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廠、放權、輸血、請劉亦菲:智界會置之死地而后生嗎?汽車
當鴻蒙智行的月銷量重回新勢力第一梯隊,“長子”問界連續月銷四萬霸榜熱搜時,作為“次子”的智界,半年賣出的新車,不過“大哥”一個月的成績,看起來更像一個笑話。
“你們可能不太了解20年前劉亦菲在男生心目中是什么地位,相當于20年后劉亦菲在男生心目中的地位。”近日一檔脫口秀綜藝節目上,某參賽選手在形容演員劉亦菲在男生心中的地位時,如是說道。
言下之意,劉亦菲“神仙姐姐”的印象,二十年未變。
拉來劉亦菲擔任品牌形象大使的智界,無疑也看到了這一點,并試圖通過劉亦菲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來提升品牌銷量。
只可惜,4個多月來,“神仙姐姐”的流量神話沒能轉化成智界的銷量神話。
當鴻蒙智行的月銷量重回新勢力第一梯隊,“長子”問界連續月銷四萬霸榜熱搜時,作為“次子”的智界,半年賣出的新車,不過“大哥”一個月的成績,看起來更像一個笑話。
智界的“悲劇”,一方面和華為的“偏心”有關,另一方面也在于奇瑞的“三心二意”。相比江淮、上汽、北汽對尊界、尚界、享界的孤注一擲,奇瑞手里還攥著其它底牌,似乎對智界的投入有所打折。
只是,當市場留給智界的時間窗口正急速收窄時,奇瑞慌忙亮出了三板斧:獨立法人、統一指揮權、產品多樣化。
但這究竟是背水一戰,還是臨急抱佛腳?留給智界的時間,或許已經和消費者的耐心一樣薄。
1. 沒有存在感的智界
自主新勢力交付榜似乎一直處于不斷洗牌的狀態。
比如,剛剛過去的7月,一度“遙遙領先”的理想跌出了新造車月交付榜前三。而在2025年暗淡了許久的鴻蒙智行,自5月重回榜單前三之后,已經連續三個月保持著不錯的成績。
2025年7月,鴻蒙智行全系銷量達到47752輛,穩居新勢力第一陣營。只不過,當前已經擁有問界、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這“五界”的鴻蒙智行,銷量能打的卻依舊只有問界,在月度交付榜單以及年度目標完成率榜單上,也只能看見問界的名字。
圖/2025年7月鴻蒙智行交付數據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6月和7月,問界的月銷量均超過了4萬輛。然而,與問界再次從“低谷”回到聚光燈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身為鴻蒙智行“次子”的智界,似乎一直處于“黑暗”之中。
最直接的因素,則是智界的銷量不太亮眼。
圖/2025年1-6月智界月銷量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當前智界的在售車型為智駕R7和智界S7。根據懂車帝數據,2025年上半年,智界品牌累計銷量為4.66萬輛。其中,智界R7上半年賣出4.21萬輛,是絕對的銷量擔當。與之相比,智界S7則慘淡很多,半年只賣出了4503輛新車。
除了在今年1月智界S7的月銷量勉強突破1千輛,之后便一直處于幾百輛的數據,今年6月的銷量更是跌破500輛。
這樣的成績,使得智界不僅僅是在華為“五界”中存在感低,在整個新能源市場,也幾乎沒有激起什么浪花。
比如,你或許早已經忘記,這樣一款月銷500輛的車,竟然在上市不足半年的時間里,就開了兩次正式發布會。這即便是在發布會盛行的車圈,也是罕見的。
2023年11月智界S7第一次正式發布,彼時官方對外宣布,“智界S7在上市后,短時間內就獲得2萬個大定訂單。”只不過,隨后的工廠搬遷、供應短缺以及產品質量陷入爭議等一系列問題,使得智界S7自2023年11月到2024年2月的累計銷量僅794輛。
圖/2023年11月-2024年5月智界S7銷量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2024年4月,智界S7迎來了“二次上市”,在續航、配置都升級的情況下,適度下調了價格,可以說是為了沖銷量,給足了誠意。但,目前來看,其并未挽救智駕S7淪為新能源市場邊緣產品的命運。
當然,智界也并非完全沒有過出圈的經歷。
今年4月,智界在品牌之夜上,將此前官宣的品牌大使劉亦菲邀請到了現場。一時間,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在內的各大社交平臺盡是與“神仙姐姐”相關的照片、帖子。
圖/智界官方微博
來源/微博 新能源觀截圖
然而畫風卻多數與車關系不大,大家更多的只是在分享看到“神仙姐姐”的激動,甚至還有網友直言,“賣車請車模已經輸了,你見過哪個成功汽車、手機、電腦發布會,靠的不是產品而是代言人的。”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智界與劉亦菲的此次跨界合作,也確實沒有在銷量上有進一步地突破,消費者似乎也只記住了“神仙姐姐”,并沒有要買車的意思。
2. 老二魔咒:資源、內斗與奇瑞的“不上心”?
當前,鴻蒙智行有“五子”,智界位列老二。從傳統意義上來看,上有大下有小的“老二”向來不太吃香。
如今來看,這對于“孩子多”的汽車品牌,也有著一定的適配性。
一方面,“大哥”問界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占據了消費者的認知,第一品牌先入為主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尤其是在問界M8和問界M9已成爆款的前提下,消費者的將兩個品牌的產品力和影響力進行對比,就成了常規操作。
此外,在資源和關注度上,“老大”也難免會得到的多一些。比如稍早之前,問界曾一度被改成“華為問界”,并直接體現在了車身上。盡管如曇花一現般又迅速變為問界,但依舊在市場上產生了不小的營銷力。這是在任何其它四界身上都不會再發生的事情。
同時,作為華為的“大兒子”,問界也是華為智選車模式下合作時間最長的品牌,從問界M5、問界M7的相繼失利,到問界新M7的徹底出圈,再到問界M8和M9站穩高端市場。可以說,華為將鴻蒙智能座艙和智能輔助駕駛系統一次性用在了問界身上。
圖/問界新M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因為問界出圈了,才有現在的更多車企選擇與華為合作,搭載了同樣的技術,但作為消費者,既然已有了被驗證的成功產品,為什么還要選擇其它品牌呢?
這也就形成了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在“孩子眾多”的家庭中,彼此之間的“爭寵”在所難免。比如,主打家庭用車的問界M7與定位為運動型的智界R7,以及打出豪華轎車的享界S9與科技轎跑智界S7的價格區間均存在一定的重合度。
圖/智界R7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2025(第三屆)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直言,“我覺得可能也就到此為止了,因為我們的能力做兩三個‘界’都已經很不容易了,做五個‘界’是非常非常難的。”
更何況,華為的資源和消費者的熱情已經被消磨的差不多了。
除了華為端,奇瑞對智界似乎也沒有賽力斯之于問界、尊界之于江淮、尚界之于上汽、享界之于北汽那么“唯一”。
究其原因,或許在于奇瑞的銷量壓力沒有另外四家傳統車企那么大,投入意愿也自然會有所打折。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奇瑞除了智界還有其他牌可以打。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團銷售汽車126.01萬輛,同比增長14.5%;新能源汽車35.93萬輛,同比增長98.6%。其中,風云A9L、星紀元ET、iCAR V23等都成為了消費者選擇的熱門車型。
圖/2025年H1奇瑞集團銷售數據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或許還有一點,當消費者選擇上述品牌時,更多想到的是奇瑞的產品力,但想到智界時,第一反應依舊是華為,售后維修才是奇瑞。
這也使得奇瑞在于華為合作時,沒有江淮汽車“一切為了尊界,為了尊界的一切”和北汽“享界為北汽第一優先戰略”的誠意,甚至都沒有那么順利。
“在與華為的合作中,我們也與華為battle(爭論)過,但最后發現,聽華為的我們就順利,不聽華為的我們就遇到挫折。”今年5月,在第三屆未來汽車先行者大會上,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說。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在合作中,雙方矛盾、分歧不斷。
3. 背水一戰:奇瑞為智界補“最后三口氣”?
當然,即便有牌可打,奇瑞也不會錯過另一張好牌出現的可能。畢竟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多一個布局就多一分機會。
因此,為了讓“差生”智界能夠在市場上闖出一片天地,奇瑞也在多個層面接連發力,試圖為智界補上“最后三口氣”。
從組織架構調整來看,奇瑞邁出了關鍵且意義深遠的一步。2025年初,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由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股,智界也由此從奇瑞的“干兒子”變成“親兒子”。
圖/股權穿透圖
來源/愛企查 新能源觀截圖
在決策層面,奇瑞董事長尹同躍提出的“有分歧聽華為,其余聽奇瑞”的原則,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戰略考量,也為雙方合作項目的順利推進統一了指揮權。
在產品布局上,奇瑞同樣動作頻頻,展現出其對智界品牌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堅定信心。
8月8日,升級搭載4D毫米波雷達和后向高精度固態激光雷達的智界新S7開啟小訂。
圖/智界新S7
來源/智界官方微博 新能源觀截圖
同時,智界也對新款智界R7進行了輔助智能硬件的全新升級。官方信息顯示,新款智界R7全系標配“192線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后向高精度固態激光雷達”,并搭載HUAWEI ADS 4輔助駕駛系統。
除了對已有產品進行迭代升級,為了進一步豐富智界品牌的產品矩陣,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智界品牌首款 MPV“騾車”也于近日曝光。
根據相關媒體報道,智界正在開發MPV,新車基于E0X-L平臺打造,代號“EHV”,提供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形式,電池由寧德時代供應,預計明年上半年上市。
圖/首款鴻蒙MPV消息
來源/微博 新能源觀截圖
此外,有消息稱,奇瑞首款豪華MPV產品原本是星紀元E08,但有相關人士透露,“星紀元E08目前已停止開發,小部分星紀元E08項目組的員工已轉崗至智界,壯大了智界研發MPV的力量。”
圖/星紀元E08
來源/互聯網 新能源觀截圖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盡管奇瑞在智界品牌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從組織架構、產能布局、決策機制到產品規劃都進行了全方位的優化和升級,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度和信任度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社交平臺上,有網友提到,“我之前都沒怎么聽說過智界這個品牌,走在路上也很少看到這個牌子的車,感覺它的知名度和那些已經很成熟的新能源品牌相比,差了一大截。”
的確,在當前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消費者在購車時往往會傾向于選擇那些知名度高、口碑好、值得信賴的品牌。而銷量則是驗證這些的關鍵指標,這對于智界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如此來看,智界品牌在消費者認知和信任方面的困境,讓這場戰役充滿了不確定性。奇瑞究竟能否絕境求生,需要時間檢驗。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