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掉隊:收入下滑16.31%虧損再擴大449.58% 海內外銷量雙雙下滑“打臉”CEO快訊
曾經的兩輪電動車“攪局者”小牛電動正在加速走向沒落。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坤
曾經的兩輪電動車“攪局者”小牛電動正在加速走向沒落。
近日,小牛電動發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財報,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6.52億元,同比下滑16.31%;實現凈虧損2.72億元,是繼2022年公司由盈轉虧之后虧損規模再擴大449.58%。
業績持續萎靡,背后是主要產品兩輪電動車的銷量下滑,2023年小牛電動僅實現銷量70.98萬輛,同比下滑14.65%,“打臉”了公司CEO李彥曾經“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重回增長軌道預計2023年銷量100萬至120萬輛之間”的說法。同時,相比于雅迪、九號等同行的擴大門店數量,小牛電動卻在持續關店,2023年底公司線下門店數量僅為2856家。
而近年來小牛電動在資本市場的表現更是準確描述了公司經營業績的一路下滑。2021年2月,小牛電動的股價在到達巔峰時期的51美元/股之后就開始“跌跌不休”。截至目前,小牛電動的股價僅為2.4美元/股,市值僅為13億,相比曾經的數百億市值已經“腳踝斬”。
收入下滑16.31%虧損再擴大449.58% 營銷費用高企卻壓縮研發頻遭消費者投訴
成立于2014年,嗅到了兩輪電動車市場中彼時存在著粗獷經營、消費體驗不佳、缺乏“科技感”等問題,小牛電動憑借一己之力為傳統兩輪電動車市場貼上了鋰電化、智能化的標簽。2020年,小牛電動登陸納斯達克,受益于新國標,彼時正是公司產品銷量、用戶口碑、公司業績增速勢頭正猛的時期,一時風光無兩。2021年,小牛電動的收入、凈利潤分別實現了52%、34%的高增長。
但好景不長,小牛電動的業績變開始掉頭向下。2022年一季度,公司出現虧損0.3億元;2022年二季度開始,小牛電動的收入開始出現縮水,并有縮水加深的趨勢,由此2022年全年營業收入同比減少14.47%,同時由盈轉虧,實現凈虧損0.49億元。
2022年營利雙降的業績發布后,公司CEO李彥還曾表示,公司有信心在2023年重回增長軌道,預計2023年全年銷量將在100萬至120萬輛之間。
但如今2023年業績的發布,顯然讓這一信心“打臉”。
2023年,小牛電動的營利雙降趨勢進一步擴大,實現營業收入26.52億元,同比下滑16.31%;實現凈虧損2.72億元,是繼2022年公司由盈轉虧之后虧損規模再擴大449.58%。
收入持續下滑、業績由盈轉虧,但小牛電動的毛利率卻保持了相對穩定。而在這背后,由于上游鋰電池的漲價,小牛電動也通過產品漲價的方式來與之抗衡,將漲價轉移給下游消費者,從而保持公司毛利率的穩定。近年來,小牛電動的毛利率保持在22%左右。但由于2023年由于銷量繼續下滑,公司也采取了一定降價促銷措施,2023年四季度毛利率降至19%。
真正讓小牛電動的盈利能力雪上加霜的,則是一直以來高企的費用支出。2023年,小牛電動的銷售費用為4.96億元,研發費用為1.51億元,管理費用為2.45億元。其中銷售費用與管理費用在近年來持續上漲,銷售費用率增至18.7%,而與之相對比的是研發費用,不僅研發費用率僅為5.7%,且在2023年出現下滑。
重營銷、輕研發的經營模式,似乎與小牛電動一直以來的高端化戰略相左,但實際上卻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其電動車產品常被抽檢不合格,頻遭消費者投訴。
據多個報道顯示,在過去的一年中小牛電動在全國各地市場的相關產品質量抽檢中,有多次被抽檢出充電器與蓄電池、電氣裝置、尺寸等方面存在不合格等問題。而在黑貓投訴中,消費者對于小牛電動品牌的累計投訴高達2594條,其中不少問題為購買后在短期內即出現質量問題、小牛電動APP隨意漲價等問題,消費者滿意度或難言樂觀。
平均1個月里有10天賣不出去一輛車?銷量下滑門店關店相比同行節節倒退
兩輪電動車賽道中,小牛電動的確曾作為一條“鯰魚”,將市場帶向了新的高度,但在產品同質化的激烈競爭中,卻并沒有逃脫被老牌廠商銷量碾壓、被同行競對反超的命運。
據財報顯示,2023年小牛電動的累計銷量為70.98萬輛,同比下滑14.65%,相比2021年的突破100萬輛、2022年的83.16萬輛已經連續兩年下滑。其中,中國市場累計銷量60.1萬輛,同比下滑15.42%,國際市場銷量10.88萬輛,同比下滑10.12%。
但同行的表現卻與小牛電動截然相反。作為兩輪電動車傳統廠商頭部選手,2023年雅迪實現銷量1652萬臺,同比增長17.9%。而與小牛電動定位相似的九號公司更是后來者居上,2023年中國區電動兩輪車銷量超過146萬臺,同比增長78%,5000元以上價位電動車在京東、天貓平臺銷量銷售額雙第一。
而兩輪電動車市場本身實際上非常依賴線下渠道,品牌通過經銷商門店可以實現更為直接的營銷,消費者通過線下門店能夠完成選車、提車、售后、維修等關鍵環節。
但對于這一重要的銷售渠道,小牛電動近年來表現卻并不樂觀。據財報顯示,截至2023年底,小牛電動的線下門店數量僅為2856家。而在2022年二季度時,小牛電動的門店曾為3329家,2022年底時為3102家。伴隨著銷量、業績雙雙下滑,小牛電動仍在經歷“關店潮”。而對比同行來看,小牛電動的門店數量更是少得可憐。2023年底,雅迪在中國共有超4000家分銷商,超過40000個分銷店,小牛還不及其十分之一;而同期九號公司的線下門店超5000家。縱向來看,同行的銷量、門店數量均在持續擴大,而小牛卻在節節倒退。
由于2023年二季度以來小牛的門店數量基本保持在2850家上下,2023全年實現銷量70.98萬輛,由此推算每家門店平均每個月僅賣出不到21輛,換句話說,平均來看每個門店在一個月中有10天的時間一輛車也賣不出去。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