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的嘴是真硬啊汽車
6月初,汽車圈又爆出消息,雪佛蘭原本規劃中的三個新車項目已經停擺。這三款車包括一臺純電SUV、一臺旗艦SUV,還有全新一代探界者,全部處于代號階段就被叫停。
作者 | 張從白
編輯 | 汪戈伐
圖片來自企業官網
6月初,汽車圈又爆出消息,雪佛蘭原本規劃中的三個新車項目已經停擺。這三款車包括一臺純電SUV、一臺旗艦SUV,還有全新一代探界者,全部處于代號階段就被叫停。
面對外界質疑“雪佛蘭退出中國市場”,上汽通用管理層迅速公開澄清"退出傳言不實",強調"絕不放棄雪佛蘭品牌"。
可誰想到,即便是這樣的“退市”傳聞,在車圈掀起的波瀾也遠不如預期。當其他車圈熱點新聞出現后,人們很快就把注意力轉移了。
這種被忽視的狀態,反映出雪佛蘭在中國市場真實的存在感。
01
具體數據顯示,雪佛蘭的處境嚴峻。
這家美系品牌曾經創造過輝煌戰績。2014年,雪佛蘭年銷量突破76萬臺,平均每月能賣出6萬多臺車,峰值時期甚至接近月銷10萬臺的規模。當時的明星車型科魯茲在年輕消費群體中享有很高聲譽,銷量直追大眾朗逸、豐田卡羅拉等主流車型。
從2018年開始,情況發生逆轉。那一年雪佛蘭還能維持64萬臺的年銷量,到了2023年就下滑至不足17萬臺。2024年的表現更差,全年僅售出5.27萬臺,跌幅超過68%。
進入2025年,下滑趨勢仍在繼續。前四個月累計銷量5314臺,同比再降75%。單看4月份,雪佛蘭全系車型總共只賣出1291臺,這個數字甚至不如某些單一車型的表現。在這微薄的銷量中,科魯澤承擔了主要份額,其他車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以中國乘用車市場年銷2000萬臺的體量來算,雪佛蘭目前的份額已經降至0.26%,完全淪為邊緣角色。
雪佛蘭的衰落源于多個層面的問題累積。
產品更新策略出現重大失誤,科魯茲在2015年換代時,設計理念從硬朗的肌肉車風格轉向流線型造型,完全顛覆了用戶認知。雖然廠商后來推出經典版試圖補救,但市場信心已經動搖。
技術層面同樣存在問題,科魯澤至今搭載的還是老舊的1.5升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83千瓦,在同級別競品中毫無優勢。科魯茲使用的6速自動變速箱故障頻發,用戶滿意度持續走低。
新能源轉型步伐過于緩慢,當中國市場插電式車型銷售占比超過50%時,雪佛蘭的電動化產品線幾乎空白。僅有的暢巡純電轎車存在感極低,去年推出的探界者Plus插混版,純電續航里程僅120公里,今年3月銷量只有90臺。
品牌定位同樣存在核心問題。在通用汽車的中國戰略中,雪佛蘭被安排在入門級市場,大量車型實際上是別克產品的簡配版本。
長期的低價競爭雖然帶來過短暫的銷量提升,但也固化了雪佛蘭廉價品牌形象,后續很難實現品牌向上。
02
雪佛蘭面臨的困境并非個案,而是美系傳統車企在華遭遇的共性難題。
統計顯示,美系品牌目前在中國市場的整體份額約為5%-6%,遠低于德系和日系品牌。而在這個不大的份額中,相當部分還來自特斯拉的貢獻,傳統美系品牌的實際表現更加慘淡。
美系車長期堅持的大排量、高功耗特色,在中國市場越來越失去吸引力。以邁銳寶XL為例,這款中型轎車搭載174千瓦發動機,百公里油耗7.2升;對比之下,同級別的凱美瑞功率127千瓦,油耗僅6.1升。
在油價高企的環境下,消費者的選擇傾向一目了然。隨著混合動力技術的普及,美系車原有的動力優勢也在消失。新款凱美瑞混動版功率達到169千瓦,已經接近邁銳寶XL水平,但油耗只有4.6升。
關于雪佛蘭是否會真正退出中國,業內存在分歧。
從運營角度分析,雪佛蘭與別克共享生產基地、銷售網絡和管理團隊,維持品牌運作的邊際成本相對較低。即使新車投入暫停,保留品牌牌照對上汽通用來說負擔不重。
但從市場表現來看,雪佛蘭的邊緣化已經難以逆轉。中國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本土品牌技術實力快速提升,留給表現平庸的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從2005年進入中國到今天,雪佛蘭在華已經走過20年歷程。從初期的快速成長,到2014年前后的巔峰時期,再到近年來的持續萎縮,這個軌跡折射出中國汽車市場的深刻變化。
對于曾經鐘愛變形金剛中大黃蜂形象的消費者來說,雪佛蘭承載了一代人的汽車記憶。可在商業競爭的殘酷環境中,情懷終究無法替代產品力和市場表現。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