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老窖的“老三”夢,何時能圓?快訊
董事長劉淼從2015年上任,喊了八年“重回前三”目前依然停留在喊口號階段。
作者|睿研消費組 編輯|LEE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
董事長劉淼從2015年上任,喊了八年“重回前三”目前依然停留在喊口號階段。
11月13日,瀘州老窖(000568.SZ)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對有關媒體表示,瀘州老窖要以回到行業前三為目標,不是一味求規模,而是追求真實數據。瀘州老窖向行業優秀者學習的同時,也要做好“拼搶奪”。
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瀘州老窖歸母凈利潤105.66億元,排名白酒行業第三,公司營收219.40億元,與第三名洋河股份相差83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175.25億元,與第三名洋河股份相差89.58億元。
制表:睿研
近日,上市白酒企業陸續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從營收排名上看,茅臺、五糧液穩坐行業龍頭兩把交椅,短時內這一格局很難打破。正所謂“鐵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洋河、汾酒、瀘州老窖三大品牌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眼下,探花之爭越發激烈。早在2021年,瀘州老窖就稱公司制定了“十四五”戰略規劃。所謂“136”戰略,其中的“1”即堅定重回中國白酒行業“前三”目標。如今,“十四五”目標時間過半,瀘州老窖的“老三”夢卻未能實現。
1
“探花”的“三國”
在白酒行業的“探花”爭奪戰,是進得快和更快的較量。瀘州老窖想要奪得營收“前三”,既需要挑戰洋河股份這個老對手,又得想辦法跑過當年的汾老大。洋河要堅守行業“三甲”的寶座,汾酒和瀘州老窖也想重回頂峰。究竟誰能得償所愿?
客觀來說,對于瀘州老窖三季度的表現,包括國金證券、招商證券、國盛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一致表示,業績超預期。其中,國盛證券指出,產品端,公司堅定聚焦“雙品牌、三品系、大單品”戰略,品牌矩陣日益完善;產能端,公司技改項目第二期完成后將累計新增基酒產能達10萬噸,充足的產能將支撐公司長線發展;渠道端,全國化布局不斷夯實。
然而,洋河與汾酒的表現同樣不俗。
洋河股份2023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總302.83億元,同比增長14.35%,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84.10億元,同比增長11.03%。汾酒今年三季度總營收達到267.44億元,同比提升20.78%;其中第三季度實現營收77.3億元,同比增長13.6%。
2
券商的觀點
11月21日,東方證券發布一篇食品飲料行業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板塊整體來看,多家酒企三季報業績可觀,部分酒企基金持倉邊際提升,顯示市場對于板塊的投資信心回升;各酒企估值仍處于低點,凸顯投資價值。茅五瀘均呈現亮眼的三季報成績,顯示頭部酒企強品牌力支撐下核心產品具備剛需屬性,凸顯產品需求韌性。
德邦證券、民生證券、國盛證券分別預計瀘州老窖2023年實現營收314.55億元、316億元、309億元,平均數為313億元。再看洋河股份,海通國際、國盛證券、華西證券預計公司2023年實現營收345.1億元、342.4億元、346.44億元,平均數為344億元。最后是山西汾酒,海通國際、中郵證券、德邦證券預計的2023營收數據分別是316.3億元、314.57億元、317.81億元,平均數為316億元。
也就是說,這三家的差距并不是很明顯,皆在伯仲之間。
3
跨界的營銷
在2023第六屆中國國際光伏產業大會上,劉淼談及瀘州老窖和光伏集團通威的長期合作,他表示,中國白酒不管在國內市場還是走向國際化,都需要跨界營銷合作。中國光伏代表新興產業,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發展速度。傳統的中國白酒代表人文歷史,向世界展示中國的文化厚度。
近年來,聯名營銷已成為各大品牌推廣的一種重要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瑞幸咖啡與茅臺酒的聯名合作備受關注。兩個不同領域的品牌合作,引發了市場的強烈反響。這次聯名合作成功的背后,是兩個品牌在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力相輔相成。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8月份奈雪聯名瀘州老窖卻悄無聲息。茅臺酒和瀘州老窖是中國白酒行業中非常具有代表性、有影響力的兩個品牌。雖然兩者都屬于白酒類別,但在市場上卻有著明顯差異。雖然聯名營銷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并增加收益來源,但同時也存在一些風險因素。面對著瑞幸與茅臺聯名的火出圈,奈雪聯名瀘州老窖卻貌似有些東施效顰的感覺。
藍籌提示:當下,白酒行業風起云涌,業內競爭不斷加劇,盡管多年努力“爭三”,在與山西汾酒、洋河股份的互相角力中,瀘州老窖也面臨著庫存飆升、酒貸管理等經營壓力。未來,瀘州老窖究竟是能夠抓住機遇重回行業前三,還是夢碎“探花”,讓我們拭目以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