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金融不穩定會出大亂子(演講全文)金融
不僅是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競爭,外資企業對國內企業形成了競爭壓力,與國內企業形成競爭。
周小川在開幕講話中表示,經驗告訴我們,金融不穩定,往往會出大亂子。越是重要角色越要靠市場化,防范金融危機首先要保證金融機構的健康性。他表示在各方的大力
6月20日,“2017陸家嘴論壇”在上海陸家嘴召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擔任共同輪值主席,并發表主旨演講。周小川在開幕講話中表示,經驗告訴我們,金融不穩定,往往會出大亂子。越是重要角色越要靠市場化,防范金融危機首先要保證金融機構的健康性。
周小川表示,個別人從自身利益出發,主張對金融業進行保護,等成長壯大了再開放,再參與國際競爭。各國經驗,包括我國自身經驗都表明,保護易導致懶惰、財務軟約束、尋租等問題,反而使競爭力更弱,損害行業發展,市場和機構不健康、不穩定。
周小川還指出,現在,國內很多金融機構都已經“走出去”了,適應了國際競爭,特別是風險管理、定價、反洗錢都有了實質性變化。目前,已有五家金融機構躋身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成為資本金充足、經營穩健的市場化經營主體。金融市場的發展和健康化已受到國際債市、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機構的關注。這些均說明,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受益于對外開放,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
附周小川演講全文:
中國經濟的對外開放:從制造業擴展到服務業――周小川行長在2017陸家嘴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高興參加2017年陸家嘴論壇。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通過參與競爭,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經濟社會的進步和繁榮。在此過程中,對外開放起到了重要作用。這里,我想結合對國際國內的有關經驗和背景,就對外開放問題談幾點理解,供大家參考。
一、制造業開放讓中國成長為世界工廠。制造業在我國開放較早,早期也有爭議,但相對易于形成共識,使制造業成為開放充分的產業。對制造業開放的一條觀察是,較早參與開放和競爭的大多數行業最終都發展壯大得快、競爭力強。開放是資源配置優化的進程,通過市場和競爭機制帶來優化配置。
具體來說,在“引進來”方面,開放通過進口和引進國外企業到國內投資辦廠,與國內企業形成競爭。回想改革開放之前,國內企業就沒有來自外資企業競爭,只面臨少量的國內競爭。參與競爭給工業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動力、壓力和進步。
然而對外開放后,從加工貿易到工業制成品都參與國際競爭,隨后“走出去”辦企業,中國的制造業和企業不僅沒有被沖垮,反而快速發展,中國成長為全球制造業強國、世界工廠,不少領域正邁向全球產業鏈的中高端。
通過競爭改掉了壟斷。過去國內競爭也不充分,外貿企業之間也缺乏競爭,中化、五礦、中糧、土畜產、紡織、輕工、機械、儀器儀表等外貿公司都是按行業切塊,分別負責各自領域的進出口,相互之間財務規則不同,不允許競爭。為了吸引外資,1979年中國專門頒布了第一部中外合資企業法,外資企業對國內企業形成了競爭壓力,制造業的行業切分和壟斷開始消散。
有了競爭之后,國內企業有了很大進步。越是開放充分、競爭激烈的行業,進步就越快。制造業開始走向繁榮和強大。
二、開放促進了國內的政策改革。開放過程中強烈沖擊了傳統的集中計劃型政策體系,并引發國內一系列重大改革,包括價格體制改革、增值稅改革、出口退稅、匯率市場化、開啟關貿總協定及WTO談判等影響深遠的改革。80年代初要想吸引外資,國內政策體系就要加快向市場經濟規則靠攏,要有平等競爭,隨后還要考慮與其他國家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平等競爭。
平等競爭和開放是相互關聯的,不僅是國內企業與外資企業競爭,也必然包括國內企業之間的公平、充分競爭。對外開放促進了放開國內民營資本的準入,隨后引入了國民待遇的概念。無論是對內資還是外資,準入條件應該是一致的。對外開放推動了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匯率市場化、放寬外匯管制三大政策改革,其中包括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等,漸使競爭和市場變為普遍適用的政策機制。
三、服務業開放的類似歷程。過去,經濟學把服務業列為非貿易或不可貿易行業,但隨著信息、交通運輸的大幅進步,隨著全球化的進展,有不少服務已變成可貿易,人們開始說“世界是平的”。我國服務業開放體現了與制造業類似的規律,也是通過對外開放,引入競爭,推動經營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并帶動國內相關政策改革。
工業領域,人們知道有國防等個別例外行業不適用于一般的市場競爭原則,但絕大部分行業都是可以開放引入競爭的。服務業也有一些領域涉及敏感行業,也有一些服務難以跨境遞交,市場機制難以全部覆蓋。但其他大多數服務業是可以開放的。對服務業開放的認識和政策改革進程與制造業也相似。在“引進來”方面,服務業先從酒店、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吸引外資起步,隨后不斷向其他服務行業拓展。在“走出去”方面,一開始是工業企業的出口產品+售后服務一起“走出去”。后來發展為銀行、保險、醫療、航運、旅游、軟件、零售、支付、文化等多領域。上海的航運業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四、地區性試點的經驗增強了開放的信心。早期,我國決定開放、開發四個經濟特區,當時有不同意見,后來特區取得了效果,其向其他地區進行了推廣。中國加入WTO時也很有爭議,但事實證明“入世”對中國產生了深刻的積極影響。本屆政府成立以來,有力推動上海自貿區試點,開始也有不同聲音,現在自貿區數量已擴大到11個,很多先行先試的經驗推向全國,說明大家看到開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五、金融服務業是競爭性服務業。金融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經常說,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將金融業描述為國民經濟命脈行業。我理解當時的背景有:一是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對資源配置的作用很突出;二是銀行業尚是四大專業銀行各管一個專業,相互競爭較少;三是大金融機構尚承擔少量政策性業務,未充分市場化;四是金融如不穩定,往往出大亂子。這是否妨礙金融業的市場性質?金融業是否屬于競爭性服務業?
應該看到,90年代,按十四屆三中全會確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50條,已將專業銀行的政策性義務剝離另設;四大專業銀行全面轉入競爭性市場中的全方位商業銀行。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說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說明越是重要角色越要靠市場化。全球經濟危機告訴大家,要防金融危機,首先要保證金融機構的健康性,高杠桿、低資本、不良貸款等現象均不得寬容,而不開放、不競爭往往縱容了低標準。為此,金融服務業作為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性服務業的屬性已十分清晰。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