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余地方政府探索“政務+區塊鏈”,是破解難題還是書寫政績?區塊鏈
“政務+區塊鏈”究竟是追逐熱點的政績工程,還是破除政務難題的利民好事?則要交給時間去檢驗。
帶著濃濃技術色彩的區塊鏈因為炒幣、ICO變得喧囂無比。但透過浮躁的一面,可以看到,單就區塊鏈技術而言,不少機構和組織正在嘗試用這種新興的技術解決過往或者眼下掣肘的問題。
政務就是其中的一個方向。
對于新技術,地方政府歷來的態度是一方面謹慎,另一方面積極嘗試。在各地政府爭奪區塊鏈之都的大背景下,“區塊鏈 政務”理所應當地成為重要的實踐領域和探索方向。
但“政務+區塊鏈”究竟是追逐熱點的政績工程,還是破除政務難題的利民好事?則要交給時間去檢驗。
地方政府“政務+區塊鏈”探索
作為一線城市中的排頭兵,北京、上海、廣東的區塊鏈發展相對矚目。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一直對新技術持包容開放的姿態,在區塊鏈領域也是如此。早在2017年12月,廣東省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就出臺政策,對當地區塊鏈產業給予每年2億元的財政補貼。
事實上,除了產業層面,廣東省的政府部門也在用區塊鏈技術對政府辦事效率、服務水平等方面進行改進和提升。
區塊鏈在政務上的應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算是全國政府部門中率先“吃螃蟹的者”。
一直以來民眾到政府部門辦事,免不了跑腿開各種證明,總理曾公開批評過相關現象,稱“讓群眾證明‘你媽是你媽’是天大的笑話”。
然而事實上,由于各種原因,在政務方面,個人身份的證明始終是一個痛點和難點。
禪城區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IMI(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Identity)身份認證平臺,為市民建立信用身份,解決“證明我是我”的難題。
而這一舉措早在2017年6月份就開始進行實施。
和全國其他城市相比,在區塊鏈的應用發展方面,剛剛成立一年的雄安速度很快。
2018年2月,雄安新區上線區塊鏈租房應用平臺。這也是國內首例把區塊鏈技術運用到租房領域。掛牌房源信息,房東房客的身份信息、房屋租賃合同信息等都記錄于區塊鏈之上,并將得到多方驗證,不得篡改。
雄安“千年秀林”項目通過使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實現對森林建設數據精準管控。為每一棵樹建立一個二維碼“身份證”,以對苗木質量、工程進度等各方面進行追溯和管控,從而打造一個“數字森林”。
此外,在該項目的建設中的財務管理方面也使用到區塊鏈技術,植樹造林的資金使用在鏈上完成,確保??顚S?。
雄安新區的工程建設招標中同樣也運用了區塊鏈技術,對工程建設招標決策的相關信息進行留檔,通過區塊鏈技術永久保存,一旦出現問題,可以做到隨時調取查看,依法追責。
除了廣東禪山、河北雄安之外,陜西省也基于區塊鏈技術打造了全省一體化政務云平臺“陜數通”。
通過“陜數通”,陜西咸陽將公安、民政、社保、醫院、銀行等市縣鎮三級1300多個單位部門涉及的85類數據上鏈,利用沙盒技術在保障數據安全和權屬不變的情況下,實現數據一橋鏈通、數權不變、融合應用。
在區塊鏈領域不斷發力的山東也在“政務+區塊鏈”方面進行探索。
今年5月份,青島市北區開始試點探索區塊鏈在政務方面的應用。具體而言,將政府業務“上鏈”,實現市民“零跑腿”和“無紙化”辦理。
最終,實現政府各職能部門的數據互享互用,為民眾建立信用和資料檔案,為信用社會提供依據。
近期,北京市也開始將區塊鏈技術納入政務服務當中。
《北京市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實施方案》指出,北京市將加快推進本市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健全完善網上辦事配套措施。區塊鏈等新技術也將運用到政務服務中,要研究運用區塊鏈等新技術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信息安全水平,在海淀區先行試點相關工作。
河南省則正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健康服務智慧云平臺,破解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面臨的難點。
通過區塊鏈技術打造智慧醫療智能合約系統,通過構建分布式健康數據存儲的區塊鏈平臺,將平臺的健康數據管理上傳,挖掘數據價值并將其利用效率最大化,從而幫助人們洞悉健康風險。
事實上,在區塊鏈技術應用方面,2018年開始,有不少地方政府與技術機構合作,來進行“政務+區塊鏈”的探索。
工信部發布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中提到,例如眾享比特公司針對某省級財政廳下轄各地市信息系統應用數據共享;政務鏈則利用區塊鏈技術將政府機構、經濟數據、金融交易等多個政務領域結合。
回顧下來,如果說2017年只有極少數地方政府將區塊鏈應用于政務方面的話,那么2018年,“區塊鏈+政務”似乎成為了各地方政府的共識。
區塊鏈是解決政務問題的利器嗎?
事實上,自區塊鏈技術被廣泛提及以來,“政務+區塊鏈”就被認為是一個具有價值和前景的應用方向。
而具體應用則大致可被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個體身份認證,二是政務流程的監管,三是政府信息公開。
正如上文所說的,證明“我是我”、“我媽是我媽”這樣的問題雖然聽起來荒誕但卻是現實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事情。
這其實政務處理當中個體身份認證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
投資人王利杰曾講述了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了進行工商變更,一大早開車往返3個小時,千里迢迢到現場只是為了向工作人員證明這次變更是自己本人同意的,證明“我就是我”。
“在區塊鏈的世界,這件事情只需要1秒鐘,最多再等1分鐘讓更多的礦工們確認,關鍵是我還可以坐在馬桶上‘證明我是我’。所以說,區塊鏈帶給我們1萬倍的效率提升?!蓖趵芊Q。
事實上,與個體相關的證件、資產、證明文件,甚至各種公共記錄都可以遷移到區塊鏈上。通過區塊鏈這種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連續賬本數據庫,為個人和機構打造專屬的“數字身份證”。通過全網信息的交叉驗證進行“自證”,省去第三方機構的認證的繁雜環節,從而解決“跑腿開證明”的問題。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的IMI身份認證平臺其實就是個體身份認證的范例。
在政務流程監管方面,通過信息的上鏈能夠形成完整的數據鏈,有效地保障信息的不可篡改,以及追溯源頭,從而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很好的監管。
以近期被熱議的疫苗事件為例,通過對各個環節的數據和信息上鏈,保障產品信息的公開透明可查,及時發現和制止問題產生,同時能夠對于事故方進行有效的事后追責。
雄安“千年秀林”項目中的財務管理,以及工程建設招標當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事實上正是發揮區塊鏈在涉公生產流程監管方面的作用。
在政府信息公開方面,事實上涉及到兩個重要的內容。一是政府自身的信息和數據的打通,另一方面則是對外信息的披露公開。就政府內部而言,由于機構的眾多,以及各個機構之間的信息不暢,加之對安全性的考慮,導致政府內部存在“數據孤島”,數據很難共享。而區塊鏈技術則為跨級別、跨部門的數據共享提供了安全可信的技術環境。
對外方面,政府工作涉及公眾利益,理應接受公眾的關注和監督。
在區塊鏈的加持下,一來政府的行政決策在將來可以有跡可循;二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朝令夕改的成本。同時通過區塊鏈的加密算法能夠很好地建立數據橫向流通機制,使得更多的政務信息可以被公開。
作為涉及公共利益的政務系統,事實上存在諸多問題。而區塊鏈作為一種新技術,似乎在某些方面為地方政府的改革和創新打開了一扇窗戶。
破解難題還是書寫政績?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山東等14個省市正在進行或準備進行“政務+區塊鏈”的相關嘗試。
對于政務與區塊鏈的結合,雖然各地政府積極嘗試,有一些應用落地,但也有不少人對此存在一些質疑。
事實上,在區塊鏈之前,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勃興,也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重視。各個政府都推出了相關的APP,涉及生活的各個領域。
但《新京報》對政府APP做的相關調查則顯示,一些政府APP下載量僅有幾十個,有的政府APP安裝使用極為不便,成為實際應用中的“僵尸APP”。直指政府APP有淪為政績工程之嫌。
在區塊鏈領域也存在這樣的擔憂。
“區塊鏈技術是好的,當然也能解決一些問題,但歸根結底,很多政務的問題并非在技術上存在難題,而是在具體執行方面存在懶政等問題,很多問題傳統的互聯網就能夠解決,既然如此,為何不解決,非要應用所謂區塊鏈技術?”有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向深鏈財經透露。
應用新技術來破除發展難題,提升政府服務水平目的是好的,但具體執行效果如何,則需要相關部門加以重視。
有與政府進行合作的技術人員稱,某地方政府搭建的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的APP實際的注冊量不足當地人口的1%。作為以便民利民為出發點的區塊鏈技術,要注重探索同樣也要注重運營和維護。
人民網曾在《淪為政績工程的APP折射出政府機制的僵化》一文中評論道:”若想做活政府APP,使其真正成為民眾生活的助手、公眾輿論的容器,功夫在APP之外,在于激活運營、管理、制作APP的一個個政府部門,激活政府僵化的工作機制,提升政府“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根本轉變政府職能。”
“政務+區塊鏈”也如此。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