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冰火兩重天:國內熱火朝天 國外各種涼涼區塊鏈
巨頭恐慌,生怕被革命;底層興奮,加入戰局。而更多的創新交易所模式,正在涌現,不斷迭代。
最近,數字貨幣交易市場隨著Fcoin“交易即挖礦”模式的走紅,短短的半個月時間便帶火了一大批國內交易所。而與之相反,在日本,不要說“交易挖礦”,甚至傳出連傳統數字貨幣交易所也將紛紛撤出日本的消息。國外諸如歐盟、美國、韓國和泰國等對加密貨幣的監管也進一步收緊。
國內交易所屢出新招,花式玩法跌人眼球
自5月份Fcoin“挖礦即交易模式”上線以來,短短兩周的時間內瘋狂吸粉,穩穩坐上了交易所的頭把交椅,交易量甚至是第2名到第7名的總和,成為行業里的一匹黑馬。
某種程度上,FCoin和比特幣有相似之處。丹華資本的創始合伙人張首晟曾經說過:“比特幣是利用人性之惡來驅動的模式。”其實比特幣礦工挖礦,本質上來說,就是利用人性的貪婪——為了獲取利益。而FCoin的挖礦機制,同樣也是利用人們對利益的極致追求。
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所有人都陷入瘋狂,進入“大家嗨”的狀態。這一模式迅速引發了批量效仿者,BiSafe、Bkex、TTEX、CoinBig等交易所都采取了分紅機制。更多的創新交易所模式,正在涌現,不斷迭代。譬如,一個名為ByteTrade的項目,玩法奇特,任何手持流量者,比如媒體、錢包,甚至社群,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交易所。
更有甚者,出現了自稱是全球第一家二次元風格的交易所——Coineal,傳說中的“奧特曼”交易所,動漫、特效、表情包一應俱全,畫風跟其他數字貨幣交易所完全不一樣。吐槽、勾搭、互忒、行情分析都可以直接在交易界面上發彈幕,一邊梭哈一邊與全球幣友們實時互動。Coineal的“提供流動性即挖礦”的通證經濟模型和全球布局,瞬間覆蓋了全球市場。(PS:不過好景不長,很快就因為遭受黑客攻擊而關閉!)
當然,頭部交易所陣營HBO在生存和用戶流失的重壓下也紛紛加入搶奪大戰。6月19日晚8點,OKEx宣布啟動“數字資產交易所開放共贏計劃”,開放100個名額,鎖定50萬枚OKB的團隊有資格參與。
緊接著6月21日,幣安通過官方微博發布重大舉措,將面向其用戶在全球局部地區試點啟動“數字資產交易所開放聯盟計劃”。幣安何一稱,用戶返還100%不過癮,返200%行不行?火幣也是悄悄搞起了小動作……
日本金融局釋放信號,交易所紛紛撤離
進入2018年以來,數字貨幣交易所在日本生存越來越艱難。
近日傳出監管趨嚴,已有Kraken、Huobi、BigONE、KuCoin,四家交易所正陸續退出日本數字貨幣市場。詳情如下:
6月25日,美國舊金山交易所Kraken的日本子公司Payward Japan發布公告稱,將停止日本居民的虛擬貨幣兌換業務,包括所有的購買和出售(仍可以提款)。最后交易日和交易結束時間為2018年7月26日。
6月27日,火幣Pro通過電子郵件宣布停止向日本居民提供虛擬貨幣兌換服務,“考慮到日本政府的要求,Huobi Pr將暫停日本客戶的虛擬貨幣兌換服務。7月2日起將從主頁上刪除日文頁面。”在日本地區訪問Huobi官網時,會彈出一份免責聲明。
6月27日,BigONE交易所也宣布對日本居住者停止服務,已暫停日本居民的新登記, 此外,將從2018年7月30日(中國時間)禁止日本IP地址訪問。
6月28日,火幣和BigONE相繼發布公告宣布撤出日本。BigONE也將在7月30日屏蔽日本用戶登陸和交易。
7月2日,火幣網宣布將關閉在日本火幣網頁。就在不久前的6月28日,火幣和BigONE相繼“再次”發布公告宣布撤出日本。BigONE也將在7月30日屏蔽日本用戶登陸和交易。今年4月,全球第十大加密貨幣交易所Kraken也宣布撤出日本市場。
日本曾是在亞洲地區率先承認比特幣和法定貨幣具有同等效力的國家,僅去年就批準成立了11個數字貨幣交易所。在交易所牌照的誘惑下,多家交易所紛紛選擇“落戶”日本。作為數字貨幣投資者天堂的日本,本著對數字貨幣的開放態度,的確吸引了很多外國公司在該國創建區塊鏈和數字貨幣項目。
但如今,這些曾經擠破頭皮進入日本市場的交易所,又開始紛紛撤離,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答案眾說紛紜。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于今年1月日本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check被盜事件脫不開干系。之后日本金融廳政策不斷收緊,想過度保護本國交易所,這一行為極度限制了日本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日本的區塊鏈沒有泡沫,只有冷靜。日本的區塊鏈發展有序,發展的著力點在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以產生真正的商業價值。
總而言之,日本或將根據不同法律來監管加密貨幣交易所據日本產經消息,今后一段時間,日本可能會根據不同的法律來監管眾多加密貨幣交易所。
國外監管收緊,信號燈再次亮起
歐盟發布報告研究虛擬貨幣監管據ethnews消息,經濟、科學和生活質量政策部門寫給歐盟議會的一份報告指出,數字貨幣是一種永恒的金融發展,并且需要得到立法機構的重視。該報告表示,決策機構和監管機構不能任由數字貨幣自行發展,也不應一刀切禁止他們。這兩種極端的方法都是不正確的。監管者應該視其市場重要性、復雜性和相關風險,同其他金融工具一樣,予以適當的對待。
有財經媒體報道,列寧格勒州立大學,俄羅斯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協會(RACIB)以及列寧格勒工商會簽署了區塊鏈合作協議,該協議允許該地區成為俄羅斯的“加密貨幣首都”。該文件的主要目標是使列寧格勒地區成為監管沙箱。這將使初創企業能夠體現他們的想法,而不會有違反金融立法的風險。
泰國將加密貨幣定性為貨幣 證券泰國通過了一項全新的法律,將數字資產定義為貨幣和證券雙重屬性,具體取決于加密貨幣的目的。根據《數字資產商業法令》,監管機構定義了兩種類型的數字資產。用作商品交換媒介時定義為“Cryptocurrencies”,參與投資或接收特定商品時定義為“digital tokens”。
據ethnews報道,6月28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投票決定提出一個新的監管框架,允許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進入市場,而無需申請人申請個人豁免命令。據消息人士透露,該提案并非針對任何投資策略或資產類別,這意味著比特幣ETF必須滿足與任何其他ETF相同的要求。但到目前為止,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基于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ETF的立場一直不確定。
結束語
“交易即挖礦”,這個技術上并不復雜的創新,一時間攪亂了整個數字交易所市場。巨頭恐慌,生怕被革命;底層興奮,加入戰局。而更多的創新交易所模式,正在涌現,不斷迭代。一方面交易所的發展已從自由競爭導致的壟斷走向區塊鏈式的社群自治;另一方面交易所的各種亂象,花樣百出,你方唱罷我登場、熱鬧無比的混戰局面,缺乏監管的事實,再次提醒了我們數字貨幣的風險所在。作為普通投資者我們此時更應該擦亮眼睛,時刻保持理性。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