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尋新增長,四維圖新陷“無圖化”困局觀點
近日,四維圖新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2024年人效比約為168萬營收每人,同比上漲50%以上,向效率要收益已成為公司的長期策略。基于此,公司有信心在2025年實現大幅減虧。
撰文 | 張 宇
編輯 | 楊博丞
題圖 | IC Photo
近日,四維圖新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2024年人效比約為168萬營收每人,同比上漲50%以上,向效率要收益已成為公司的長期策略。基于此,公司有信心在2025年實現大幅減虧。
事實上,實現大幅減虧對于四維圖新而言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四維圖新正經歷著從高精圖商向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的艱難轉型;另一方面,四維圖新的基本盤智云業務已遭遇前所未有的壓力,而智芯業務、智艙業務和智駕業務始終難扛大梁。
四維圖新的2024年財報及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揭示了其所面臨的復雜局面:總營收增長但持續虧損,業務結構調整帶來陣痛,以及在“無圖化”技術路線沖擊下的困惑。
01.
基本盤業務高度承壓
根據2024年財報,四維圖新的總營收為35.18億元,同比增長12.68%;歸母凈利潤為-10.95億元,同比收窄16.68%。進入2025年,情況進一步好轉。四維圖新在第一季度的總營收的為7.56億元,同比增長6.87%;歸母凈利潤為-1.52億元,同比收窄10.18%。盡管四維圖新的歸母凈利潤減虧明顯,仍處于虧損狀態。
不過,四維圖新的歸母凈利潤減虧并非依靠“開源”,而是通過縮減研發費用等進行“節流”。
2024年,四維圖新的研發費用為12.94億元,同比下降21.23%。對比,四維圖新表示主要是公司聚焦主業,合理控制預研性質的研發投入,整體投入規模有效控制所致。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四維圖新的研發費用進一步同比下降10.73%至2.83億元。
研發費用的縮減,對四維圖新的技術創新產生了直接不利影響,并可能導致在產品迭代方面的步伐放緩,無法及時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行業技術發展的趨勢。
與此同時,四維圖新的基本盤業務已高度承壓。
按照業務構成,四維圖新擁有智云、智駕、智艙、智芯、其他五大業務板塊。其中,涵蓋地圖產品、人機共駕導航產品、智慧城市等產品和服務的智云業務為主力創收業務。
圖源:四維圖新財報
2024年,智云業務收入為22.54億元,同比增長28.96%,是五大業務板塊中同比增速最高的業務板塊,同時該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由2023年的55.99%進一步提升至64.08%。
不過,智云業務的情況并不樂觀。2024年,智云業務的營業成本同比增長36.79%,大大吞噬了利潤空間,導致該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3.42個百分點至40.23%。
實際上,四維圖新的智云業務毛利率一直處于下行態勢之中。2021年至2023年,該業務毛利率分別為75.62%、60.65%和43.65%。
對此,四維圖新曾在財報中解釋,“主要系業務受到轉型及市場競爭激烈等因素影響,細分收入結構發生變化。其中,導航地圖收入下降,同時由于客戶定制化需求增加致成本增長,同時,隨著數據合規服務和數據運營業務規模增長,項目云資源及環境建設成本占比提升所致。”
智云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導致四維圖新整體毛利率下滑幅度進一步擴大。2021年至2024年,其整體毛利率分別為59.89%、49.15%、34.01%和34.43%,盡管2024年有所回升,但幅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較2021年仍然差距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智云業務收入占比持續升高但毛利率卻不斷走低,意味著該業務收入產生的利潤在減少,對整體利潤的貢獻程度正逐漸降低,這不僅削弱了四維圖新的盈利能力,而且不利于其歸母凈利潤的大幅減虧。
盡管四維圖新可以通過縮減研發費用實現減虧,但智云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會抵消部分降本的成果。可見,通過縮減研發費用實現減虧絕非長久之計,如果四維圖新不能持續提升智云業務的收入及盈利能力,一旦研發費用的可縮減空間觸底,那么“2025年實現大幅減虧”的目標將成為一場空談。
02.
遭遇“無圖化”沖擊
在智能駕駛領域,向來有激光雷達和純視覺兩種技術路線之爭,激光雷達方案依賴高精地圖,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但對智能駕駛系統的計算能力要求極高,而純視覺方案主要依賴攝像頭捕捉圖像并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進行處理,成本相對較低,對高精地圖依賴度也不高,但在某些復雜的場景中表現不太穩定。
高精地圖曾被視為高階智能駕駛的必需品,其包含道路形狀、道路標記、交通標志和障礙物等地圖元素,地圖精度可以達到厘米級別。不過,高精地圖包含大量的地理位置信息和道路特征數據,部分數據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大大限制了高精地圖的適用范圍和發展。同時,城市道路狀況頻繁變化,高精地圖難以保持高頻次更新,準確性有所欠缺。
因此,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市場需求的變化,純視覺方案開始異軍突起,高精地圖遭到質疑。
2022年5月,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終端與智能汽車部件IRB主任余承東公開表示:“現在自動駕駛還在使用高精地圖,但未來發展不應該依賴高精地圖、車路協同。”2022年7月,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對自動駕駛而言,高精地圖一定是過渡,真正的自動駕駛一定要能夠全場景駕駛。
車企對于高精地圖的態度轉變,使得“無圖化”技術路線迅速崛起,四維圖新的智云業務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2023年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前夕,華為正式發布了HUAWEI ADS2.0,實現了不依賴于高精地圖的高速、城區高階智能駕駛。2023年9月,搭載HUAWEI ADS2.0的問界新M7正式上市,華為宣布,2023年內城區智駕領航輔助(城區NCA)將實現全國都能開、無圖也能用。
小鵬汽車也在積極推進“無圖化”技術路線的落地。2023年11月,小鵬汽車宣布Xmart OS 4.4.0向部分車型的用戶全量推送,開放無圖城市導航輔助駕駛功能并覆蓋20余座城市,正式進入“無圖化”時代。
理想汽車同樣緊跟“無圖化”技術路線。2024年7月,理想汽車宣布向全量理想AD Max用戶推送“全國都能開”的無圖NOA。無圖NOA具備超遠視距導航選路能力,能夠把攝像頭獲取的周邊環境、道路信息、導航提供的軌跡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形成超視距能力,在復雜路口依然可以順暢通行。
此外,長城汽車、智己汽車、阿維塔等越來越多的車企紛紛擁抱“無圖化”技術路線,對四維圖新的基本盤構成了直接威脅。當前,四維圖新的智云業務主要依賴車企存量訂單,增量空間已變得十分有限,一旦市場需求飽和或者“無圖化”趨勢進一步加劇,四維圖新無疑將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
03.
轉型之路道阻且長
四維圖新對于高精地圖的高度依賴,使其在“無圖化”趨勢下的轉型難度陡然增大,四維圖新不得不加快轉型步伐,以找到替代智云業務的新增長曲線。
早在2023年財報中,四維圖新就曾表示,“作為新型Tier1,聚焦汽車智能化主賽道,進一步明確了以智駕為龍頭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業務主線,構建了從底層地圖數據到車載芯片,再到上層中高階輔助駕駛和智能座艙應用的完整技術生態。”
不過,被四維圖新寄予厚望的智駕業務在2024年的表現不容樂觀。根據財報,2024年智駕業務收入為2.71億元,同比下降28.08%,占總營收的比例由2023年的12.06%降至7.70%,呈現大幅下滑的態勢。對此,四維圖新表示,智駕業務與客戶車型的量產進程密切相關,本年度智駕業務收入和成本下降,主要系駕駛輔助系列軟硬一體產品量產時間延期或出貨放緩所致。
智芯業務是四維圖新的第二大業務,2024年該業務收入為5.66億元,同比增長10.92%,占總營收的比例由2023年的16.33%下降至16.08%。值得注意的是,智芯業務毛利率同比下滑9.20個百分點至32.81%,反映出智芯業務正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
在汽車芯片領域,四維圖新面臨著不少挑戰:一方面,越來越多車企開始自研芯片,比如特斯拉、蔚來、小鵬汽車、小米汽車等,這些車企憑借較高的交付量,對芯片市場份額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導致四維圖新在市場拓展方面面臨更大的困難;另一方面,芯片從研發到量產上車的周期非常久,同時汽車芯片技術不斷更新換代,新的技術和架構不斷涌現,四維圖新能否抓住時機趕超競爭對手,仍是未知數。
智艙業務同樣承壓嚴重,2024年該業務收入為4.03億元,同比下降12.87%,占總營收的比例由2023年的14.81%下降至11.45%。
在智艙領域,華為、百度、英偉達等已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資源,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導致四維圖新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壓力。同時,智艙系統包含的零部件眾多,涉及到芯片、顯示屏、傳感器等多個領域,影響了智艙業務的利潤空間。財報顯示,在四大主營業務板塊中,智艙業務毛利率最低,僅為14.10%。
盡管四維圖新提出“全棧可控”戰略,覆蓋從底層數據到算法、硬件和軟件的整個技術鏈條,以減少對高精地圖的依賴,但這些新業務均處于毛利率水平較低或收入下滑的不利局面,短期內難以緩解轉型陣痛。四維圖新從高精圖商向汽車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轉型,依舊任重道遠。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