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許愿三年,目標營收完成度不足六成快訊
“我再也不買飛鶴的嬰兒配方奶粉了”,一位四個月嬰兒的寶媽M女士向司庫財經吐槽稱,在飛鶴星飛帆卓睿1段奶粉中發現的蟲子,這種蟲子很像以前家里米缸的小米蟲,“當時買飛鶴就是看重這個品牌,但沒想到卻發現這樣的事。”
作者/慶福
編輯/嘉嘉
“我再也不買飛鶴的嬰兒配方奶粉了”,一位四個月嬰兒的寶媽M女士向司庫財經吐槽稱,在飛鶴星飛帆卓睿1段奶粉中發現的蟲子,這種蟲子很像以前家里米缸的小米蟲,“當時買飛鶴就是看重這個品牌,但沒想到卻發現這樣的事?!?/p>
作為國內嬰幼兒配方奶奶粉中的TOP 1和扛把子,飛鶴曾經是孕婦群、寶媽圈里的首選品,這其中既有對國貨的支持,更有對這個“全球最貴奶粉”品牌的信任??恐@種信任,2020年飛鶴在營收上首次突破200億大關,并制定了3年內增長至350億營收的目標。
但現實結果卻是:2023年飛鶴增長乏力,僅完成預定目標的56%。司庫財經認為,飛鶴增長失速的原因在于產品質量、新生兒出生率下降、競爭對手直接競爭,在三重因素疊加下,我們不禁對業務結構極度單一飛鶴感到擔憂。
第一重危機: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飛鶴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飛鶴經營范圍主要為乳制品生產。但如果答案更加聚焦的話,飛鶴是一家嬰幼兒配方奶粉乳企。
據數據顯示:2023年,飛鶴總營收為195.32億元,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營收為178.77億元,占到總營收的比值高達91.5%,其他乳制品和營養補充品只占到總營收的8.5%。
據司庫財經了解,目前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主要有星飛帆系列、超級飛帆系列、母愛時光系列、貝迪奇系列、貝艾兒系列、美葆兒系列等,主要為中高端產品。
(來源:互聯網)
作為一家高度垂直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品牌,可以說新生兒出生的規模決定著飛鶴經營業績的天花板。
據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新生兒出生數量達到1200萬,但是在2023年,新生兒出生人口只有902萬人,相較3年前減少24.8%。2020年,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規模高達1885億元,但是在2023年,市場萎縮到1572億元,相較3年前減少16.6%。
在新生兒數量持續減少,市場對配方奶粉需求量大幅減少的大背景下,飛鶴也受到巨大影響,其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從2021年的215.15億營收下降16.9%。
為了應對絕對主營業務的下滑,飛鶴開始提價。在今年年初,飛鶴發布《關于飛鶴政策調整及產品漲價通知》稱:自2024年2月26日起,飛鶴星飛帆卓睿、星飛帆900克、星飛帆700克、星飛帆A2奶源版等系列嬰兒奶粉產品價盤將全面上調”。
“整個環境導致嬰幼兒配方奶粉不是一個增量市場,而是一個存量市場”,一位關注快消品的媒體老師向司庫財經表示,在紅海市場中,品牌需要的是品質和創新,給一個消費者必須買的理由,而不是靠漲價來去彌補營收下滑造成的損失。
據司庫財經了解,飛鶴主打的賣點就是品質安全和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這也是飛鶴價格全球最貴,但依然受到中國寶媽熱捧的原因,但如今,消費者對飛鶴品質的信任度開始動搖。
第二重危機:質量問題頻出
據司庫財經了解,在很多準媽媽的待產包中,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已經成為了寶媽們喂養嬰兒的標配,“生孩子前,群里的準媽媽都會在備產包里放上一罐飛鶴奶粉”,寶媽M女士表示,在準媽媽群中,幾乎所有人都力薦飛鶴。
寶媽們選擇飛鶴原因很簡單,一是飛鶴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廣告植入;二是同樣規格的奶粉,飛鶴在全球價格最貴,擊中寶媽們“越貴的才是越好”的心態;三是線下渠道,飛鶴會在母嬰店、月子會所作為撬點,給準媽媽們贈送一罐100多元的飛鶴體驗裝奶粉。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飛鶴在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不含港澳臺地區)連續五年位居第一,在全球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連續三年銷量第一。
但作為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TOP 1,其食品安全事件頻發。
在黑貓投訴上,“飛鶴”投訴信息數量高達1644條 ,司庫財經在統計時發現,從2024年5月18日至6月2日,在20天的時間內,共有50條涉及飛鶴的投訴信息,其中產品質量問題高達19條,占比高達38%。
其中不乏奶粉結塊、有頭發、有不明黑色異物等問題,甚至有消費者投訴稱,打開奶粉后有油漆味。除此之外,也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上反映,飛鶴存在虛假宣傳,如卓睿A2在宣傳上是加了A2酪蛋白,但成分表與卓睿一樣。
(來源:黑貓投訴)
更為諷刺的是,在飛鶴的品牌傳播中,每年都會宣稱“零安全事故”、“全球最嚴格的生產標準”。如2024年,飛鶴稱自己創造62年零事故企業;2022年,飛鶴宣傳自己從奶牛到生產,有完整技術支撐產品品質……
一面是零安全事故的宣傳,另一面卻是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出現各種異物和質量問題,難道對消費者的投訴,飛鶴從不將其歸入“食品安全問題”嗎。
第三重危機:伊利等競品競爭
“孩子出生喝什么奶粉,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一般就不會更換品牌”,一位寶媽像司庫財經表示,轉奶很麻煩,在生產前都會給嬰兒買最好的奶粉,所以如果嬰兒沒有出現腸胃不適等現象,基本上不會有家長給寶寶換奶粉。
因此嬰兒出生的第一口奶對品牌來說極為重要,關系到寶媽們后續的持續性消費。
曾經飛鶴也會同各種渠道合作,為孕檢、照相的孕婦提供體驗裝,但據司庫財經了解,目前在母嬰店、月子會所、婦幼醫院等線下渠道,伊利在線下渠道的拓展和維護上比飛鶴更強勁。
司庫財經在北京多家婦幼醫院門口發現,伊利的工作人員會尋找臨盆期、孕檢完的準媽媽,消費者只需要掃描二維碼,填寫關于妊娠的相關信息,就會贈送金領冠奶粉體驗裝,在跑了幾家醫院后,司庫財經并沒有看到飛鶴的相關地推。
在朝陽一家私營孕婦照相館,司庫財經發現店里發送的備產禮包中,都會有金領冠嬰幼兒配方奶粉,而極少看見飛鶴。
更為重要的是,與其他地推登記信息后進行短信電話推銷不同,多名孕婦向司庫財經表示,“沒有收到金領冠的推銷電話,更多的是體驗感,在登記時會邀請去線下的母嬰門店體驗”,靠著這種體驗式地推,也給準媽媽們留下了不少好感。
(來源:互聯網)
據伊利財報顯示:2023年,伊利嬰幼兒配方奶粉零售額市占份額提升至約16.2%,而在2022年,伊利在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市場份額僅為12.4%,一年時間市占率提高了3.8%,其中金領冠珍護成為母嬰渠道最暢銷大單品,塞納牧增速更是高達50%。
與伊利金領冠高增長相比的則是飛鶴業務的下滑。2021年,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實現215.15億營收,而在2023年其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營收178.77億元,相較兩年前下降幅度高達20.4%。
飛鶴的高峰是在2021年,其營收達到227.76億元,凈利潤達到69.15億元,相較2020年分別增長22.5%、21.2%,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實現營收215.15億元,同比增長21.7%。
彼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按照2021年的增長勢頭,兩年后飛鶴將完成“2023年實現350億元的營收”的戰略目標,并將在2024至2028年集團銷售額15%的復合年增長率。但兩年后的今天,在營收上,飛鶴只是完成了350億營收目標的56%,營收更是出現大幅度下滑。
而未來隨著出生率下降、再加上伊利金領冠的市場搶奪和自身產品質量問題不斷,飛鶴未來的目標不是15%的年復合增長,而是在三重因素下,如何不下滑。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