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風行星海S7首月銷量未達預期,自主品牌“老兵”斗不過新勢力快訊
在首款MPV星海V9上市之后不溫不火的情況下,東風風行也是帶著轉型的任務,向著更加廣闊的轎車細分市場進軍。
在首款MPV星海V9上市之后不溫不火的情況下,東風風行也是帶著轉型的任務,向著更加廣闊的轎車細分市場進軍。國慶前夕的9月26日,東風風行宣布星海S7車型正式上市。這是東風風行為了延續新能源戰略繼續擴大星海系列車型的舉措,星海S7也是被東風風行寄予了厚望。
不過根據日前懂車帝平臺發布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星海S7最新月銷量為2192輛,9月26日上市,幾天時間兩千多輛,看起來表現還不錯,但這款車實際上從8月28日就開始預售,也就是說一個多月的時間銷量也就兩千多點,對于一款全新純電車型而言,這樣的表現也還算可以,但對于迫切需要加速新能源轉型的東風風行而言明顯還不夠。
從東風風行官方的銷量目標來看,星海S7的初期月銷目標為3500輛,上市后月銷量提升至5000輛,星海S7的表現顯然是達不到東風風行內部預期的。
當然星海S7首月銷量未達預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高性價比路線不靈了
對許多自主品牌而言,在品牌力與銷量方面都不及頭部品牌,所以在電動化上也是將高性價比路線作為突圍新能源市場的打法。
而東風風行星海S7售價11.98萬~15.49萬元。作為一款軸距2915毫米、車身長度4935毫米的純電動轎車,星海S7的售價在同級別車中屬于偏低的水平,接近尺寸的東風奕派007等車型起售價都超過了13萬。
大空間、親民售價這也意味著,在品牌力相對較弱的情況下,東風風行還是以性價比作為突圍的主要利器。
不過在配置方面,其相比新勢力車型和頭部自主品牌在智能化方面有著明顯的差距。
雖然星海S7配備了星海OS智能車機系統,但在一些功能的智能化程度上還有待提高。例如,語音識別系統在識別準確率和響應速度方面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并且無法識別連續指令。
同時車機系統的功能拓展性也有待加強,對于外部APP的兼容性欠佳,和其他中國品牌的車機系統對比存在明顯不足,智能化體驗不佳,也不符合當下年輕人對于純電轎車的期待。
同時在消費者關心的續航方面,全系只配備了56.8度的電池,雖然宣傳有555公里續航,但50多度的電池相信在續航上并不會給消費者帶來多少驚喜,反觀同樣定位中大型轎車且價格接近的啟源A07、奕派007、零跑C01等車型,均有超過600公里續航的配置可供選擇,在競爭如此激烈的新能源市場,顯然東風風行在技術儲備上沒有展現出對市場的敬意。
自主品牌老兵“斗”不過新勢力
在青島星海S7上市發布會上,東風柳汽總經理林長波也將東風柳汽喻為一個“兵”,一個“老兵”。在林長波看來,“我們不是橫空出世的新造車勢力,我們是一個有長達70年歷史的中國自主品牌老兵。東風柳汽深厚的造車經驗,成為其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重要抓手。”
但老牌自主品牌的造車經驗,和新勢力實打實的產品力與鋪天蓋地的營銷力相比,在新能源時代勝算真的不大。
在2024年4月,東風柳汽發布東風風行高端產品序列——風行星海,提前一年實現100%電動化戰略目標;6月,東風風行星海V9上市;緊接著在9月26日,星海系列第二款車型星海S7正式上市。
不過星海V9在新能源MPV市場,面對騰勢D9、小鵬X9等競品也是敗下陣來,其銷量不達“月銷3000輛”預期,3個月累計交付量不到4000輛。如今星海系列第二款車型星海S7首月銷量不佳,大概率也是重蹈覆轍了。
在新能源市場,東風風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相對較弱,與一些傳統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相比,消費者對東風風行的品牌認知度和信任度可能會有所不足。很多消費者壓根就不清楚星海系列的產品定位以及星海S7的具體產品優勢。
反觀與星海S7價格相近卻尺寸小得多的小鵬Mona M03,卻靠著前期鋪天蓋地的智駕宣傳,在營銷上就拔得頭籌,進而在銷量上也收獲了開門紅,小鵬MONA M03在國慶期間新增訂單1.6萬臺,再加上之前訂單量一直以單日2000+的規模增加,目前其訂單量應該已經超過10萬+。
盡管小鵬MONA M03的智駕并不是應用目前小鵬最尖端的技術,但相比比亞迪、吉利等自主品牌純電車型,其在相同價位車型的智駕方面,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更新鮮、更智能、更安全的駕駛體驗,形成明顯差異化的優勢。
不錯的技術與出色的營銷,再加上足夠好的成本控制是當下新能源車企突圍的必備要素,反觀東風風行星海系列車型并不具備,銷量平平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東風風行的渠道售后服務點相比新勢力太少了,有網友就表示,自己所在的安徽地級市都沒有東風風行店,網上看到上市信息后想買,都沒地方看車,并且買了去哪里售后保養都是問題。
一款車型折戟可以理解,但第二款車型也沉沙,就說明這個品牌的產品策略和打法有問題,這也是新勢力絕對不能接受的。
未來東風風行想要快速擠入新能源主流賽道,也需要拿出更多的技術與更具特色的營銷,新能源汽車時代,消費者需要的是可感知的高價值產品力與品牌力,自主品牌老兵確實需要向新勢力學習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