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交出近9年最差“成績單”快訊
2022年經歷“入華以來最大滑鐵盧”的屈臣氏,或許不會想到,僅一年后,其向著“業績底線”再探了一步。
2022年經歷“入華以來最大滑鐵盧”的屈臣氏,或許不會想到,僅一年后,其向著“業績底線”再探了一步。
昨日(3月21日),屈臣氏母公司長江和記發布了2023年財報。報告顯示,期內,屈臣氏中國銷售額為164.5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52.24億元),同比下降6%;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10.4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9.64億元),同比下降4%。
2023年,屈臣氏銷售額與EBITDA,再度錄得近9年最低。
而屈臣氏中國此前所規劃的“放緩開店速度、提高單店銷售額”策略似乎也并未奏效,2023年,其在基本維持與2022年同等店鋪數量的同時,單店銷售額也出現了6.6%的同比下滑。
屈臣氏中國是在經歷“轉型的陣痛”,還是已經無法遏制地走上下坡路?
營收、凈利雙降
屈臣氏中國業績為近9年最低
屈臣氏在中國市場的新一輪下滑始于2022年。那一年,屈臣氏中國銷售額及EBITDA雙雙出現大幅下滑,包括1%的毛利率在內,成為屈臣氏中國自2017年來的最低值。
彼時,在一片唏噓中,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或許是屈臣氏中國轉型的必經階段,相信憑借“全球最大之國際保健及美容產品零售商”的實力,屈臣氏中國必將迎來“翻身之仗”。
然而一年過去,屈臣氏中國交出的成績單仍不夠理想。根據財報,2023年,屈臣氏銷售額與EBITDA再度為負,并再次刷新2015年以來的最低值。
在一片暗淡中,也有些微光亮溢出:相比于2022年雙位數的大幅下滑,2023年,屈臣氏中國銷售額與EBITDA分別錄得-6%、-4%,下滑速度明顯放緩;同時,統計期內,屈臣氏中國毛利率為2%,同比上年的1%,出現微漲信號。
此外,從店鋪數量及單店銷售額情況來看,去年,屈臣氏中國的確在慢慢走出寒冬。
財報顯示,去年,屈臣氏中國店鋪數量為3840家,與2022年的3836家基本持平。雖然這個開店速度與2021年前的屈臣氏仍不可同日而語,但2022年“一家關閉一家店”的“慘烈”境況至少已得到遏制。
店鋪數量正增長的同時,2023年,屈臣氏中國同比店鋪銷售額實現1.8%的增長;單店銷售額同比下滑6.6%至4.28百萬港元,下滑速度相比于上一年也有明顯回轉。
對于這份成績單,屈臣氏在財報中表示,中國保健及美容產品業務之表現,受到經濟全面重啟后,消費意愿低迷及市場競爭激烈影響。此外,屈臣氏在財報中還特別“點名”中國香港地區,稱集團零售部門在2023年錄得正增長,主要是由于歐洲及亞洲業務理想,但香港百佳店鋪人流不足,導致部分增長被抵消。
革新門店、高層“換血”
屈臣氏中國能否觸底反彈?
近年來,線下美妝零售進入新的“淘汰賽”,“幸存者們”開始不約而同尋找新的增長突破口。就屈臣氏中國而言,盡管其業績表現在過去一年不如人意,其也從未曾停止過“自救”。
以門店升級為例,屈臣氏有意摒棄以往“大而全”的開店模式,開始往精致化、重體驗的方向進階。據公開報道,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地的屈臣氏門店,不僅有娃娃機、彈珠機、立體櫥窗等年輕消費者喜歡的互通體驗裝置,還有男士購物體驗專區。屈臣氏官方將這類店型稱為“第11代店鋪”。
在此基礎上,屈臣氏還有意根據主流人群屬性做店鋪分層。比如,去年12月,屈臣氏就曾在以學生為主的某門店里,聯合快看漫畫,為消費者打造了一個“二次元”購物空間。
圖源屈臣氏中國微博
同時,屈臣氏還試圖挖掘獨家合作產品以及跨品類增長的空間。在去年4月的消博會上,屈臣氏首次攜“健康新美學”主題展館亮相,并宣布啟動“品類艦長計劃”,以深耕大健康賽道,同時,其還為合作藥企賽諾菲旗下品牌美菌納在屈臣氏的獨家首發新品,開了一場頗具規模的發布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門店上下功夫,日前,屈臣氏集團還發布了“換帥”公告,表示從今年4月起,高宏達將卸任屈臣氏中國行政總裁,接棒的是陳志豪、聶薇,二人將出任屈臣氏中國聯席董事總經理。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推動屈臣氏O+O(線上及線下)轉型的關鍵人員之一,陳志豪于2011年加入屈臣氏,擔任華南區營運總監,2023年晉升為營運總經理。
而聶薇則于2018年加入屈臣氏,擔任市場總監,2021年,其晉升為顧客增長總經理,2023年又接管了采購部。屈臣氏方面表示,聶薇不但在企業微信構建了4300萬消費者互動平臺,還開創了屈臣氏云店小程序O+O業務模式,并成功創立媒體零售業務OptimO,功績赫赫。
屈臣氏集團董事總經理黎啟明公開表示,陳志豪、聶薇為屈臣氏成功轉型成為O+O零售模式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我相信他們將繼續發展集團的增長戰略,以應對中國內地市場的快速變化,并專注于為顧客提供與眾不同的購物體驗,優質產品和卓越服務。”
不難看出,屈臣氏中國并未停止探索向上進階突破的出路。那么,在新一代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屈臣氏中國今年能否挽回增長頹勢,業內也較為期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