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EOS RAM背后的Bancor算法區塊鏈
Bancor是在1940年-1942年間由凱恩斯、舒馬赫提出的一個可作為一種賬戶單位用于國際貿易中,由英國在二戰后正式提出。
1.Bancor算法的來源
Bancor算法之所以取名為Bancor是為了致敬凱恩斯計劃。這個計劃致力于引入一種名叫“Bancor”的超主權準備金貨幣,以此來推動形成二戰后國際貨幣匯總體系(超主權貨幣用人話說即結束以美元為主的統治時代)。
Bancor是在1940年-1942年間由凱恩斯、舒馬赫提出的一個可作為一種賬戶單位用于國際貿易中,由英國在二戰后正式提出。
然而,由于美國實力在二戰后一枝獨秀,美國為了自身利益,迫使Bancor方案沒有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被采納使用。
2.Bancor算法的異步價格機制
在Bancor的白皮書中,對于Bancor算法第一句介紹是:班科(Bancor)協議——通過“智能代幣”的智能合約為其提供連續流動性和異步價格發現機制的基礎協議。嗯,這是一個很裝逼但一點也不人話的定義。這里重點講一下bancor算法的異步價格機制。
在目前每個人所使用的交易所中,交易方式是同步進行:想買,點擊別人的賣單,或者掛出自己想買的價格。想賣,點擊別人的買單,或者掛出自己想賣的價格。也就是說這種成交的方式可以看成是買賣雙方的互相成全——你愿意賣(買)我愿意買(賣)。
而按照Bancor算法的特性,你的交易不是與正好有交易需求的人交易,是和人交易。簡而言之,就是你目前所看到的EOS RAM的價格并不是因為別人的交易需求而設定,而是系統自己根據公式算出的價格。你此刻的買,與屏幕對面有個人賣出毫無關系。別人愛賣不賣,你都可以從系統中買到你想買的。
既然不是與人交易,即不存在別人掛單決定買賣,那么EOS RAM的價格是由什么決定的呢?下面馬上說。
3.Bancor算法在EOS RAM中的應用
在EOS中,RAM的買賣價格由Bancor算法的公式決定。
公式的計算邏輯來源于Bancor白皮書對兩類token作的定價模型。一種token是通常會流通使用的 connector token(即儲備金,例如:BTC、ETH、EOS等);另一種是作為“超平臺”中間媒介的 Smart Token。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可用下式表示:
從上述公式中可以得出,SmartToken,即對應于EOS中的RAM,其價格隨著RAM的余量減小而上漲。
這也就是為什么RAM的價格在前段時間被炒時,價格一直上漲。
4.如果EOS擴容呢?
因為上述公式的邏輯一直成立,因此無論EOS RAM如何擴容,他的價格只是在擴容初期急劇下降,而后又會隨著EOS RAM余量的減少而價格上漲。因此,無論擴容的量有多大,最終還是會按照上漲的趨勢走。
5.Bancor能夠解決什么問題?
前文已經提到Bancor協議是底層貨幣協議,通過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為加密數字貨幣提供連續流動性和實現異步價格發現。現如今,在區塊鏈的世界里,各種代幣也不斷發行,但各種加密貨幣在交換的過程中面臨著嚴重障礙——加密貨幣的流動性必須要交易雙方達成。才能完成一次交易。
用人話說,即買家剛好需要買,賣家剛好準備賣,且買賣雙方還必須對價格達成一致才能夠成交。但貨幣最原始也最重要的價值是方便流通,快速流通。如果因為等待合適的交易對象而花費不必要的時間,其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而Bancor算法是異步價格機制,完美的解決了上述痛點。
這是其一。
其二,如果未來區塊鏈世界更多人參與其中,那么必然會有一些小眾商家需要發幣。而鑒于商家小眾,使用人數少,那只能是小規模發幣。如此一來,其流動性便會受阻。交易時基本不可能通過市場合理兌換價格。
但根據Bancor算法的定義,它是以BTC、ETH、EOS等主流貨幣作為儲備貨幣。Bancor通過內置的智能合約即時處理買賣指令,從而使得任何已發行貨幣可以即時交易。事實上,實施Bancor協議的代幣需持有儲備金,儲備金可以是比特幣、以太坊或者任何其他加密代幣。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