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推銷員”與他的產品成功之道智能
小米開始建立小米之家和線下體驗店等線下渠道,渠道負責銷售產品給用戶,小米從一開始就拋棄了傳統渠道。
昨天一整天的,霸占我朋友圈、微博、百度、知乎的是同一個男人。
中關村勞模——雷軍
今天中午,我有幸見到了李嘉誠先生,給他介紹了小米,并展示了我們最新的產品小米MIX 2S和小米6X。今天李先生精神很好,我借這個寶貴的機會,請教了不少問題,比如他如何看中美貿易糾紛等。
昨天,對于小米來說是一個關鍵性的日子。在這一天,小米不但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請,還見了李嘉誠并與長江集團達成合作,組建全球策略聯盟,將在 17700 家門店銷售小米設備。此次雙方合作,為小米在海外的線下銷售擴寬了道路。當天,雷軍在香港拜見了李嘉誠,就智能硬件與智能電話最新發展交換意見。
據了解,長和與小米雙方的合作,最初將在奧地利、丹麥、香港、愛爾蘭、意大利、瑞典和 英國的店鋪展開。后期會進一步拓展。
勞模搖身一變,成了地表最強推銷員了
中關村勞模,已經成為了中國新首富的候選人
畢竟,奔著1000億美金的市值
小米已經成為2014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
巨大的財富盛宴足以讓每一個人駐足觀望
聽說北京的相親市場與時俱進的流傳出了新的段子:
從今天,是不是北京戶口已經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小米的工號是多少?
回顧一下小米的成長之路,感慨萬千
從銀谷痛飲小米粥到赴港申請IPO
從顛覆渠道搞創新到饑餓營銷引客流
小米這8年,幾乎做完了國內電子消費品品類
任何一個能賺錢或有前景的分類。
三個方面分析小米的成功之道
一、「極致的性價比」打響品牌第一槍
2011年8月16日,小米第一臺智能手機小米1發布,在中國手機歷史上涂上濃厚的一筆。
小米配置和價格在那個時代確實是讓人無法拒絕:高通雙核1G CPU,1G內存,4寸電容屏,800萬的攝像頭,1499RMB。市面上samsung、HTC同類產品價格在2500RMB往上。
憑著極致的性價比,小米手機所向披靡,每次放量都是秒罄,不論是10萬臺、20萬臺還是30萬臺。
小米利用“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委婉的表達產品低價,“為發燒而生”,真實的數據對比再一次強調了小米的性能。通過限量搶購激發購買欲望,巧妙的運用互聯網傳播營造出購買不易的心理暗示,從而引導搶購成功的用戶快速下單。自古套路得人心,小米的營銷一環緊扣一環。要知道,以往的消費者在購買手機的時候,可能需要泡在手機賣場里整整一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下定決心去購買。而小米從搶購到支付,只需要一個小時。
二、顛覆“渠道為王”,打造小米生態
1.顛覆“渠道為王”
電子消費品行業,“渠道為王”似乎是亙古不變的定律,得渠道者得天下。傳統商業模式分工明確:品牌廠商負責設計、生產產品,渠道負責銷售產品給用戶。小米之前,行業內很少有人能打破這個定律。
渠道就是電子產品從生產廠家到消費者之間的管道。線下渠道包括代理商、經銷商、大型商場等等,線上渠道主要是電商。
渠道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的積累和經營。對知名品牌而言,渠道是優勢,對于新創品牌而言,渠道卻是掣肘。
2011年,渠道一定是橫在小米與消費者之間的鴻溝,盡管雷軍在互聯網已經名聲在外,可以呼風喚雨,但傳統行業不吃這一套,實實在在利益才是這些渠道商人真正看中的,而小米一個初創品牌,在傳統渠道肯定是不被看好的。即使有那么一到兩個有眼光的渠道商人,畢竟資源有限,對于小米而言,也于事無補。
2.自建渠道,破而后立,打造小米生態
為了打破渠道的利潤的盤剝,打造極致的性價比,小米從一開始就選擇了拋棄傳統渠道,自建小米商城,成功的吸引了年輕消費者,獲得了大量的用戶。然而隨著生意的做大,線上銷售的一些弱點開始逐漸暴露:
網購畢竟是新鮮事物,是年輕人的天地,小米要想做大不可能永遠只做年輕人的生意,而且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程度的加重,中老年消費人群越來越大,購買力也更強;網購的產品售后是個大問題,國內消費者購買電子產品時往往更信任實體店的保障;實體店的購物體驗更好。
小米從一開始就拋棄了傳統渠道,做大之后想再走傳統渠道就變得更困難,極致的性價與渠道利潤是天然的不可調和的矛盾。
為了解決問題,小米開始建立小米之家和線下體驗店等線下渠道,為消費者提供線下購物和售后服務。小米之家的出現成功的解決了線上購物的缺點,卻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成本提升。
店面租金和人力成本是實體店繞不開的話題,如何提高投入產出比,提高店面坪效、人效成為難題。既要低價又要開店,僅靠賣手機顯然難以維持,怎么辦?那就多賣些品類的產品吧。
雷軍創立小米肯定不只是想做一個手機,更多是要做一個品牌,甚至是一個平臺,而這個品牌和平臺目前看來似乎沒有邊界。
然而,這一次的與李嘉誠的會晤,創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與小米宣布合組全球策略聯盟,將小米的智能手機、智能硬件和生活方式產品引入長江和記旗下在世界各地電訊和零售部門。這次的合作無疑將彌補小米生態鏈的短板。
三、深諳用戶心理的「互聯網營銷」
1.獨創的粉絲經濟
說到小米的互聯網營銷思維,不得不提其粉絲經濟,做為一個性價比品牌,能建立如此規模的粉絲經濟,真不簡單。回頭看小米模式的粉絲經濟,確實是很深的一門功課:
通過社區搭建溝通平臺,建立與用戶的聯系;通過社區會員升級和獎勵機制,發掘意見領袖,圈出鐵粉;從鐵粉中尋找beta用戶,做用戶研究和產品試用,尋找用戶需求與產品問題;通過上述環節搭建產品-用戶-產品的閉環。
另外,采訪多位資深技術米粉,均表示以下三點原因是他們手中有糧之后仍對小米不離不棄的原因:
小米產品本身品控出色;小米產品價格合適;受雷軍本人低調不裝逼的工科生氣質吸引。
2.大師級的心理暗示
從「為發燒而生」到「年輕人的第一部XX」,再到「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會發生」到「拍人更美」,小米的廣告語總能把中文的魅力與產品完美結合,每一句廣告語都能讓用戶熟記在心,并給人以心理暗示,完成潛移默化的洗腦。
「為發燒而生」:強調產品性能,暗示用小米即是發燒友,即是高端玩家;「年輕人的第一部XX」:強調年輕人的潮流,暗示價格便宜;「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既是給小米以未來的憧憬,又給在拼搏的年輕人以美好的希望,永遠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發生在小米身上;「拍人更美」:強調小米6的相機性能,更美,暗示用戶本來就很美。
一句句的廣告語,分開是對品牌或某個產品的描述或推廣,結合在一起就是小米品牌的形象定位、用戶的人設定位。如以上四句結合在一起形成的整體暗示就是:小米手機是年輕人買得起的時尚潮流的發燒級手機,小米手機拍出來的米粉都是美美的,而且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好。
3.詩仙級的售后服務
售后也是一個不好干的差事,往往要面對憤怒客戶的質疑,這時候萬般解釋都無濟于事。售后對于曾經線上銷售為主的小米更是致命弱點,不知從何時起,小米請了一幫會作詩的萌妹子來當客服。
而電子產品購買者(非使用者)往往是男性居多(給自己買、朋友買、女友買、家人買),這一下子就激起了這些宅男的興趣,紛紛來官網調戲客服,索要作品。一來二去,用戶評論區成了論壇,一首小詩博得顧客一笑,反饋的問題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而成為了小米的一大特色。
預祝小米今后發展順利
最后,附上一張與本文無關的圖,僅供娛樂~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