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難爭“炒貨一哥”快訊
中國炒貨一哥之爭實際是兩家安徽食品企業的競爭。
出品|華博經緯
中國炒貨一哥之爭實際是兩家安徽食品企業的競爭。從傻子瓜子到洽洽食品再到三只松鼠,中國炒貨市場一哥每隔十幾年都要換一家安徽企業頂上。不過,傻子瓜子隨著創始人的去世逐漸式微,成立于2012年的三只松鼠則用五年的時間跑出了洽洽瓜子20年的速度,并在2019年突破百億營收,而同一時期洽洽食品的營收還不到50億。但是一場長達三年的“黑天鵝”事件卻摧毀了三只松鼠的自信,從2020年開始,三只松鼠業績每況愈下,截至2023年底,公司營收從四年前的101億,跌落至71.51億。
反觀洽洽卻是穩扎穩打,從19年的48億營收,逐漸增長到2023年的68億營收,雖然與三只松鼠仍有距離,但差距正在逐漸縮短。另一方面,洽洽的盈利能力一直高于三只松鼠,從2019年至2023年,洽洽凈利率分別為12.73%、15.22%、15.53%、14.22%、11.80%,雖然處于下滑態勢,但凈利率一直維持在10%以上,反觀用利潤換規模的三只松鼠,同一時期的凈利率分別為2.35%、3.08%、4.21%、1.77%、3.09%,均低于5%。
只是在這個不進則退的時代,步伐稍慢的洽洽相比三只松鼠面臨著更大的危機。早在2020年,洽洽食品就提出“百億收入、百萬終端”的“雙百戰略”,稱公司三年戰略目標為2023年含稅銷售收入100億;未來3-5年規劃覆蓋100萬個終端。但2023年的財報卻狠狠打了洽洽的臉,收入非但離百億還差三分之一,營收凈利潤還出現上市12年來首次下滑。
即使今年一季度,洽洽拿出了營業收入18.2億元,同比增長36.39%;凈利潤2.40億元,同比增長35.15%的“雙增”好成績,但是它的恢復速度仍不及三只松鼠。同一時期,三只松鼠錄得營收36.46億,同比增長91.83%,凈利潤3.083億,同比增長60.8%。
除了經營業績方面“慢一拍”,洽洽食品更需嚴把食品安全底線。近期,不斷有消費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反映在洽洽產品中吃到異物,有在恰恰瓜子吃到煙頭、美甲片、蟑螂的,也有在洽洽小黃袋吃到變質堅果的。另外,12315消費者投訴信息公示平臺近一個月也公示了6起消費者對洽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訴,大多也與食品安全有關。
與此同時,幾乎所有券商針對洽洽食品的研報都將食品安全列為風險提示的第一位。機構之所以對食品安全如此敏感,是因為洽洽早在十幾年前就因食品安全“翻過車”。2012年5月,新浪等多家媒體連續報道洽洽收購陳年瓜子。由于社會影響甚大,彼時,深圳證券交易所還發布了針對洽洽食品的停牌公告。2013年,中國網又曝光了洽洽食品的一些員工沒有辦理健康證、煮完瓜子的水不是一次性換掉、給瓜子噴香精等食品安全問題。2019年,洽洽食品再度被北京、廣州兩地市場監管部門抽檢發現存在二氧化硫殘留量不達標、霉菌檢出值超標。
為何時隔多年,洽洽食品安全問題仍屢禁不止,與其產品原材料價格高漲脫不了干系。在2023年年報中,洽洽提到,報告期內主要外購原材料價格同比變動超過30%。高價逼得洽洽大量囤積原材料,年報顯示,洽洽存貨期末余額較期初余額增加63,860萬元,增長64.85%,主要系公司期末增加葵花籽原料儲備所致。另外,公司預付款項2023年末余額較2022年末增長32.34%,主要系期末原材料備貨,預付的材料款增加所致。
然而食品有保質期,原材料也有保質期,大量的囤貨如果消化不完全,存放有漏洞,極易產生霉變等食品安全問題,這無疑對洽洽食品接下去的食品安全又埋下一個地雷。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