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先做好貨幣,再做“數字黃金”區塊鏈
以太坊這次踩踏事件值得反思。這次踩踏發生在項目方,根據昨日抽樣調查,對120個項目方的ETH募集地址進行統計,加起來的整體出貨大概在36%左右,還有64%的以太坊在項目方手中。實際上,恐慌拋售的數量遠遠超過項目方所拋售的數量,其中很多一部分是來自“持幣待漲者”。
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引發負反饋:二級市場持續大熊市,蔓延到一級市場,引發一級市場的擔憂,表現為合約數量和融資數額銳減,項目方和投資方都極為謹慎。一級市場的擔憂,進而誘發二級市場的恐慌,幣幣投資預期被看衰,持幣待漲者,包括二級市場的持幣待漲者和創業團隊的持幣者,恐慌拋售,引發踩踏。
這實際上反應了加密貨幣經濟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大家可以回想一下,當時為什么這么多人購買以太坊、EOS。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是以太坊和EOS具有合約功能,在幣幣投資的需求很大,選擇提前埋伏進去“持幣待漲”,很多項目方持有(而不是拋售變現)所融的以太坊也是這樣考慮的。這一美好的愿望曾經在以太坊身上發生過,當時以太坊被看好,在比特幣大行情下被推高至1400美元之上,很多持幣待漲者“坐享其成”。
問題在于,當幣價上漲的時候,可以市場進入正反饋,價格越漲,幣幣投資需求越大,越多人持有。但是,幣價一旦進入下跌通道,市場則進入負反饋。這種負反饋類似于囚徒困境,持幣待漲者寄希望于幣幣投資需求興旺來推高價格,而幣幣投資市場希望持幣者能夠維持價格穩定(最好上漲),降低持幣投資的風險,項目方才敢長期持有幣種。就這樣,把希望都寄托在對方身上,結果沒人維持幣價,暴跌時引發相互踩踏。
這個問題變得更加清晰,如果希望幣幣投資市場興旺,必須維持幣價穩定。為什么要維持幣價穩定?因為幣幣投資、支付都是貨幣的基本屬性,一旦貨幣價格不穩定,投資和支付市場的風險極大,很多人則選擇拋棄貨幣。
不管是以太坊、EOS還是比特幣,必須先做好貨幣的本職工作,讓貨幣有基本的功能屬性——記賬單位、交易媒介、價值儲藏。這三大功能屬性都依賴于幣值的穩定。
受傳統教育和政治經濟學的影響,很多人認為現代信用貨幣是一張白紙,沒有價值,只是國家權力強迫大家認可其價值。因而只要有共識,比特幣也可以作為貨幣。實際上,這是傳統價值理論的嚴重誤導。不管是商品貨幣、金屬貨幣、金本位貨幣還是信用貨幣,都有貨幣的使用價值,貨幣的使用價值就是其三大主要功能。一個貨幣不管以什么形態出現,只要它能解決市場流行性問題,就具有貨幣的功能屬性,就有作為貨幣的使用價值。但貨幣的使用價值(功能屬性)發揮,都依賴于幣價的穩定。這就是,各位政府和央行都努力維持法幣價格的原因。像委內瑞拉、阿根廷、土耳其等國無力維持貨幣價格穩定,即使國家強制公眾接受的法幣,同樣遭遇市場大面積拋售,大幅度貶值。
價值是一個非常虛幻的概念,有人說是他是客觀存在,有人說他是主觀效用。但功能屬性、使用價值是真實存在的,才是解決問題(提供價值)的核心,任何事物都有使用價值,能否成為貨幣,關鍵看是否具備貨幣的三大功能屬性。
大多數事物都有功能屬性,但是有功能屬性或使用價值,并不代表有市場價格。只有被市場認可、接受,進入市場系統才有市場報價。成本高出市場承受能力(家庭核能)、交易成本太高(司法服務)、無限供給(陽光),這類事物很難進入市場形成價格。如果沒有使用價值的事物,意味著沒有實際用途,必然排除在市場之外,更沒有市場價格。
那么,比特幣、以太坊、EOS的用途是什么?
作為貨幣,支付、幣幣投資就是他們的用途。但是作為貨幣,要實現這些用途,必須維持幣價穩定。價格不穩定的貨幣,貨幣的用途大大被壓縮,像委內瑞拉這種法幣基本淪為廢紙,喪失貨幣功能屬性,變成沒有價值,更沒有價格的東西。
所以,比特幣、以太坊、EOS必須先維持幣價穩定,先做好貨幣,才有支付、幣幣投資的使用價值,然后才有更好的市場價格。
雖然SEC認可比特幣是貨幣,更多人認為比特幣已經是虛擬資產,是“數字黃金”,新西蘭稅務局(IRD)表示,加密資產不是真正的貨幣,但是是應稅財產,就像金條一樣。然而,這并不可靠。“數字黃金”、貨幣,不是共識能夠解決的,或者說共識不能說明一切。
資產脫胎于商品,商品都具有使用價值。但不是所有商品都能成為資產,資產必須具備龐大、穩定、持續的市場需求,且不是消耗品。通常有商品型資產(商品房)、貴金屬資產(黃金)、資源型資產(礦山)、不動產(土地)、股權型和債權型資產(股票、債券),還有貨幣型資產。貨幣一直被認為是一種交易工具,后來凱恩斯說,貨幣也是一種資產,具有投機性需求。現在通常認為,貨幣也是一種資產,叫做貨幣型資產。貨幣要成為資產,必須保持貨幣價格的穩定,具備貨幣功能屬性,以滿足龐大、穩定、持續的市場需求。
通常,只有作為有價資產,才能衍生出期貨或基金。大宗期貨以大宗商品作為資產,貴金屬期貨以貴金屬作為資產,但是股指期貨、指數基金還有房地產期貨都是以貨幣作為資產。比特幣期貨以比特幣現貨作為資產,一直被SEC拒絕的比特幣ETF是以比特幣現貨作為資產的基金。在衍生品市場中,比特幣作為商品型資產存在,而非貨幣型資產。但是,這并非認可比特幣作為虛擬資產、數字黃金的地位和價值。因為不管是虛擬資產還是數字黃金,比特幣都沒有體現出作為商品尤其是資產的使用價值,更沒有辦法保障其合理的資產價格。這是比特幣價格一直不穩定的重要原因。大宗商品、黃金、房地產、貨幣,這類型的資產不管怎么炒作,價格之所以相對穩定,本質上是有使用價值作為兜底,市場認可其使用價值,具有穩定市場需求。但是,比特幣沒有。
所以,比特幣作為虛擬資產、數字黃金,是一條歧路。
比特幣的出路在于,比特幣真要成為數字黃金,還是要走黃金的道路。先要成為貨幣,維持穩定的貨幣價格,然后以貨幣型資產而存在,而非商品型資產,這樣才能真正成為“數字黃金”。
如果比特幣找不到任何使用價值,最后只能淪為空氣幣,加密貨幣變成投機炒作的市場,根據地心引力原理,價格最終將歸零。
如何才能維持比特幣的價格,讓其具備作為貨幣的使用價值?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