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英,一生鐵腕,毀于小鵬?快訊
近日,小鵬汽車總裁王鳳英離職的消息在坊間流傳。此后,王鳳英與何小鵬對此事件迅速做出了回應,稱此事為謠傳。
近日,小鵬汽車總裁王鳳英離職的消息在坊間流傳。此后,王鳳英與何小鵬對此事件迅速做出了回應,稱此事為謠傳。
何小鵬稱:“胡扯,我剛剛在美國還和鳳英聊這個笑話。”
王鳳英在個人社交媒體直接表態:“中國汽車行業越來越卷,從卷技術、卷配置、卷價格,一直到今天開始‘卷輿論’,各種亂象、各種造謠,作為30年的老汽車人,我感到特別痛心。我們小鵬汽車堅信AI將定義汽車,努力引領中國智能汽車的創新。”
雖然離職事件以辟謠告終,但大多數人依然清楚,當前小鵬的前景并不樂觀。
鐵腕手段,效果難言
去年1月,王鳳英空降小鵬汽車,彼時,小鵬汽車正陷入內部矛盾加劇,外部業績銳減的窘境。
自加盟以來,王鳳英一直“隱于幕后”,與在長城承擔的角色截然不同。在小鵬內部,王鳳英的職權范圍兼顧渠道、供應鏈、產品規劃、生產制造管理等方面,基本囊括了小鵬整個生產制造和渠道建設。
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王鳳英對小鵬汽車進行了“全身”改革,包括人事變動、梳理產品定位,對渠道和供應鏈管理。公司組織大調整,也幾乎是按照王鳳英的想法在走。
圍繞供應鏈體系,小鵬在2023年辭去了采購部負責人,并進行了全面的內部反腐,與大眾的合作同時將小鵬的供應鏈體系升維到更“健康”的層級;圍繞渠道開拓,小鵬在2023年開啟了“木星計劃”,致力于打通直營和經銷商渠道的壁壘,走雙渠道體系;在產品規劃層面,2023年小鵬推出了對標特斯拉Model Y的小鵬G6以及煥新款小鵬G9……
可以說,如今的小鵬汽車的大權幾乎握在何小鵬和王鳳英兩個人的手里。“她主內,我主外”是何小鵬向外界傳輸的信息,也更像是一種承諾。
不過,在王鳳英大刀闊斧的改革下,小鵬汽車并未如預想中那樣扭轉局面。
近期,小鵬汽車帶來了兩組數據。一個是5月銷量,為10146輛,同比增長35%,1-5月累計銷量為41360輛,同比增長26%。一個是2024年一季度財報,小鵬營收65.5億,環比下降49.8%,同比增長62.3%,凈虧損由上年同期的23.4億元,收窄至13.7億元。
銷量增長、虧損收窄,如果單看小鵬汽車的業績,似乎正在朝著向上發展,但細究下來,發現并非如此。
在新勢力的5月銷量排行榜中,小鵬的排位排在第5位,前四位中,理想和鴻蒙智行超過3萬輛,蔚來再次邁上2萬輛的臺階,零跑的1.8萬輛,接近于去年12月的最高銷量。
要比對手跑得更快,才能不被淘汰,而與對手相比,小鵬汽車顯然略遜一籌。
確實,小鵬汽車銷量沒有跑過同行,需要從多個方面來看待這個問題。但市場銷量表現不理想,往上回溯,王鳳英必然逃不掉責任。
爆款難尋,孤注一擲
可以看到,在組織變革、人事調動等一系列圍繞人的舉措上,小鵬汽車已經執行到位,但是其情況未出現明顯好轉。在愈發激烈的行業中,小鵬汽車面臨的困難恐怕更甚。
更深的問題或許出在產品上。
王鳳英入職小鵬之前,曾做過一份報告,指出小鵬當時最大的劣勢:缺乏清晰的主干品類,小鵬尚未清晰建立起品牌的認知,旗下從15萬元到40萬元的車型,包含了轎車和SUV兩大品類,沒有一個代表性或者明星的車型。
簡單地說,小鵬汽車身上的標簽不夠明顯,旗下沒有一款強勢車型。
在業內看來,衡量一家車企能不能在淘汰賽突圍,最簡單的就是看——有沒有爆款車型、有幾個爆款車型,油車不算,得是新能源車型。新能源爆款車型越多,越能安全的突圍,沒有爆款的新能源車型,可能就熬不過淘汰賽。
爆款對車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車企們信奉一個底層邏輯:月銷量過萬,也就是俗稱的爆款,屬于能賺錢的車型;月銷過五千,屬于能打平成本的車型;月銷低于五千,就屬于賠錢的車型。
競爭的慘烈超出了大多數汽車人的想象。連一向非常自信何小鵬都轉變了想法,以前他認為規模第一,現在想法發生了很大轉變——想活過淘汰賽。
現在,MONA就是小鵬汽車急于打出的一張王牌。
有接近小鵬汽車的業內人士表示:“小鵬內部原計劃是作為新品牌打造,但在王(鳳英)總的推動下,MONA大概率作為一個品類而存在。”
MONA是小鵬與滴滴戰略合作的結晶,定位為全球AI智駕普及者,是為年輕人打造的第一輛AI智駕車,主攻10萬~15萬元級全球A級車市場。
這個價格區間的細分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和消費者基礎,體量可觀,但競爭激烈,強者如林,MONA想殺出重圍并不簡單。
對王鳳英而言,MONA車型是檢驗王鳳英改革小鵬汽車的成果的關鍵一役——成,她功高居偉;敗,黯然離去也并非沒有可能。有些事總得有人來背鍋,職業經理人的世界就是這么殘酷。
構建體系,時間不及
在一季度的財報會上,何小鵬喊出了不以短期銷量為目標的新方向。但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一直有銷量,沒人會拒絕。在何小鵬看到,王鳳英帶來了體系能力的增強。
事實上,打造體系也確實是王鳳英之擅長。
可問題是,王鳳英在長城,幾乎是用了30年的時間才構建起完整的體系,到了小鵬,別說30年,10年都等不了。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時間悖論——造車新勢力需要傳統車企的體系制度,卻又給不起打造體系的時間。
這樣的后果就是,前些年由傳統車企流向新勢力的管理型人才,慢慢地都回歸了傳統車企,或是傳統車企背景的新品牌。魏建軍、陳思英、周鈃、向東平等,都是如此。
王鳳英現在也有這樣的難題。或許,她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證明自己,但是,各方面形勢等不及了。
王鳳英入職小鵬時,曾立下“三年銷量百萬級別”的目標,如今時間過半,但小鵬汽車經常1萬輛的月銷量,與蔚來的2萬、理想的3萬輛相比,不僅落后一大截,而且差距沒有縮小,反而愈加拉大。
其實,在加盟之初,就不乏一些人提出質疑:“王鳳英究竟還會在小鵬待多久?”面對變幻莫測的中國車市,對于小鵬來說時間窗口并不多了。這波產品周期如果不能出幾個爆款,就需要等到下一輪產品周期。汽車產業一個新車型、新平臺的研發一般需要一年半或者兩年的時間,意味著小鵬的下輪產品周期就要到26年、27年了。
血海的汽車市場不會給小鵬這么長的時間。接下來,MONA M03的成敗,不僅將決定小鵬汽車的江湖地位,也將決定王鳳英的去留。(采寫 |汽車有智慧 火焱)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