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銀行:零售轉型“陣痛”持續快訊
8月15日,平安銀行發布了2024年半年度報告,盡管該行上半年歸母凈利潤保持了正增長,但1.94%的增速較一季度有所減緩。而2023年上半年,該行歸母凈利潤還能夠實現近15%的增幅。
8月15日,平安銀行發布了2024年半年度報告,盡管該行上半年歸母凈利潤保持了正增長,但1.94%的增速較一季度有所減緩。而2023年上半年,該行歸母凈利潤還能夠實現近15%的增幅。
證券之星注意到,上半年平安銀行營收同比下降13.0%;其中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超過20%;也是繼2023年全年、2024年一季度營收下滑之后,繼續呈現出營收規模下降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上半年末,平安銀行不良率同比略有上升,環比持平,資產質量雖整體可控,但關注類貸款占比有所上升,后續的資產質量風險需要警惕。
此外,平安銀行此前深陷裁員風波,如今數據則顯示,自2023年6月以來的一年時間內,平安銀行員工減少超3000人,其中超過2000位員工離職發生在今年上半年,每月離職人數超過380位。
業績繼續下滑
證券之星注意到,平安銀行2024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771.32億元,同比下降13.0%;實現凈利潤258.79億元,同比增長1.9%,延續了自2023年一季度就已經出現的“增利不增收”狀況。
平安銀行營收下滑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利息凈收入,該部分上半年實現收入490.86億元,同比下降21.6%;降幅較去年上半年有所擴大。
對于營收的接連下滑,平安銀行行長冀光恒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我們的營收降幅較快,一季度降幅是14%,二季度是13%,希望全年收窄在10%左右或者更低,明年就有更大的回旋余地?!?/p>
而在非息收入方面,2024 年上半年,平安銀行實現非利息凈收入 280.46 億元,同比增長 8.0%。但細分下的具體表現卻并不樂觀。
在第一塊手續費和傭金凈收入方面,2024 年上半年,平安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129.97億元,同比下降20.6%。
手續費及傭金收入中,結算手續費收入18.36億元,同比下降1.0%;代理及委托手續費收入 29.02億元,同比下降40.6%,主要是代理個人保險收入下降。
銀行卡手續費收入64.12億元,同比下降 23.3%,主要是信用卡業務手續費收入下降;其他手續費及傭金收入29.75億元,同比下降 4.6%。
不過,2024 年上半年,平安銀行的其他非利息凈收入150.49 億元,同比增長 56.7%,主要是把握市場機遇,債券投資等業務的非利息凈收入實現增長,成為了非息收入板塊的最大“創收功臣”,但是債券投資的收入能否穩定貢獻是一個問題。
一旦后面債券交易的不確定性增加,收益率開始波動,平安銀行的非息收入很可能也要承壓。
零售轉型陣痛持續
半年報顯示,平安銀行在談及發展戰略和核心競爭力時表示,堅持以“中國最卓越、全球領先的智能化零售銀行”為戰略目標。
證券之星注意到,實際上就財務數據而言,平安銀行零售金融業務依然處在轉型“深水區”。無論是營收金額、占比還是利潤貢獻度都同比降低。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該行零售金融業務實現營收390.91億元,占比由去年上半年的59.4%降至50.7%,凈利潤更是從86.58億元直降至18.04億,凈利潤占比由34.1直降至7%,堪稱斷崖式下滑。
這實際上和該行近年來壓降貸款投放,實行零售轉型不無關系。財報顯示,平安銀行個人貸款由1.978萬億元,下降7.9%至1.82萬億元,其中抵押類貸款占比60.6%。
除了住房按揭貸款,平安銀行零售板塊的信用卡應收賬款、消費性貸款、經營性貸款都出現下降。該行信用卡應收賬款由去年末的近5141億元下降至約4710億元;消費性貸款由5452.91億元下降至4884.78億元;經營性貸款由6147.68億元下降至5552.82億元。
對于零售轉型所帶來的壓力,冀光恒在業績說明會上介紹到,零售業務的主要壓力源于風險,風險則源于缺乏自營渠道。關于零售業務盈利失速的原因,冀光恒解釋這是由于該行主動摒棄千億級高風險零售資產,對營收造成了較大沖擊。
另據冀光恒介紹,平安銀行靈活應對外部環境的挑戰,主動調整客群結構,提高業務質量。例如推動零售業務從高風險、高成本、高收益向中風險中收益轉型,依靠主動管理,逐步實現零售客群的質量、資產質量、資產結構三方面的提升。
“從內部管理數據上看,當前零售貸款余額凈增趨勢、不良生成等指標已經有企穩好轉的跡象。”冀光恒表示。
不過,截至上半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07%,較上年末上升0.0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 264.26%,較2023年末277.63%的撥備覆蓋率也有所下降。
另外,在半年報披露的各級貸款分類表中,截至上半年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3億多元,整體穩定,但關注貸款占比從1.75%增至1.85%,余額也增加了32.98億元,說明了該行后續的不良生成情況依然值得關注。
現員工“離職潮”
今年7月初,平安銀行曾陷入“裁員風波”。有網傳信息顯示,平安銀行決定將上海辦公區域計劃全部回遷深圳,涉及該行的信用卡、消費金融及金融市場部門,并且根據不同的2023年考核標準,設定了不同的補貼方式。
據部分媒體報道,該行給出的搬遷時間相當緊迫,員工被要求在短短一個多月內完成所有必要的搬遷步驟。而對于不搬遷的員工會給予離職補償。因此平安銀行被指有意進行“回遷式裁員”。
8月16日,平安銀行董事會秘書周強也在業績發布會上回應此事稱,平安銀行本意不是裁員降薪安排,是因為主要管理團隊在深圳,部分業務團隊在上海,存在管理、溝通、效率等問題,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管理,減少風險、提升效率。平安銀行也提供了盡量人性化的補償方案,但可能還是解釋溝通不夠,所以引發輿情。
證券之星注意到,平安銀行2024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本集團共有在職員工40830人(含派遣人員),需承擔退休費的離退休職工80人;其中,本行在職員工40,452人,平安理財在職員工378人。
去年年報則顯示,2023年末,本集團共有在職員工43,119人(含派遣人員),需承擔退休費的離退休職工80人;其中,本行在職員工42,757人,平安理財在職員工362人。
2023年半年報則顯示,截至報告期末,本集團共有在職員工44,077人(含派遣人員),需承擔退休費的離退休職工80人;其中,本行在職員工43,728人,平安理財在職員工349人。
對比三個不同時間節點的數據可以看到,平安銀行離退休職工和平安理財在職員工變化不大,但在職員工從去年6月末的43728人,先是降至年初的42757人,接著又降至40730人。
換言之,在近一年時間里,平安銀行在職員工減少了3276人,其中僅今年上半年就減少了2305人,換算下來平均每個月約有384人離職。(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趙子祥)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