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美國限制也阻止不了華為的發展壯大通信
華為一直都希望進入美國市場,不過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它進入美國市場一再受阻
華為一直都希望進入美國市場,不過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導致它進入美國市場一再受阻,而且美國對華為限制似乎有加強的跡象,回顧20多年華為的發展可以看出即使受到如此阻礙也無法阻止華為的發展壯大。
在當年全球電信設備市場上,華為尚是一個不知名的電信設備供應商,而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等電信設備巨頭是俯視著華為這家“小企業”的,20多年過去如今這些企業或消失或被合并。目前的全球電信設備企業僅剩下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曾經輝煌的外資電信設備巨頭僅剩下愛立信和諾基亞。
2017年的業績顯示,華為的電信設備營收已遙遙領先于愛立信、諾基亞等。據華為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其運營商BG營收達到450億美元,愛立信、諾基亞的營收分別為255.92億美元、231.47億歐元。
其中的電信設備巨頭愛立信的業務呈現萎縮的狀態,不單單是電信設備業務,它曾經擁有芯片、手機業務等,芯片業務在與高通的競爭中失利最終被關閉,手機業務先是與索尼建立合資公司再將合資公司股份都賣給索尼,可見愛立信的衰敗不僅僅是因為競爭對手的關系,它自身的經營同樣存在很大問題。
在進軍美國市場受阻,而愛立信、諾基亞在占有美國市場的情況下,2017年華為在營收增長方面依然取得對這兩家外資企業的競爭優勢,2017年的業績顯示愛立信、諾基亞的營收同比分別下滑10%、2%,而華為的運營商BG業務則是同比僅下滑0.6%,下滑幅度遠低于愛立信和諾基亞。
華為在電信設備市場取得成功后,開始逐漸向智能手機、芯片、企業市場等行業擴張,從這幾年的情況來它的這些業務均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其中智能手機業務已取得全球第三位,2017年其智能手機業務的營收已與運營商業務相當,并呈現出持續增長的勢頭;芯片業務已成為全球前五大手機芯片企業;在服務器市場已居于全球第三位。
可見相比起愛立信、諾基亞的頹勢,華為在業務拓展方面同樣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顯示出企業經營能力的卓越,即使未來在美國市場依然難有進展的情況下華為也能繼續發展壯大。
相反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愛立信、諾基亞在產品價格、服務等方面的競爭力不如華為其未來的業績下滑很可能將延續;全球最大也是美國最大的網絡設備供應商思科目前也面臨著華為的沖擊,華為正努力發展它的網絡設備業務,給思科造成巨大的壓力,愛立信由于業績持續下滑已與思科結盟。
面對即將到來的5G時代,華為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從電信設備、芯片到終端均能提供相應的產品,其預計明年中國移動商用5G的時候將可以提供完整的服務,各方高度期待的5G引爆電信設備市場將讓華為取得新一輪的增長。
作者:柏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