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眾銀行“買方信貸”遭合規挑戰快訊
2024年距離中國第一批民營銀行試點已經過去十年,這十年是民營銀行快速發展的十年,也是不斷分化的十年。截至目前,國內共有19家民營銀行,已經形成了以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為首的“兩強格局”。
出品|華博商業評論
2024年距離中國第一批民營銀行試點已經過去十年,這十年是民營銀行快速發展的十年,也是不斷分化的十年。截至目前,國內共有19家民營銀行,已經形成了以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為首的“兩強格局”。
但是在2023年,微眾銀行與網商銀行之間的差距也在被放大。2023年,微眾銀行資產規模突破5000億元關口,同比增長13.02%至5355.79億元,而網商銀行2023年同比上升2.5%至4521.30億元。不僅如此,網商銀行于2023年三季度資產規模達到頂峰4847.32億元,此后連續兩個季度資產規模縮表,至2024年一季度資產規模下降到了4322.54億元。
但是,這并不等于微眾銀行就能高枕無憂。2023年,微眾銀行的營收增速為11.3%,而2021和2022年同期為35.76%、31.03%,2023年凈利潤增速為21.02%,2021年和2022年同期分別為38.87%、29.83%。微眾銀行的營收和凈利潤增速均出現下滑。
微眾銀行在風險端的表現也令人擔憂。2023年,微眾銀行的不良率為1.46%,同比下降0.01個百分點,但是失類貸款為30.86億元,同比增長190.11%;可疑類貸款29.46億元,同比增長83.64%。微眾銀行的撥備覆蓋率也從2022年的413%下降至2023年的352%。
微眾銀行也面臨著合規風險的挑戰。2023年8月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深圳監管局連開三張罰單,均指向微眾銀行。三張罰單均顯示,微眾銀行均因汽車貸款首付資金及附加消費貸款用途審核不到位,商用車貸款金額審核不嚴被罰,合計罰款120萬元。
汽車貸款是微眾銀行重點關注的一個領域。在2023年財報中,微眾銀行表示,為助力國家推動新能源轉型和發展綠色經濟,“微車貸”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貸款業務,已累計與近 20 家新能源品牌建立了總對總合作關系,其中包括特斯拉、理想、蔚來、AITO、smart 等品牌。“微車貸”年內服務客戶超9萬人。
有分析指出,微眾銀行的汽車貸款出現合規瑕疵可能是因為其業務模式。
6月3日,河南省延津縣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案號為(2024)豫0726民初1509號的裁判文書顯示,2020年8月5日,該案的原告某某有限公司(乙方)與微眾銀行(甲方)簽訂《汽車金融業務合作協議之產品運營協議》,約定甲方為乙方推薦并經甲方審核獲得貸款資格的客戶提供貸款、簽訂《汽車金融借款合同》。由于被告從微眾銀行貸款購買汽車后,未能及時償還貸款,原告公司作為擔保方代為償還,并將被告告上法庭追索債務。
根據該案例可以發現,微眾銀行的汽車貸款采取的是一種“買方信貸”的模式。所謂買方信貸即購買貨品的買方為借款方,出售貨品的賣方作為擔保方,銀行將貸款資金劃入賣方帳戶,作為買方支付的貨款,買方在貸款期間逐步歸還貸款,而由賣方負責催收。
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這一貸款模式的優勢是降低了回款風險,同時也無需精力進行催收,降低經營成本。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交易鏈條延長,如何監控資金流向,保證資金不被挪用將非常考驗金融機構的風控能力。根據上述罰單,微眾銀行也的確是因為貸款資金審核不到位或不嚴被罰。
即使采取“買方信貸”模式,微眾銀行還是因為暴力催收和私自扣款頻頻被消費投訴。黑貓投訴平臺顯示,微眾銀行累計投訴量達到11500條。6月13日,一名消費者投訴稱,微眾銀行在非綁定銀行卡賬戶里自動扣款421.82元,要求退還。6月12日,另一名消費者投訴稱,微眾銀行多次短信恐嚇威脅當事人,在可以聯系本人的情況下故意多次騷擾單位及戶籍所屬街道工作人員,且態度惡劣。
另根據微眾銀行的ESG報告,該行全渠道平均每百萬個人客戶投訴量從2022年的71.0件上升至2023年的88.73件。
此外,微眾銀行多名高管還存在“超期服役”的問題,包括董事長顧敏、行長李南青等人。根據原銀保監會《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員工履職回避工作的指導意見》,銀行在業務運營、內控管理和風險防范等方面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各級管理層成員、內設部門負責人和重點業務崗位員工存在7年輪崗期限。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