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增長困境,寧德時代開始“困獸之斗”快訊
經常出差或者對寧德時代有所關注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從今年開始,很多機場或者火車站都出現了寧德時代電池的廣告。
新能源正前方之前說過,“如果說鋰電池行業里還有企業有望存在阿爾法機會,那只能是寧德時代”,但自從去年寧德時代業績承壓,增長開始放緩,逐步遭遇增長困境后,開始的一系列嘗試卻讓人有“困獸之斗”的感覺,不免擔心寧德時代是否也有阿爾法收益機會。
01
寧德時代瞄準C端
經常出差或者對寧德時代有所關注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從今年開始,很多機場或者火車站都出現了寧德時代電池的廣告。
比如下面兩張圖片就是leo在上海機場和成都東站看到的寧德時代的廣告。
很明顯,這些廣告就是直接瞄準C端消費者的。
實際上,寧德時代瞄準C端消費者的動作還不僅于此,至少從去年發布神行電池開始,官方就已經有加強C端影響力的打算和動作了。
神行電池的發布會是寧德時代首次舉辦的線下發布會,而且在多個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相關的宣傳也不少,從發布會的整個過程來看,也帶有很明顯的面向C端消費者的偏向。
到今年,寧德時代的抖音直播間更是開啟了面向C端消費者的日常直播。
因此,在與車企的合作中,寧德時代開始強調自己的品牌存在感。今年1月,寧德時代在與猛士科技達成合作時宣布,后續上市的猛士917車型將在車身印上“CATL Inside”的標識。
此外,據一些媒體報道,寧德時代計劃今年8月在成都開設首個線下品牌展示門店,同時打造占地約1.5萬平方米的“新能源生活廣場”。展示門店的用途是全面展示“CATL Inside”車型,預計將涵蓋超20家車企、超50款車型,展示車輛數量超150輛。
從種種動作來看,寧德時代強推“CATL Inside”戰略的野心昭然若揭。
很明顯,“CATL Inside”是在模仿Intel INSIDE 戰略,希望通過對C端用戶心智的爭奪加強對B端的影響力。
02
C端戰略更像無奈之舉
明明是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此前也一直采取的是大客戶采購為主的業務模式,為什么卻突然如此熱衷于面向終端消費者做宣傳?
歸根到底,還是寧德時代的增長遇到困難了。
早期堅決押注并吃到了三元鋰電池的時代紅利后,寧德時代迅速成長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尤其在國內市場,一度壟斷半壁江山,成為絕對的行業龍頭。
但這幾年隨著行業競爭加劇,尤其是下游主機廠商紛紛通過自研或者投資入股的方式尋求三電領域的垂直整合,寧德時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競爭壓力,這里面來自比亞迪的競爭壓力尤其大。
比亞迪這幾年狂飆突進的市場份額不僅搶占了大量的燃油車市場份額,同時也極大的擠壓了一批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生存空間,而比亞迪每卷死一家競爭對手,也就意味著寧德時代永久的失去了一部分市場份額。
同時隨著合作的客戶要不轉向電池自供或者跟自己有股權關系的廠商,要不被比亞迪這樣的巨頭擠壓,存量客戶的話語權也越來越大,相對的,寧德時代的話語權就越弱。這就是寧德時代的市占率和產能利用率,以及毛利率等關鍵指標連年下降的原因。
所以寧德時代希望通過搶占用戶心智,借助終端消費者的力量增強對主機廠商的話語權,搶奪市場份額。
可惜的是,雖然寧德時代和英特爾都希望借助C端的力量獲取在B端的市占率,但“CATL Inside”想要復制Intel INSIDE 戰略的成功并不容易,結果很可能會讓寧德時代失望。
03
CATL Inside 戰略恐難成功
要搞清楚這一點,咱們必須對Intel Inside 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英特爾之所以推出Intel Inside,是因為1988年386處理器上市三年了,但是大部分人都還在使?286芯片,386只被?于?端產品,英特爾急需一個可以跨越幾代產品的營銷方案,建立公司的個人電腦芯片系列共用品牌。
于是設計了一個廣告合作模式:只要OME合作伙伴在廣告和電腦上加上英特爾的logo,就可以在購買英特爾芯片時計提廣告費用,用來支付未來廣告費用的?半。
以此達到讓英特爾的logo出現在電腦產品上,以及讓消費者更關心處理器的雙重目的。
結果Intel Inside 大獲成功,幾乎所有主流的OEM廠商都簽約合作了,成功打贏了消費者心智之戰,從此芯片成為消費者選購電腦最重視的環節。英特爾也借此重塑了產業鏈議價權,牢牢掌控了議價權。
對于所有的TO B企業而言,Intel Inside模式的成功無疑讓人心動不已,但想要復制卻并不容易,除了英特爾自身具備市場領導者地位和頂尖的產品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時代不同了。
彼時的互聯網大發展,互聯網才是大家公認的入口,硬件本身的入口價值有限,再加上當時的行業競爭激烈,大家為了節省成本對于英特爾的戰略目的放松了警惕。
但現在有了前車之鑒,尤其是無人駕駛時代逼近,主機廠商的入口價值凸顯,下游主機廠商不會為了節省成本而讓渡自己的產業鏈話語權,主機廠商不會積極主動合作。
消費者端區別也很大,PC時代,芯片和操作系統確實主導了產業的迭代和創新進程,因此wintel聯盟牢牢壟斷了市場。當時PC廠商普遍將研發外包,用戶很少能夠感受到整機廠的品牌價值和差異化,這使得消費者把intel處理器作為選購PC的標準之一。
但目前汽車行業的研發和創新主要還是下游主機廠商主導,而且大家看到了無人駕駛時代汽車的入口價值,也越發重視自身的差異化價值,普遍都在追求垂直整合,加強自身的行業影響力,避免淪為純粹的代工和組裝廠商。這也就決定了下游主機廠商的品牌、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等才是消費者的主要決策依據。
動力電池作為零部件之一,在這場與主機廠商的“用戶心智爭奪戰爭”中,勝算不會很高,而且隨著鋰電池的技術趨同,安全和續航問題越發得到解決,用戶對于動力電池的關注越少,寧德時代的勝算就越小。
從長遠趨勢而言,CATL Inside想要成功的概率比較低,寧德時代的這個嘗試更像沒辦法中的辦法,有那么一點“困獸之斗”的感覺。
類似的“困獸之斗”動作還不少,比如近期傳出來的惹了巨大爭議的“896”工作制。896”工作制,即早上8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奮斗100天”。
04
“896”奮斗100天惹爭議
6月12日早上,寧德時代總部的員工們發現辦公電腦的鎖屏壁紙直接被公司統一更換為“奮斗100天”字樣的LOGO。
據寧德時代內部員工爆料,“之前其實也是要加班的,但不強制到九點。”現在“896”工作制的明確提出,無疑將這種加班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底線被突破了,就會有更多底線被突破,當896這種比"996"更嚴苛的工作制被以奮斗100天的由頭提出來后,就很難保證后面是否會成為常態化。
雖然后面在達沃斯論壇上,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群回應了這個問題,表示"奮斗100天,就是號召大家去練好基本功,我們沒有強迫大家。"
但我們都知道,在企業里,員工就是弱勢的一方,尤其在當前大環境下,人人都在為飯碗擔憂顧慮的情況下,員工就更弱勢了,面對一層層的命令,很多所謂的不強迫,最終都成為了變相的強迫。
896工作制,不僅對員工的工作與生活平衡造成巨大的沖擊,是否也違反了勞動者保護相關法律法規?
而且根據網上的爆料,這個政策還對外籍員工“法外開恩”,對他們不做強制要求。從網上爆出來的消息看,很明顯,對國內員工可以說就是“強制”的了,雖然曾毓群說不強制,但懂的都懂。
大清都滅亡上百年了,年輕人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漲的時候,你濃眉大眼的寧德時代還來搞國人和外國人區別對待的戲碼,也真是讓人失望。
寧德時代的這種種動作,歸根到底都是作為全球動力電池“守擂者”遭遇增長壓力后的應對,但是否真的有用還有待驗證,目前看更像是“困獸之斗”。
雖然從寧德時代自身出發,這一切的折騰很合理,畢竟大環境層面,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40%,越往后增長速度無可避免要放緩,國外滲透率依然比較低,但增長速度卻不及國內。另外周圍強敵四起,尤其是比亞迪,產生了巨大的競爭壓力。尤其還要面對日益不確定的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對公司經營帶來的巨大影響。
種種不確定性之下,寧德時代也只能想辦法做一些應對,這實在無可厚非,只是leo每每想到作為中國智造的代表之一,已經貴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的寧德時代,一旦遇到風吹草動,第一刀砍下去的還是自己的員工,總是覺得不是滋味,似乎中國制造永遠逃不掉內卷的宿命一般。
實在難免讓人有兔死狐悲的感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