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北京或要求存管銀行屬地化 37家平臺受影響(附名單)金融
全國已有215家網貸平臺上線銀行存管系統,北京下階段也將要求本地平臺必須與在北京有經營機構的銀行合作,要求存管銀行屬地化。
網貸天眼22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北京市銀監局近日在一次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交流會上表示,北京下階段也將要求本地平臺必須與在北京有經營機構的銀行合作。如果這一
網貸天眼22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北京市銀監局近日在一次網貸資金存管業務交流會上表示,北京下階段也將要求本地平臺必須與在北京有經營機構的銀行合作。如果這一消息屬實,意味著北京將成為繼上海之后第二個明確提出存管銀行屬地化的地區。
37家網貸平臺或受影響
據網貸天眼此前報道,截至6月初,全國已有215家網貸平臺上線銀行存管系統,占在運營平臺總量的12%。截止到5月31日,北京地區在運營平臺337家, 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6家銀行開展了網貸資金存管業務,總計66家P2P平臺上線銀行直接存管系統。其中,江西銀行19家,徽商銀行9家,廈門銀行9家,恒豐銀行9家,華興銀行4家,民生銀行3家,海口聯合農商銀行3家,新網銀行2家,廣發銀行、華夏銀行、天津金城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華瑞銀行、包商銀行、西安銀行、杭州銀行各一家。
在這13家銀行中,江西銀行、徽商銀行,華興銀行、金城銀行和華瑞銀行、新網銀行、西安銀行、海口聯合農商銀行這8家在北京地區沒有營業網點。這意味著,如果北京銀監局“一刀切“要求存管銀行屬地化,那么這8家銀行對接的37家P2P平臺就只能重新選擇存管銀行。
可能采取”新老劃斷“辦法
銀行存管屬地化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話題。6月1日,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正式對外發布《上海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管理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條是,意見稿要求P2P平臺“選擇在本市設有經營實體且符合相關條件的商業銀行開展客戶資金存管”。
這一規定立即在全國引發熱議。不少平臺人士認為,屬地化要求過于狹隘,實屬”畫地為牢“。但也有行業分析人士指出,“屬地銀行存管”利于監管層對平臺實行監管,信息共享,長期來看應該會是一種趨勢。
實際上,早在4月份,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巡視員沈鴻就曾提出存管銀行屬地化的意見。不過,當時的說法是,在京網貸機構原則上只能選擇北京本地銀行或在北京設有分支機構的銀行進行資金存管。但是,在平臺備案之前,在京網貸機構也可以找外省市銀行開展存管,不影響整改驗收。
結合北京監管部門人士在存管銀行資格上的前后兩次表態看,北京或許不會”一刀切“,而是采取
“新老劃斷“的辦法,即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此前已經上線銀行存管的無需再變更。但存管系統未上線,僅僅簽署了存管協議的平臺可能要重新尋找符合要求的銀行作為合作伙伴。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