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車市場酣戰(zhàn),月破4萬的理想能過BBA這關嗎?快訊
理想汽車或將為中國豪華品牌車型,理想汽車不僅是國內新勢力品牌中最快完成月交付量突破4萬輛的品牌,理想汽車的制造升級一步步支撐理想走到了如今新勢力品牌的。
“金九銀十”是傳統(tǒng)的汽車銷售旺季,由于國內九、十月份假期較多,還有部分地區(qū)會舉辦車展促銷,外加相關政策的推進作用,種種利好因素都有效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車欲望,使得車市十月有了明顯的增長勢頭。
也正因如此,“金九銀十”對眾多車企來說既是機會,也是一場“硬仗”,尤其是對于“頭頂”全年銷量任務的新勢力來說,九、十月份的表現(xiàn)往往決定著其全年的業(yè)績成色。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金九銀十”還有一種與往年不同的“緊迫感”。要知道,由于今年初和八月,國內車市發(fā)起了兩輪較大范圍的“價格戰(zhàn)”,幾乎波及到了市面上所有的主流車企。因此,大家更寄希望于在“金九銀十”這一銷售旺季扳回一城。
如今十月已過,到了各家揭曉“成績單”的時刻了。從各家發(fā)布的數據來看,新勢力品牌整體呈現(xiàn)向好態(tài)勢,多數品牌均有不同程度的環(huán)比上升。
而在其中,理想汽車更是交出了一份超出預期的“答卷”。今年十月,理想汽車共計交付新車40,422輛,同比增長302.1%,月交付量首次突破四萬輛大關的同時,更是成為首家月交付突破4萬的中國豪華品牌。
面對今年國內車市的激烈競爭環(huán)境,理想汽車能夠有這種交付水平更是殊為不易,也讓很多業(yè)內人士對其背后的成功邏輯充滿好奇。
挑戰(zhàn)BBA,突圍主流豪華市場
前些年,人們對于造車新勢力的“成績”,關注點往往集中在營收增速以及市場份額的變化,而對于利潤指標的優(yōu)先級反倒沒有太過看重。這背后的估值邏輯是效益讓位于規(guī)模,資本市場默認新能源車仍處于高速增長階段,犧牲利潤換市場是可以理解的。
但從今年開始,國內車市下行趨勢顯露,“價格戰(zhàn)”逐步升級,沒有“造血能力”的新勢力品牌現(xiàn)在連生存本身都成了問題。盈利困境這個難題也就再次被置于公眾的聚光燈之下。
對于需要長期重資產投入的新能源汽車來說,資本的耐心本就有限。面對傳統(tǒng)車企的迅猛發(fā)力,疊加特斯拉“價格屠夫式”的夾擊,對那些沒有“造血”能力的新勢力品牌來說,生存將成為今年的主旋律。
在這種卷一切的競爭環(huán)境下,各家汽車廠商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往往虧錢賣車也在所不惜。而在一眾為生存搏命的新勢力品牌中,卻有一家企業(yè)“率先突圍”,不僅蟬聯(lián)中國新勢力銷量榜單頭名,更是在今年連續(xù)實現(xiàn)了業(yè)務營收層面的穩(wěn)定盈利。
那就是理想汽車,總結理想在今年的表現(xiàn),頗有一種身懷“主角光環(huán)”的意味。作為當下造車新勢力中的“頭部玩家”,2023年1-10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達284,647輛。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僅今年上半年的13.91萬輛交付量,就已經超越了其在2022的全年交付量。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以價格換市場的常規(guī)競爭邏輯,理想汽車與高歌猛進的銷售表現(xiàn)相對應的,卻是營收和利潤的穩(wěn)定增長。根據理想今年的半年報數據,理想汽車營收同比增長159.3%至474.4億元,凈利潤32.44億元。
回顧理想的車型結構就會發(fā)現(xiàn),月銷四萬輛背后,不僅是數量的突破,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樣的數據表現(xiàn)是出現(xiàn)在“高度固化”的國內豪華車市場。
在汽車行業(y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大部分企業(yè)的出發(fā)點是滿足用戶的需求,而理想要做的卻是“超越用戶的需求”。而這種“超越”歷經多年沉淀,終將理想汽車帶入到豪華車市場的“主戰(zhàn)場”,與BBA(奔馳、寶馬、奧迪)等傳統(tǒng)豪強同臺競技,甚至戰(zhàn)而勝之。
在理想汽車(NASDAQ:LI)二季度業(yè)績電話會上,理想汽車創(chuàng)始人兼CEO李想再度喊話BBA:“我們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戰(zhàn)奔馳、寶馬、奧迪在中國區(qū)的銷量,我們在2024年將努力成為中國市場銷量第一的豪華品牌。”

曾幾何時,李想也曾多次公開喊話BBA,但彼時業(yè)內人士卻大多持觀望態(tài)度,并未如何看好。
畢竟,一直以來,國內豪華車市場都是BBA三家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而盡管新能源時代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品牌逐漸崛起,但除了特斯拉之外,并沒有一家能夠真正觸及BBA的核心份額。
而今,中國豪華品牌之中終于有能夠獨當一面的車企出現(xiàn)了。理想汽車僅通過三款車型,銷量便超過BBA任一品牌在中國市場全部SUV產品的總和,并已連續(xù)6個月獲得30萬元以上SUV品牌銷量冠軍。
不得不說,今年以來理想汽車真正意義上完成了“突圍”,打破了國內多年未動的30萬以上SUV銷量榜單的格局。從近期銷量數據來看,理想汽車已經成功站穩(wěn)國內新勢力品牌豪華車銷量榜單的領先地位。
到2025年,理想汽車計劃形成“1款超級旗艦車型+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產品布局,面向20萬以上的市場,全面滿足家庭用戶的需求。屆時,理想汽車或將為中國豪華品牌車型,探索出一條明確的向上之路,市場表現(xiàn)值得期待。
不只于豪華
理想汽車的爆款邏輯
其實從普遍理性的角度來看,雖說新能源車正在逐步蠶食傳統(tǒng)燃油車的市場份額,但這個過程卻并沒有想象中的迅猛。
尤其是對于中高端人群來說,傳統(tǒng)豪華車依然會占據很重要的地位。畢竟就算是中國汽車市場,去年新能源車滲透率也只有25%,放眼全球更是只有10%左右。BBA三強百年積累的造車經驗自不必說,單就其在國內的品牌效應以及口碑就不是絕大多數新勢力品牌能夠媲美的。
而今年的理想汽車卻已從這“絕大多數”中脫身,不禁讓人好奇,理想汽車能在國內主流豪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其背后的成功邏輯到底是什么?
隨著車市進入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tǒng)車企,都在爭奪智能電動汽車時代的話語權。在傳統(tǒng)燃油車時代,百年汽車工業(yè)有著嚴密或者說約定俗成的“既定工序”,細分賽道以及其中的對手都相對固定。但現(xiàn)而今的智能電動汽車卻沒有這種“框架”的束縛。
當“豪華”一詞不再是BBA的專屬,當“科技”的光環(huán)也被特斯拉為首的一眾造車新勢力“奪走”,當“技術”脫離了傳統(tǒng)汽車工業(yè)的范疇,一切都將改變,也正在改變。
那么,新時代的豪華車到底應該具備怎樣的素養(yǎng)?爆款頻出的理想,對此有著獨特的見解。
從市場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能源和科技是推動行業(yè)變革的兩個要素。作為一家以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yè)為目標的汽車品牌,理想汽車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績,離不開其對技術創(chuàng)新的追求。
從早期爭議滿滿的增程路線,到如今的從者云集角逐增程市場;從劃時代的流線型外觀設計到智能駕駛技術的引入,理想汽車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駕乘體驗,不斷挑戰(zhàn)傳統(tǒng)汽車制造業(yè)的邊界。
實現(xiàn)科技平權的魔毯懸架、進入5G充電時代的高壓純電、讓理想同學更懂你的Mind GPT、讓出行更智慧的城市NOA,除了這些“看得見”的豪華心思,理想的爆款邏輯背后更是對“感知品質”的追求。
區(qū)別于舊時代的品質感營造,理想汽車的感知品質是衡量產品細節(jié)做工的重要參考,也是豪華品牌產品力的象征之一。據理想汽車介紹,企業(yè)內部在評測理想汽車的靜態(tài)品質時,會從用戶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心理感覺以及主觀評價等方面的體驗出發(fā),對外觀品質、座椅舒適性、操作舒適性、燈光品質、聲音品質、人機工效和功能邏輯共“6+1”個維度進行評價。
同時,理想汽車還進行了大量的用戶調研和用車場景考慮,不僅根據亞洲男性的身高體形特征,更針對女性、老人和小孩,以及日常維護清洗車輛等多種場景,評測產品設計和功能邏輯,更符合中國家庭需求。
除了產品的創(chuàng)新,理想汽車在市場推廣和渠道建設方面也表現(xiàn)出色。通過不斷加強與經銷商的合作,理想汽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覆蓋面廣泛的銷售網絡。目前來看,理想汽車用戶NPS(口碑)水平在新能源品牌中位于前列,產品、服務和銷量同時獲得市場的認可。
在理想汽車商業(yè)副總裁劉杰看來,“創(chuàng)造移動的家,創(chuàng)造幸福的家”這個使命驅動著理想汽車打造出超越用戶需求的卓越產品,也驅動理想汽車在很多關鍵的時候做出重要的取舍和判斷。
也正因此,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智能電動車賽道,理想能夠在技術角逐的背后,從用戶的角度出發(fā),真正地去解決底層的用戶痛點,進而為更多的家庭打造具有向往感的豪華新能源汽車。
月交付破4萬、持續(xù)穩(wěn)定盈利、用戶需求前置、注重感知品質...當前市場對理想汽車的期待正在穩(wěn)步提升,而一系列表現(xiàn)更是帶動品牌規(guī)模效應的進一步凸顯,形成產品與品牌口碑的雙向循環(huán)。
始終把用戶價值放在第一位,在產品打造上從用戶需求出發(fā),以安全感、價值感和向往感為原則的產品打造邏輯,也許這才是理想汽車為我們詮釋的,新時代場景下一個豪華品牌應有的模樣。
銷量快速攀升背后的“交付經”
回顧一下理想汽車的發(fā)展歷程,月交付量達到1萬輛用時23個月,到2萬輛用時13個月,到3萬輛用時僅6個月,最后達到4萬輛用時僅僅4個月。
可以說,理想汽車不僅是國內新勢力品牌中最快完成月交付量突破4萬輛的品牌,更是目前年累計銷量同比增長最快的在華豪華品牌(根據數典汽車銷量網統(tǒng)計)。
大概從特斯拉Model 3深陷“無處量產”的窘境開始,汽車行業(yè)開始接觸到了一個新詞匯“交付困境”。近年來,或囿于產能限制、零部件供應、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多方因素,新勢力品牌的交付問題其實一直存在。
此番,李想本人更是直言道:“月交付4萬輛之后影響銷售因素,恐怕只剩下產能了。”不得不說,這種幸福的“煩惱”,可不是人人都有的。
在近兩年的國內車市,與理想汽車有著“同樣困擾”的似乎也只有比亞迪了。但比亞迪再怎么說也有著傳統(tǒng)車企的“根底”支持,那來到理想汽車這邊,其又有何憑借呢?
自2019年底正式交付以來,理想汽車用時僅46個月,便成為首家累計交付量達50萬輛的中國新勢力車企。從銷量跨越式的抬升至今,理想始終都能保持“上市即上量”,這在一眾造車新勢力當中是非常少見的,而這背后離不開理想在產能構建以及供應鏈體系上的支撐。
平均每40秒就能造好一輛車,每小時90輛新車從生產流水線下線,日產量達到1800輛,這就是理想汽車常州制造基地。就是這樣的理想制造速度,支撐了理想汽車率先達成上述成就。
李想本人曾在微博上發(fā)布:“制造和產品是命運共同體!理想汽車從創(chuàng)辦第一天就決定自建工廠(收購生產資質),自己掌控制造的全流程。”也正是由于對制造的持續(xù)投入,理想無論是效率還是品質,都體現(xiàn)在同級別、同價位持續(xù)領先的銷量上。
理想汽車制造負責人李斌認為,在傳統(tǒng)汽車制造時代,TPS(豐田精益生產方式)一直是行業(yè)標桿,引領全球。而在數字化智能化賦能制造的今天,必須讓自動化、數字化甚至智能化的IT及AI技術賦能于精益生產,方能在質量、成本、交付上更勝一籌。
具體來看,位于常州武進區(qū)的常州制造基地,承載著理想首款產品理想ONE、理想L系車型的生產任務,也在建設之初就把“智”造放在了關鍵地位。
而位于雙河大街北的理想汽車北京基地,基于數字孿生技術重點在智能制造方面打造理想旗艦工廠。備受關注的理想汽車第一臺純電車型理想MEGA就將在此下線。這里是繼常州基地之后,理想汽車即將正式投產的第二座現(xiàn)代化智能制造基地。
也正是得益于兩座工廠,以及各種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加持,方才有“上市即上量,上量即高質量”的“理想速度”。
反映到市場層面,高質量的快速交付帶來了更多用戶對品牌的認可。畢竟沒有消費者愿意一等就是半年,或者說加價幾萬才能提車的,而這就是理想汽車制造速度帶來的“交付經”。
這背后既依托于2023年理想汽車制造系統(tǒng)升維帶來的必然成果,能夠滿足更高市場需求的理想制造體系,同時也離不開理想汽車制造團隊優(yōu)秀的執(zhí)行能力。
眾所周知,李想本人的出身有著濃厚的互聯(lián)網色彩,由此也賦予了理想汽車獨特的企業(yè)文化。在理想汽車的價值觀中有三條行為準則:始終把用戶價值放在第?位;通過共創(chuàng)達成共識;實事求是,知錯就改。也正是它們的共同作用,共同保障了最后達到超越用戶需求的產品目標。
2023年,理想汽車的制造升級一步步支撐理想走到了如今新勢力品牌的“前沿梯隊”。但對于理想汽車來說,月銷四萬輛才只是一個開始。
上半年,寶馬、奔馳、奧迪在華交付量分別達到約39.3萬輛、37.7萬輛及32.7萬輛,是理想汽車同期交付量的兩倍多。若想在2024年挑戰(zhàn)BBA,理想汽車預計需要沖擊單月5萬以上的交付量,其現(xiàn)階段的產能規(guī)模也將面臨更多挑戰(zhàn)。
根據目前的信息整理,產品端除年末的理想MEGA外,理想汽車計劃明年發(fā)布4款車,涵蓋1款增程SUV車型及3款純電車型。交付方面,理想汽車表示隨著工廠產能的穩(wěn)步提升,將在11月份挑戰(zhàn)4.5萬輛,在12月份挑戰(zhàn)5萬輛的目標,刷新中國汽車制造業(yè)的“理想速度”。
而在技術平臺上,理想汽車會經歷一次脫胎換骨式的迭代,預計到2026年,全新一代技術平臺會推出,將具備全自動駕駛能力。到時,業(yè)已邁入千億門檻的理想汽車又將駛向何處?一切為時尚早,答案我們不得而知。
對于現(xiàn)在的理想汽車來說,如何站穩(wěn)豪華車市場,并將品牌逐步打造成“中國的BBA”,是短期內大家可以期待的事情。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yè)規(guī)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chuàng)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