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動畫亂象:一把剪胸罩的剪刀出現在孩子面前智能
對于在電視上播出的內容,大洋彼岸的美國是有嚴格的規定的。美國的電視節目分級制度是從1997年開始實施,等級由TV-Y到TV-MA總共七個等級。
前幾年,由于出現孩子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烤羊的橋段將玩伴燒成重傷的事故,一時間引起國內家長圈里對動畫片中暴力情節、粗俗用語以及血腥畫面等一些“少兒不宜”的恐慌。媒體紛紛對此進行跟蹤報道,當時熱播的國產動畫如《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被打上“暴力、粗俗”的標簽。最終,這些動畫受到停播整改的處罰。
有趣的是,近日,一則網絡上的帖子引發熱議。發帖人稱自己的女兒沉迷動畫片《小豬佩奇》,常模仿其中的小豬跳床、跳沙發、跳泥坑、跳水坑,還天天學豬叫,學了一年多。更有甚者,一些家長發現,自己5、6歲孩子正在看的動畫片中,有出現剪刀剪胸罩、掀裙子等畫面。
信息渠道增多,孩子慢慢變“熊”
隨著智能手機、智能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的普及,聰明的孩子們都能夠嫻熟地使用網絡獲取信息。但是面對眾多網絡平臺、電視動畫片里各種充滿挑逗、情色等過于成人化的內容,好奇心旺盛的孩子往往很難抵擋誘惑。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對兒童性沖動進行過研究,在研究中,過早引起性沖動又沒有得到及時疏導的兒童往往都會出現一些心理疾病的癥狀。
而對于商業化的動畫片來講,如何吸引觀眾,通過有趣的內容賺取利潤才是它們的首要目的。為了吸引更多年齡層的人觀看,動畫片很難不摻雜進一些稍顯暴力、媚俗但是又能吸引高年齡層觀眾的擦邊球內容。像剪刀剪胸罩、掀裙子這樣的內容,對于已經積累一定社會經驗的青少年來說是能夠分辨出娛樂和現實的不同,但是對于還處于模仿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只會在做游戲的時候對這一行為單純地模仿。近期有不少女網友在網上講述自己被熊孩子掀裙子的事件,結合此前孩子對《喜羊羊灰太狼》的模仿行為,可以看出在“掀裙子”事件中動畫片起到一個不好的引導作用。
因“歲”施教,內容分級
對于在電視上播出的內容,大洋彼岸的美國是有嚴格的規定的。美國的電視節目分級制度是從1997年開始實施,等級由TV-Y到TV-MA總共七個等級。美國的電視節目分級制度將電視節目分成適合2-6歲、7歲以上、14歲以上、17歲以上、需要家長指引和全年齡適宜六個不同的受眾群體。網絡有人表示,對動畫進行分級會讓孩子生活在真空中,不識人間善惡,但是一位在美國的家長則是這樣認為的。他說,對于死亡這個概念,三到四歲的孩子難以理解,但是當他成長到六歲時,他就能在成人的教育下對動畫片中展示的死亡進行理解。所以,對動畫施行分級制度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在合適的年齡接受合適的教育。
此前,有媒體提到國外研究機構對智能電視“P/M值”的定義,認為智能電視應更多關注消費者的精神需求。這一點對于動畫來講也是一樣的。家長更希望孩子能夠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僅僅是滿足一時的娛樂。
與其讓更多動畫走鋼絲,打擦邊球,還不如“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讓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動畫都能有屬于自己的市場,家長和孩子也能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
作者:HEA.CN 來源:家電網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