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董事長為何公開怒懟余承東?快訊
1月16日,在長安汽車2024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接連放炮,怒懟自己投資了數百億以上的合作伙伴,雖然不點名,但指向明明白白,引發業界震驚。
1月16日,在長安汽車2024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接連放炮,怒懟自己投資了數百億以上的合作伙伴,雖然不點名,但指向明明白白,引發業界震驚。
朱華榮在演講中表示:“這個行業怎么這么糟糕啊,我是憤怒地說了三個遙遙領先!我們應該有我們的底線,明明就幾萬塊錢、幾十萬塊錢的車,非要說上千萬……發布產品、做廣告都沒有底線了。都是一些朋友啊,我就不說了。但是這樣,我覺得非常糟糕。所以我還是希望我們的合作伙伴,應該有基本的價值觀,不要誤導消費者,是領先就領先。”
“遙遙領先”、“一千萬以內最好的SUV”,毫無疑問都指向余承東。
其實,朱華榮對余承東的不滿有跡可循。華為于去年11月底宣布整體剝離汽車技術研發體系,并成立一家由華為控股、長安汽車等汽車廠商共同參股的新公司。按照華為與長安的約定,華為車BU將整體剝離,華為自身將不再存在汽車研發業務,余承東掌控的華為終端公司只能參與賣車。問界等華為智選車所依托的技術,本來就是來自于車BU,隨著車BU的剝離,智選車模式所需的零部件、解決方案,同樣需要跟外界一樣從新公司采購。
換句話說,余承東主導的問界,跟長安主導的阿維塔 ,技術都是同源的,而長安的制造能力又遠比賽力斯強,問界憑什么敢說自己遙遙領先?未來這家名為“newcool”的新公司,又如何能對外開展業務?
更何況,“華為不造車”的承諾呢?這可是白紙黑字寫在新公司協議里的呀!所以,朱華榮在當天的發言中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話:“我們不會像有的企業一樣,從頭到尾什么都全做,我們仍然是堅持適度的垂直整合。”言下之意非常明顯。
有意思的是,盡管朱華榮的公開表態在網上引發了不少“花粉”的攻擊,有不少聲音稱“沒有華為,誰知道長安”,但力挺朱華榮的聲音仍然占據了主流。事實上,長安汽車遠遠沒有部分“花粉”說的那么不堪,甚至可以說,長安是近兩年表現最好的國產車企之一。
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實現凈利潤87億元,僅次于比亞迪和上汽集團,而且其市值也一度超過老大哥上汽。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相比上汽、廣汽、長城等龍頭車企業績大幅倒退、紛紛裁員降薪,長安簡直是一股清流,不僅業績持續增長,而且員工待遇也節節上升。
所以說,盡管長安汽車確實急需華為強大的營銷能力來提升品牌價值,但長安汽車根本不是有些“花粉”以為的那樣,比賽力斯還不如,迫切需要華為去“拯救”。剛好相反,長安業績之所以一騎絕塵,背后有著相當產品力的支持。去年底,一輛長安UNI-V轎車在行駛中被一輛裝有30噸木材的大貨車壓扁,長安車內兩人竟然奇跡般地安然無恙,在視頻平臺上引起了轟動。反而是那些號稱遙遙領先的新勢力,在碰撞中動輒 A 柱彎折、B 柱變形,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巧合的是,在同一天舉行的比亞迪夢想日,比亞迪不僅釋放了真正在國內足以遙遙領先的造車技術底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發言也遙相呼應了朱華榮。王傳福表示:“做智能汽車就像造房子,不是敲代碼就能做好的,必須以汽車電動化為基礎,基礎做不好就是在蓋危房。”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