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盤古大模型5.0如何幫行業“解難題做難事”?快訊
同時盤古大模型還能生成機器人需要的訓練視頻,基于盤古大模型的可控生成能力,華為發布了盤古大模型5.0。
【TechWeb】過去一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模型發展如火如荼,大模型被認為將重塑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
面對方興未艾的大模型,如何真正賦能千行百業,形成新的生產力,是行業普遍需要面對的問題。
在2024華為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華為云CEO張平安給了業界答案。
盤古大模型三大升級
會上,華為發布了盤古大模型5.0,在全系列、多模態、強思維三個方面帶來全新升級。
全系列:從十億級到萬億級參數 小到手機大到云端復雜推理都能滿足
盤古大模型5.0包含不同參數規格的模型,以適配不同的業務場景。從十億參數覆蓋萬億級參數范圍,小到手機、PC等端側應用,大到云端復雜推理的各種需求,都能一鍵滿足,應用廣泛,算是一個全系列升級。
多模態:讓人機交互、內容生成分析體驗更好
為了更好更精準地理解物理世界,包括文本、圖片、視頻、雷達、紅外、遙感等領域,新版本的盤古大模型還加強了多模態處理能力,讓整個人機交互、內容生成和分析等體驗逐步提升。
舉例來說,盤古大模型5.0能夠識別衛星遙感圖像,準確分析出區域農作物的生長情況,用于產量預估、病蟲害監測等。還能識別紅外影像,當夜間通過可見光無法看清的時候,盤古5.0能夠通過紅外影像精準的識別車輛的位置,進行交通違停的管理;此外,盤古5.0能夠通過可見光和雷達的影像綜合判斷該地區的植被覆蓋情況,幫助生態部門進行自然保護地的監測。
在內容生成方面,在自動駕駛領域,盤古大模型5.0通過可控時空生成技術,結合場景視頻生成、4D BEV視頻生成、自動駕駛仿真庫及路網信息,能更好地理解物理規律,大規模生成和實際場景相一致的駕駛視頻數據,還可以靈活增加控制條件,生成不同路況、不同光照、不同天氣的訓練視頻數據,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快速成熟。
強思維:思維鏈結合策略搜索,支持復雜推理
復雜邏輯推理是大模型成為行業助手的關鍵。盤古大模型5.0將思維鏈技術與策略搜索深度結合,提升了數學能力、復雜任務規劃能力以及工具調用能力。
例如,在一道立體幾何題中,需要證明圖中的直線PQ與三棱柱的側面平行。盤古大模型5.0可以將輸入的2D圖片在3D空間中進行推理,首先給出了正確的解題思路,并通過思維鏈多步生成和策略搜索,一步一步完成題目的證明。

基于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機器人首次亮相,在現場首次演示了復雜任務的執行。
這款名為“夸父”的機器人上臺與張平安擊了個掌,展示了識別物品、問答互動等能力。
張平安在大會上表示,除了人形機器人,盤古具身智能大模型還可以賦能多種形態的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讓它們幫助人類去從事危險和繁重的工作。“正如大家所期望的,讓AI機器人幫助我們去洗衣、做飯、掃地,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看書,寫詩,作畫。”張平安表示。
真正賦能千行百業
能力的提升,讓盤古大模型能更好的賦能千行百業。
張平安分享了盤古大模型在工業設計、建筑設計、具身智能、媒體生產和應用、高鐵、鋼鐵、氣象等領域的豐富創新應用和落地實踐,持續深入行業解難題。
在工業設計領域,以新車造型設計為例,周期一般需要1-2年,盤古大模型可以讓汽車的造型設計時間大幅縮短。造型設計師可以將自己的靈感,通過對話、畫圖與大模型交互,生成3D汽車數字模型,并可進行風格化調整、零部件編輯、顏色更換等。
除了汽車造型設計,盤古大模型還可以用于汽車的工裝設計、模具設計,以及電子產品領域的工業設計等。
在建筑設計領域,基于盤古大模型的可控生成能力,只需輸入設計的黑白草圖,即可生成彩色并帶有紋理的建筑群360°實景視頻;基于盤古3D重建能力,還可以構建出高真實感的建筑3D模型,將復雜建筑群的概念設計周期從數周縮短到數十分鐘。
在具身智能領域,盤古大模型能夠讓機器人完成10步以上的復雜任務規劃,并且在任務執行中實現多場景泛化和多任務處理。同時盤古大模型還能生成機器人需要的訓練視頻,讓機器人更快地學習各種復雜場景。
在媒體內容生產和應用領域,盤古大模型能自動將視頻譯制成不同語言,并保留原始角色的音色、情感、語氣;將譯制配音、動漫生成等場景的制作周期從月級縮短到天級,還能通過AI翻譯和擬人化語音合成能力,實現AI同聲傳譯,讓云會議、視頻通話等可以實現母語交流體驗。
在鐵路領域,全國每天需要檢測的動車大概有3.2萬節車廂,過去需要大量的巡檢工人在凌晨時段去完成,耗時耗力。如今結合盤古大模型和巡檢機器人,可精準識別一列動車的3.2萬個項點,覆蓋8大類、350多種復雜故障,幫助高鐵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減少人工在凌晨時段去巡檢的艱辛作業。
在鋼鐵領域,以上海寶武鋼鐵熱軋生產線為例,每次調整生產鋼板的種類和尺寸,都需要工程師重新調整7道精軋機組的300多個參數,需要耗費約5天的時間。盤古大模型能夠對最優參數進行預測,顯著降低熱軋生產線調優時間,并提高預測精度和鋼板成材率。
目前盤古大模型目前已在寶鋼1880熱軋生產線上線,預測精度提高5%以上,鋼板成材率提升0.5%,預計每年可以多產鋼板2萬余噸,年收益達9000余萬元。
在氣象領域,華為云聯合深圳市氣象局,在分辨率為25公里的全球模型基礎上,融合區域高質量氣象數據集,升級了分辨率分別為1公里、3公里、5公里的區域預報能力,包含氣溫、降雨、風速等氣象要素。不僅如此,今年華為云還聯合天融環境打造了環境大模型,將污染六項的預測準確度全面提升10%以上。
在醫藥領域,天士力基于盤古大模型打造“數智本草大模型”。一方面基于盤古L0能力,學習訓練了378萬篇文獻等數據,尤其是學習了1000多本古籍,從古方古籍和現代文獻中總結出知識和經驗,可以賦能方劑篩選和優化、提升研發效率,也能輔助醫生問診。另一方面,天士力在盤古17億化合物的藥物分子大模型基礎上,增訓了350萬天然產物分子數據,未來有望更好地優化方劑和發現新藥。
盤古5.0升級背后,是華為云昇騰AI云服務的一年迭代優化。目前昇騰AI云服務已全面適配行業主流的100多個大模型,以云服務的方式協助客戶開發,訓練,托管和應用模型,華為已經在貴安、烏蘭察布和蕪湖,構建了三大AI算力中心,支持大模型產業發展。
寫在最后
華為發布盤古大模型3.0曾提出,產品要面向全行業,“不作詩,只做事”,隨著盤古5.0的發布,華為云提出“不僅要做事,還要做最難的事”,真正賦能行業解決實際遇到的難題。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場景的拓展,盤古大模型將繼續幫助各行業攻克難關,創造新的生產力,真正實現賦能千行百業的目標。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