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區塊鏈加持互助保障:為自己的未來買單區塊鏈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是人類生活中的或然風險,一旦發生,輕則散財,重則殞命,為個人和家庭帶來的損失無法估量。面對風險,有人訴諸保險,有人求助于公益,亦有人選擇近年大熱的網絡互助。保險、公益和網絡互助,孰優孰劣,誰能在危難來臨之際轉移風險、保障生活、捍衛尊嚴?究竟哪個更值得以未來相托。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是人類生活中的或然風險,一旦發生,輕則散財,重則殞命,為個人和家庭帶來的損失無法估量。面對風險,有人訴諸保險,有人求助于公益,亦有人選擇近年大熱的網絡互助。保險、公益和網絡互助,孰優孰劣,誰能在危難來臨之際轉移風險、保障生活、捍衛尊嚴?究竟哪個更值得以未來相托。
另一方面,雖然我們的國家在狂飆突進地發展,但老齡化問題、養老金缺口、加上看病難以及因病致貧的諸多案例卻可以隨時刺痛生于其間的個體。而互助保障則可以抱團取暖的方式實現醫療經費的互幫互助,公益和商業的雙重屬性,覆蓋了各個階層的醫療支付需求。
但傳統互助保障平臺最大的難題是如何自證公正性、透明性呢?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則有效解決了這一行業‘痛點’。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智能合約、信息不可篡改等應用的幫助下,有利于在互助保障領域讓會員之間實現彼此信任。會員信息一旦寫入區塊鏈,即使平臺自己也無法篡改數據,這樣一來,就可以得到信任自證。”
據相關資料顯示,互助保障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時期,一些在工作中面臨相同風險,有共同保障需求的人自愿組織起來集資進行風險攤銷,由多數人共濟少數人的特定損失。
網絡互助是一種原始保險形態與互聯網結合,利用互聯網的信息撮合功能,會員之間通過協議承擔彼此的風險損失,為了避免了個體負擔過重,約定單次互助金不超過若干元,并規避償付能力問題。這種模式在保險的發展歷史上,并不特殊,其實就是保險的原始形態。其最大特點是去中介化,所有的會員都通過互聯網獲取,不預交保費、不設基金、事后付費。
當然,網絡互助是一個風險管理的方式,是現代社保和商業保險的有效補充,而不是顛覆,也不能認為它是商業保險的一個分支。結社互助是古已有之的風險控制方式,無論中國古代還是古埃及、古羅馬,都早已有同行業、同家族、同村落的人互相結社互助,用互助金解決葬禮、重大疾病等嚴重風險的救助問題。
《為自己的未來買單》一書中提到“你的未來完全由自己掌握,今天的因會收獲明天的果。對于每個人來說,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決定權完全在自己手中。因此,你必須為自己的未來負責。”許多人在選擇保險、公益或是網絡互助時可能并未經過細致的思考和研判,然而,一旦遭遇風險,人們才驀然發現這個看似簡單的選擇攸關我們的尊嚴能否保全,生活水平能否維系,甚至生命能否延續。
互助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觀念和行為之一。從原始人群開始,人類就過著群體生活,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種生活方式使個人產生了對群體的認同感;人類社會的共同利益又進一步使人與人之間必須構成這種以積極的互動關系為經緯的社會支持網絡,于是便又產生了相互依存感。
而保障的基本職能則有些類似于保險,本質上也是轉移風險、補償損失,即投保人通過交納少量保障費,將風險轉由保障人承擔;一旦發生風險,則進行損失分攤。由于保障具有這一基本職能,因此,對家庭和個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保障作用。首先可以保障家庭生活的安定。因為個人的財力有限,很難積累足以應付天災人禍的后備資金,一旦受損,正常生活難以為繼。如果個人和家庭參加了財產保障和人身保障,則可以根據保障合同約定,從保障人處獲得賠償和給付,由此保障了家庭生活的安定。
當你垂垂老矣,或是罹患疫病,是寄希望于保險的保障和補償,還是公益的救濟,抑或尋求網絡互助不確定額度的給付?以不確定的保障應對不確定的風險,既是對自己人生的輕慢,也是對家庭的不負責任。平安喜樂時的付出,是為有可能到來的困厄買單;今天的選擇,是為了未來的自己筑牢風險之墻。選擇風險保障與互助,為自己的未來買單。
此文章為牛頓區塊鏈原創,特此聲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