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頻推資本運作董明珠一波三折圓造車夢智能
盡管還在“緋聞”階段,但董明珠的造車夢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
盡管還在“緋聞”階段,但董明珠的造車夢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成為各大媒體的頭條。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有一汽集團內部人士確認,董明珠及其團隊已兩次考察一汽夏利,并表示二者合作造車的可能性很大。不過隨后格力集團發表公告,對入股夏利一事予以澄清,聲明報道不屬實。從格力收購珠海銀隆受挫,到董明珠以個人名義投資珠海銀隆,再到考察一汽夏利,似乎董明珠的“造車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造車夢的一波三折
和此前賈躍亭造車類似,董明珠對“造車“一直很熱心,但卻沒有得到認可。
去年11月份,珠海國資委發布通知稱:董明珠已于10月下旬被免除在格力集團的董事長職務,此后僅擔任格力集團的子公司“格力電器“的董事長、總裁及法人。這在業界看來,很大程度是由于董明珠受到了自己提出收購銀隆方案的影響。
然而從現在來看,從當初收購銀隆被否到董明珠自己入股,都是為了兩個字“造車“。據公開資料顯示,珠海銀隆是一家專門從事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車驅動系統總成等的高科技企業,并且在2008年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
截至今年3月31日,珠海銀隆注冊資本11.03億元,董明珠個人持股17.46%為第二大股東,且擔任珠海銀隆董事兼名譽董事長。
繼今年8月攜銀隆投資150億在洛陽造新能源汽車后,9月15日,董明珠再砸150億要在洛陽造機器人,還將入股洛陽軸承參與國企改革。這次格力電器“牽手”洛陽,將共建中國洛陽自主創新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全部建成后預計實現年產值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從想通過格力到最后自己掏腰包投資,董明珠算是克服重重阻礙,走出了造車的第一步,盡管這與此前董明珠說“收購新能源企業,格力就是要造汽車”有明顯差異。此外,從實際情況看,珠海銀隆的優勢在鈦酸鋰電池技術,在整車制造經驗上非常薄弱,汽車生產線也不夠完善。
如果董明珠真的想要把造車納入正軌,把格力電器在電控、智能制造、電機和精密模具的布局效益最大化,還需要伺機進入乘用車領域。
從這個角度來看,董明珠看上一汽夏利也不足為奇了。
一汽夏利半年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營收為6.23億元,同比下降37.9%,凈利潤虧損8.68億元;報告期內銷量僅為1.15萬輛,同比下降39.4%。業界人士分析認為,一汽夏利雖連年虧損,技術相對落后,但作為一家有幾十年造車經驗的老企業來說,擁有成熟的整車生產線,可以幫助董明珠布局產業上下游,早日實現新能源汽車的量產。
格力電器陷入成長困境
當然這只是表象,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整個空調行業甚至傳統家電行業都面臨著疲軟和轉型的壓力。海爾在2009年收購日本三洋之后,又在今年收購了通用電氣GE的家電部門布局海外市場,美的則收購了世界知名的機器人制造商庫卡,進入高端裝備工業機器人領域。格力電器在空調領域的領先也成為其轉型和多元化的桎梏。
在空調行業,格力一直是領先者。格力電器2016年年報顯示,格力家用空調產銷量自1995年起連續22年位居中國空調行業第一,自2005年起連續12年領跑全球。
但與此同時,格力也被質疑業務結構太過單一,大部分營收都依靠空調業務。于是,最近幾年格力先后涉足冰箱、空氣凈化器、凈水器、電飯煲、加濕器、手機等眾多家電品類,但營收上收效甚微。據公開報道統計,從2015年至今已經發布的三款手機,第一款手機銷量在10萬臺左右,第二款手機上市一年多銷量大約在2.5萬臺左右,今年6月份發布的“色界”,還因上市首日被網友曝出近8臺的銷量,成為熱點一度引發幾千臺的銷售額。
格力電器的營收依然大部分靠空調,2016年空調營收仍然占格力電器總營收的83%,僅比2013年下降了3個百分點。
這實際上也是格力最大的隱憂。最近五年,格力電器營收增長率從37.3%、19.9%下滑到16.6%,2015年下跌28.2%,總營收跌破千億。董明珠自己也承認,格力已經觸到了天花板。
很顯然,格力的手機失利、多元化進展緩慢與其一成不變的工業時代的打法有關:非常用功,把手機當作耐用工業品來設計、制造和營銷,這與快消時代的節奏和文化格格不入。但跨界是格力電器或者說是董明珠都必要要走出的路,但接下來該怎么走依然是個難題。
是夢想還是執念?
業界對于董明珠入股一汽夏利,布局新能源汽車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董明珠棋行險招,但卻離造車夢又近了一步,畢竟不論是國內還是國際上,新能源汽車都是一個趨勢;但另外一種觀點卻認為,造車只是董阿姨自己不甘心的執念,因為不甘心業界評價格力“除了空調,什么都不成功“。
事實上,從希望格力收購珠海銀隆到最后自掏腰包再到如今的格局,董明珠所走出的每一步都備受質疑,外界認為正是因為其偏執,才導致格力深陷漩渦的困局。然而,董明珠骨子里一直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偏執勁兒,這也是董明珠排除萬難也要造車的原因所在。
然而,盡管在造車路上,董明珠將面臨著比空調、手機更為長的產業鏈,而整體配套技術也并非短期通過收購、整合就能解決,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資本以及技術積累和耐心。但這對于已經60歲仍然心懷夢想、披荊斬棘的董明珠來說,是一個勇敢的壯舉,我們仍然希望能夠將更多的祝福留給心懷夢想的人。
造車是夢想還是執念,恐怕只有留給時間去評判。
來源: 通信信息報 作者:熊雯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