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遭遇滑鐵盧,李想要放棄幻想了?快訊
5月20日,其發布2024年一季度財報,盈利閃崩,經營利潤轉負,隨后股價也大跌超過12%。
圖|網絡
文|科技君
最近,理想遭遇滑鐵盧。
5月20日,其發布2024年一季度財報,盈利閃崩,經營利潤轉負,隨后股價也大跌超過12%。
原本,理想已經走上規模與利潤齊飛的康莊大道,但現在,賣得又好又賺的日子,似乎到頭了。
1
去年,說理想是過得最好的造車新勢力也不為過:12月銷量破5萬、登頂造車新勢力年度銷量第一、年度凈利潤超百億。
現在,它卻大幅下調銷量目標、開始裁員、推遲原計劃今年發布的純電車型。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Q1理想汽車收入256億元,同比增加36.4%,可環比減少38.6%;凈利潤5.9億元,同比下滑36.7%,環比下滑89.7%;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13億元,同比下滑9.7%,環比下滑72.2%。
乍一看,數據還過得去,但實際上遠不及預期。尤其是跟去年第四季度交付13.18萬輛,收入417億元的成績單相比,環比下跌近40%。
本季度,理想甚至還在虧損。其經營利潤為-5.8億元,去年同期則是盈利4.1億元,上個季度盈利30.4億元。
要知道,經營利潤是最能反映公司經營情況的指標。經營利潤轉負,說明理想的壓力確實很大。
當然,在賬面上理想還是保持盈利的,10.69億元利息收入和投資收益,抵消經營層面的虧損,最后盈利5.9億元。不過,下季度這筆錢能有多少,就不好說了。
總之,不管財務數據怎么“遮掩”,理想今年一季度的業績,都是過去5個季度最差的。
2
事實上,理想的癥結在交付量上。
一季度,無論公司銷售體系還是李想本人,幾乎都把重點放在理想MEGA身上。結果卻事與愿違。
MEGA上市的兩個月,銷量分別為3229輛和1145輛,離李想口中的“50萬以上銷量第一”相差甚遠。
更要命的是,它不僅自己銷量崩盤,還影響L系列銷售,進一步加劇公司業績難題。李想曾親口承認,MEGA節奏混亂,讓銷售團隊大幅減少服務L系列用戶的時間和精力。
另一方面,由于MEGA與預期差距過大,導致公司產品線被迫重整。
按照原計劃,截至今年底理想將有4款增程電動和4款高壓純電車型在售。5月20日,李想表示,今年將不會發布純電SUV產品,推遲到明年上半年。
也就是說,今年理想會減少3款產品,在售車型直接砍掉近一半。
同時,MEGA的負面輿論直接損害了品牌形象。
雖然它被P圖惡搞是受害方,但客觀上確實影響到不少用戶的購車心情。被P圖植入的主觀印象,多少精美的宣傳片都難以挽回。
3
面對這種情況,理想被迫調低銷量預期,目標從之前的80萬輛改為56萬~64萬輛。
數據顯示,今年1~3月,理想累計銷量8.04萬輛,二季度的官方預估也只有10.5~11萬輛。若要完成56萬的目標底線,下半年就得平均每月賣6萬輛。
另一邊,李想曾表示:“高端純電的用戶不想花費時間充電,也不想擠在公共充電樁充電。如果你想把高端純電車賣好,建設直營充電站是沒法避免的。”
于是,在MEGA發布后,其提高了充電站建設計劃——今年底建設2700座超充站,超一萬根充電樁。截至5月15日,理想有400座超充站投用。
對比新勢力中自建充電站最多的蔚來,建成2815座充電站花費近9年。那么,理想是想用1年時間走完蔚來的路。
今年剩下的7個多月里,它平均每月要建300座超充站,相當于之前建設總和的四分之三。
該說不說,在裁員、推遲新車發布的背景下,能否實現交付量和充電站兩大目標,很難講。
對此,資本市場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財報發布后,理想美股大跌12.78%,港股大跌19.27%,雙雙創下1年來股價最低點。
不過,好在理想當下依舊現金流充足,高達989億元,MEGA的失利并不會沖擊到基本盤。
對李想而言,及時調整MEGA失利帶來的影響,繼續開發新產品,未必不會再延續此前神話。
更重要的,還得重新奪回投資者信心。就像一位投資大佬說的,改正錯誤要盡快,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