果粉們,刷起滿屏“買買買”卻夾雜吐槽的彈幕。
“終究還是要買腎7的,”朋友圈不乏有老果粉發表感慨,“只不過,我又開始懷念老喬了。”
還記得2010年發布的iPhone4,一發布就成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智能手機。iPhone4很快席卷中國大大小小角落,紅遍全球,一時間沖至巔峰,堪稱“街機”。
也許正是在巔峰時刻突然離去,喬布斯才給所有人心里留下了一道再也邁不過去的坎。喬布斯離世消息傳來當天,上海的蘋果官方旗艦店里擠滿了前往紀念喬幫主的果粉;再到iPhone4s發布,更是被人們悄悄傳稱,這是一款“for Jobs”的iPhone紀念版;喬布斯、iPhone4,兩個詞從此封上互聯網的神壇。
作為他的接班人,庫克就有些“慘”了。每次發布會前后,他都會被人們詬病一番,“哪哪都不行”。人們搬出喬布斯的理念,大肆批評他給蘋果帶來的種種。但庫克一貫的行事風格,沒有因此改變。
甚至你會發現,庫克正用他的理念和行動,漸進式帶著蘋果“擺脫”喬布斯所帶來的影響。
創始人VS接班人
同樣為CEO,喬布斯和庫克,是典型的創始人和接班人。
在很多人眼中,喬布斯在蘋果的歲月,蘋果才是真正的蘋果。經典的iPod抓住過無數人的眼球,初代iPhone到iPhone3GS,每一款都在完善iPhone形態的同時,做出了讓人驚嘆的改變。
產品快速迭代,創意讓人尖叫,工業設計和軟件設計追求完美……可以說,喬布斯是一個天才產品經理型的創始人。在他的帶領下,蘋果成了人文和科技完美融合的精神象征。
喬布斯有對設計的偏執堅持,讓所有產品都被打上了“喬布斯”烙印。看到蘋果產品就覺得“這很喬布斯”,這使蘋果在發展初期容易獲得固定的忠實追隨者。他們看重的往往不只產品本身,更看重與精神領袖在產品上的“溝通”。
所以當他們看到庫克對設計作出妥協、停止iPod classical等多條產品線、不再像個魔術師一樣制造驚艷的時候,才會發出一聲哀嘆:
“離開了喬布斯,蘋果就變得不像蘋果了。”
而庫克是典型的職業經理人式CEO,他給蘋果帶去的,更多是穩定地前進。
蘋果已經是個11萬人的大公司,不再是那個跑到施樂實驗室溜達完,幾個人敲敲代碼搞出Mac機、還需要接受風險投資的小團隊了。
對庫克來說,衡量蘋果發展好壞的標準,不是它巔峰時期能像「Sun」和「貝爾實驗室」般為人所稱道,而是五年、十年后,它能不能穩定地突破自己的上限,不斷裂變增長下去。
“我們營收在 600 億美元的時候,他們說你們到此為止了,可去年我們營收有 2300 億美元。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思維:你不可能變得更大,因為你本來就到巔峰了。我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另一方面,在公司管理和社會責任上,庫克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新的《供應商責任報告》里,工時合規率達到了95%;
為了回收iPhone再利用,他們制造了拆解iPhone的機器Liam;
在蘋果世界各地的辦公室、零售店和數據中心,93%的設施由太陽能供電……
庫克能延續喬布斯的產品烙印,但也不會活在喬布斯的陰影里,“沒有人能成為喬布斯,我只能做自己。”蘋果不再是一個人的蘋果,而是一群人思想閃光點的集合。
所以,沒有必要比較兩人誰更蘋果,兩種類型的公司領袖,只不過是適應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而已。
不斷發展的大公司,遲早要擺脫“創始人化”的這一步。蘋果如是,創業公司亦如是。
隱藏最深的競爭對手
一開始,公司90%是自己的;后來,公司90%不是自己的。創始人,就是創業公司發展過程中,隱藏最深的競爭對手。
從創始人個人角度來說,創立一家公司,摻雜了最多的心血和個人感情,公司受創始人的影響必然最大。但人非完人,每個人的認知寬度、廣度不同,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風格,也有自己的瓶頸。
創始人的學習能力和認知,再全面也是“1”,最終會限制一家公司的發展。而創始人對公司的文化、觀念、精神和影響力,就是后來者最大的競爭對手。
任何一家成為巨頭的公司,到了最后甚至連創始人自己都要努力淡化自己的存在感。
馬云曾說不想把公司交到職業經理人的手上,但最后還是選擇了將阿里巴巴CEO交給逍遙子,還打造出一套阿里合伙人體系和傳承機制。
當年的通用電氣傳奇董事長兼CEO杰克·韋爾奇,也是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20年間改造了通用電氣,讓其市值增長30多倍,達到4500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一。
迪士尼、微軟、華為、Facebook……數不清的公司,你可能知道創始人是誰,但你更熟悉的,是他們的品牌文化,某一款產品或者App。
有意無意之間,庫克應該也想努力將公司轉向這樣的“巨頭公司”之路。就像在這次蘋果發布會上,蘋果的高級副總裁Phil Schiller宣布取消耳機接口那一刻,解釋道:“我們去掉了傳統的耳機接口,這需要很大的勇氣。”
保留最初的品牌文化,走出創始人或是精神領袖帶來的影響,這是每一家成為常青樹公司的必經之路。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