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虧近百億!阿維塔IPO財報數據“辣眼睛”,三巨頭賦能含金量下降?汽車
在長安汽車剛剛公布的年度報告中,阿維塔去年虧損40億元的數字頗為刺眼。隨著該品牌赴港上市計劃更趨清晰,它們今年的銷量表現、“含華量”帶來的變化,在這個關鍵時期顯得更加重要。
在長安汽車剛剛公布的年度報告中,阿維塔去年虧損40億元的數字頗為刺眼。隨著該品牌赴港上市計劃更趨清晰,它們今年的銷量表現、“含華量”帶來的變化,在這個關鍵時期顯得更加重要。
三年巨虧近百億!
IPO關鍵點財報數據“辣眼睛”
連年虧損,成為了阿維塔短期內難以改變的事實。
長安汽車年報顯示, 2024年阿維塔全年虧損達40.18億元。加上2022年、2023年,分別虧損20.15億元、36.93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金額已達97.26億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負債率一度高達94.46%,全年負債率收窄至70.54%。
有業內人士指出,阿維塔積極尋求上市,正是為了通過融資改善財務狀況并推動企業發展。
眾所周知,智能電動車行業前期需巨額投入(三電系統、智能駕駛、軟件研發等),且產能釋放需要時間。而且高端市場需長期品牌溢價培育,阿維塔的CHN模式(長安、華為、寧德時代合作)雖降低部分風險,但渠道拓展和用戶教育仍需持續投入。
2024年,阿維塔年度銷量同比增長140%至73606輛,只完成10萬輛年度銷售目標的73%?。無論是原材料價格波動,還是華為HI全棧方案可能帶來較高的零部件及其它物料的生產成本,均需要規模效應攤薄。按照阿維塔總裁陳卓的規劃,2025年銷量要達到22萬輛,爭取2025年第三、第四季度實現盈虧平衡?。但以目前的月均僅僅破萬輛的月銷量,阿維塔想要達到這一目標,還得加倍努力。
110億C輪融資后
第二季度將提交上市申請?
此前,阿維塔科技就傳出最快將于第二季度提交香港上市申請的消息。有報道稱,阿維塔希望在第四季度完成上市。有阿維塔內部人士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按照目前的規劃,IPO計劃是在2026年。但這個時間是否包含提交申請在內,并不確定。
去年底,阿維塔官方微信賬號宣布,完成超110億元C輪融資,該輪融資由長安汽車、渝富系基金、南方資產系基金、國投系基金、交銀投資以及其他戰略和市場化投資人共同出資。當時,阿維塔就公開表達了2026年進行IPO的意愿。
自2021年以來,截至2024年底,阿維塔累計已完成四輪融資,募資總額已達到190億元。在此之前,阿維塔先后三次對外增資,分別獲得24.2億元、25.5億元和30億元融資。在該次超百億增資后,阿維塔估值已經漲至318億元。經過幾次增資后,長安汽車穩定保持著對阿維塔40.99%的持股比例。
去年8月,阿維塔以115億元購入華為旗下引望智能10%股權,成為首家入股華為汽車技術子公司的車企。
月銷量開始穩定破萬
但產品向市場妥協是把雙刃劍
無可否認,07的推出,成為助力阿維塔月銷量破萬的最大功臣。阿維塔在擴充產品陣容并推出增程版本后,去年阿維塔07的推出,幫助該品牌月銷量開始穩定破萬。截至目前,已經保持四個月銷量超過一萬輛。
接下來,即將于4月上市的06,希望與07聯手打造成阿維塔的爆款雙子星。雖然在幾款產品合力下,終于助推品牌月銷量持續破萬,但能否達到預期的規模,將對阿維塔減低成本壓力起到重要作用。可以預見,這兩款產品在IPO前這一年里面,銷量不容有失。那么,阿維塔能否借勢崛起?至少在業內人士看來,并不容易。
“在對旗下產品的設計、定價重新作出相應調整之后,阿維塔的確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威爾森高級行業分析師張一夫認為。但在他看來,盡管該品牌月銷量實現破萬,整體產品力并沒有取得質的提升。“原來的阿維塔11、22,獨特的跨界轎跑外觀設計過于前衛,使潛在客戶群體出現兩極分化,吸引不了市場主流高端客戶群體,反倒是像問界、理想等更注重家庭實用場景的產品,因為更懂用戶需求,從而贏得了市場。
只有純電可選,以及價格偏高,更導致阿維塔早期市場反應不如預期。經過增加了增程版本及新車型價格下調,加上設計語言上也更偏向大眾審美眼光(例如對大掀背造型作出一定調整)之后,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不過,無論是11、12的配置下放,還是07、06的整體定價區間下調,去年第三季度上市的阿維塔07純電版三款車型定價從22.99萬到28.99萬元,增程版三款車型價格為21.99萬-27.99萬元,還是阿維塔06 21.59萬元起的預售價,意味著阿維塔品牌價格帶已經從30萬元以上,調整至25萬元上下甚至20萬-25萬元之間,而這個區間覆蓋的是中高端消費人群以及最主流、競爭最激烈的細分市場。以目前該品牌在售幾款產品的市場接受度,能否脫穎而出,尚存疑問。與此同時,當阿維塔價格期待值下降之后,也不再是原本的高端品牌形象定位。
阿維塔離不開的華為標簽不再稀缺
“寧王”朋友圈也擴大了
環顧汽車圈眾多友商,說阿維塔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毫不為過。頭頂長安、華為與寧德時代三巨頭聯手打造的光環,使到阿維塔從呱呱墜地那一瞬間就飽受矚目。
然而,經過幾年市場競爭環境的變化,隨著鴻蒙智行漸成規模,“寧王”朋友圈的不斷壯大,阿維塔三巨頭賦能的含金量已經在消退。
如果說,阿維塔成立之初,無論是首搭寧德時代電池,還是華為高階智駕先發,均形成了自有的技術壁壘,但當北汽、上汽、廣汽、江淮等傳統自主品牌大廠甚至主流合資品牌車企都在深度“捆綁”華為后,華為及寧王技術加持的稀缺性大為削弱,華為HI全棧解決方案確實是阿維塔產品一大亮點,但被同級競品(如小鵬G6、問界M7等)搶得先機,各自的智能駕駛技術已建立起用戶認知。
在“獨家賣點”沒那么突出的情況下,如果繼續只向用戶打華為牌,效果自然會打折扣。寧德時代賦能也是同理。隨著極氪、奇瑞的一些產品向外界高調宣布首搭寧王最新電池技術,在消費者看來,對阿維塔原有的溢價能力同樣有所影響。“但是現在阿維塔的銷量還是離不開華為標簽,一旦被撕去,溢價力也會明顯降低。”張一夫表示。
自從2023年經濟下行及價格戰之后,終端消費者會傾向于性價比更高的車型。同時面臨競品施壓,特斯拉頻繁降價、蔚來換電體系成熟、寶馬iX3終端優惠加大,對阿維塔的核心競爭力帶來更嚴峻的考驗。
雖然長安、華為、寧德時代各自在制造、智能化和電池領域領先,但三方協作的“品牌故事”未能有效傳達給消費者。
阿維塔作為高端車型的定位,前幾年定價一直處于30萬-50萬元區間,作為新的豪華品牌形象尚未被消費者廣泛認可。在缺乏歷史積淀和口碑支撐的前提下,放低身段切入競爭更激烈的主流價位市場,對阿維塔來說,并沒有多少容錯空間。
張一夫認為,本身背靠長安,既有多年大型國企、軍工大廠的深厚積淀背書,又想貼上華為的技術標簽,同時通過前瞻個性化設計吸引年輕用戶。理論上可行,但是很可能與目前國內相應年齡層消費群體存在需求錯位。“喜歡該品牌極具個性化設計語言的,未必具備足夠的消費能力,而有能力買單的,又覺得該品牌過于超前的設計理念不適合自己。”他指出。
采寫、攝影:南都·灣財社記者 梁羅喆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