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幣圈要告別草根時代了?區塊鏈
STO引發越來越多關注。如果1CO可以簡化成“白皮書 交易所”的架構,STO則是“資產 資產化平臺 交易所”的架構。
STO,全稱Security Token Offering,即證券型通證發行。STO是一種以Token為載體的證券發行,這種Token可以用來代替股票、債券、貸款等資產標的。
我們拿security token和證券做個類比。我們購買證券,交易是在紙上簽署完成的。證券型通證也是執行相同的功能。但它們的區別是,security token通過區塊鏈交易來確認資產的所有權。
2017年,全球股權資產規模約為70萬億美元,債務資產規模約為100萬億美元,房地產市場規模約為230萬億美元。除此之外,還有黃金、基金、版權等各類資產標的,資產總規模超過數百萬億。
一
STO以傳統資產為基礎,如果全面鋪開,是一個前景無限的超級市場。
根據金融研究公司AutonomousNext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以來,1CO大約籌集了98億美元,這個資金體量引起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注意。
事實上,自加密貨幣出現以后,各國的監管沖動就沒有消退過。他們恨不得把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拉出來審問一番,但是神秘人中本聰從未現身。
當1CO出現詐騙以后,美國政府終于可以出面呵斥了。美國證券委員會(SEC)對今年的欺詐質控和大量傳票進行了嚴厲打擊,他們決定將問題的矛頭直指以太坊!其實早在去年七月,他們便對1CO發出了警告——以太坊在非法發行證券。
在今年2月的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SEC主席對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報告說:“我相信我見過的所有1CO都是證券?!?/p>
以太坊的高管并不買賬,“token不是證券,不信咱們問律師!”Token是不是證券?律師也未必能說清。畢竟,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聯合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討論了一天,結果什么也沒討論出來。
其實美國證券交易所(SEC)之所以一再強調1CO是證券,只是希望能給自己一個觸及1CO監管的借口,但是以太坊高層想得很清楚,一旦你判定我是證券,我可完蛋了!所有未經注冊就發行加密貨幣的項目全都得下架,相關負責人還都得被關入監獄,交易所也將面臨巨額罰款……這鍋也忑大了,死活也不能認!
二
6月1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表示,比特幣和以太坊不屬于證券,不過部分1CO屬于證券,將受到SEC和相關證券法的監管控制。
在美國,所有融資類金融活動都在SEC管轄內,項目如果想融資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在SEC注冊然后融資(即通過IPO上市);二是不注冊,但是在監管下進行融資(更多為私募)。
在美國,STO是一個合法合規的1CO。STO的核心是符合SEC的監管要求,這里有幾個核心概念:1、合格投資人;2、反貪污、洗錢等用途的投資?盡職調查(KYC及AML);3、信息披露;4、投資人鎖定期限。
雖然很多加密貨幣都試圖和證券撇清關系以規避監管,但是還是有很多開發者和機構在這條“接受監管”的路上做努力。
因為一旦證券型通證被認可,無論是交易所,還是投資人,都可以放心地、便捷地、低成本地購買、持有、交易數字貨幣,以數字貨幣作為本位資產去購買、兌換其他資產。
而且,與IPO相比,STO創造了一個高效率的資本市場。與1CO相比,STO加入了監管的元素,更符合政府的要求。STO似乎是魚和熊掌兼得的好方案。
三
STO是個超級市場,是一片廣袤的藍海領域。相比1CO,它更加合規,與之前的虛擬貨幣的小眾市場相比,它更能打開機構投資人市場,為市場帶來更多的資金。
但截至目前,沒有一個國家放寬有關發行證券類代幣的證券法。STO也必須遵循國家的證券法。在證券化代幣僅僅將傳統證券進行代幣化(例如將公司股權進行代幣化)的情況下,從現行法律和監管的角度,進行STO幾乎沒有優勢。
從當前美國STO的行情來看,雖然傳統資產通證化的生態已經在美國出現,美國甚至能找到專業的虛擬貨幣律所以及審計事務所。但是當前證券通證的監管依然極為嚴格,程序及條件也非??量?,整個審核工作較為繁重。
目前,美國主要有RegD、RegS、RegA 幾個融資法規。其中Reg
D是私募融資法規,RegS是監管美國企業面向海外投資人私募的法規,通過這兩個融資不需要在SEC注冊。一般STO包含RegD Reg
S兩部分。
而RegA 是面向公眾融資的法規,相當于一個小IPO,需要2年審計。
這里有一張STO的時間表(含步驟):
某服務機構STO時間表
如果1CO可以簡化成“白皮書 交易所”的架構,STO則是“資產 資產化平臺 交易所”的架構。如果通過Reg
A 面向公眾融資,整個時間周期要走2年。和1CO相比,2年蠻長的。
另外,RegD普遍要求鎖12個月,會影響二級市場交易活躍度。從美國市場的行情看,當前STO的資產也很單一,主要是新型VC基金及地產項目,大部分證券通證的權益是和資產升值綁定的。
補充:相關配套
STO引發越來越多的關注,STO相關配套也逐漸完善,其中包括法律、協議、交易所等。法律在此不贅述。
STO協議:
項目方基于以太坊平臺的ERC20協議發行Token,傳統資產Token化會在全球范圍內對協議層面合規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平臺都在嘗試為Security Token提供發行服務。目前,多數協議處于草稿階段,并未正式實施。
我們把這些平臺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太坊這樣的基于自開發公鏈的發行平臺。當前在以太坊平臺上已經出現了多種ST標準嘗試,其中,受人關注的有ERC1400、ERC1404、ERC1410三種,方便用戶以合規的方式發行證券型通證。
ERC1400:和ERC20以及ERC777標準兼容,考慮到Security Token需要鏈上以及鏈下參與者之間進行更復雜的交互,該EIP標準具有能力進行強制轉移,目的是以防法律訴訟,并用于資金追回。
ERC1404:該標準專為資產Token化而設計。值得注意的是,ERC-1404標準的制定考慮了銀行和公司治理法,提供了一些關鍵的改進,比如允許發行者實施監管性轉讓限制,同時,該標準提供了與ERC-20標準的所有優點。
ERC1410:ERC1410標準和ERC20以及ERC777隱式兼容。該標準描述了一個接口,以支持所有者通證被分組為多個分支,每個分支由標識鍵以及余額表示。
另一類是基于基于其它公有鏈的發行平臺,其中包括polymath、harbor、harbor和Securitize等。
資產化協議平臺
其中,Harbor基于以太坊提供服務,融合R-Token標準技術,實現項目方在符合證券、稅務、以及其他監管條例的要求下發行基于ERC20的證券型通證。其標準化流程包括了包括KYC/AML、納稅原則、信息披露和通過該系統生成的每一種通證的評估狀態等等。
Securitize基于以太坊通過DS Protocol發行證券類通證,考慮了比如分紅、投票、二級市場交易等情形,提供多項服務,包括確立發行人及其法律團隊的法律和監管準備,根據KYC/AML認證或其他法律要求簡化投資者注冊,定制智能合約以匹配發行人的獨特要求和整個證券型通證安全。
Polymath目前基于以太坊幫助項目方發行通證券型通證,提供證券類通證的底層協議-ST20標準,該協議將財務安全要求嵌入到新通證券型通證的設計中,簡化了在區塊鏈上啟動金融產品的過程。平臺聚合了KYC服務商、法律顧問、技術開發者以及投資者。
ST交易所:
Security Token必須在SEC監管下的交易所流通,比如全球首個接受SEC監管的證券代幣交易所TZERO,在TZERO之上進行代幣銷售是符合美國證券法的。
二級市場交易平臺
目前,ST交易所或者正嘗試為ST提供交易服務的平臺主要分為三類。
1)token交易所升級證券型通證交易平臺,如Coinbase。其優勢是對token市場和用戶的了解,劣勢是目前其大多數平臺在部分國家處于非合規化狀態。
2)專為證券型通證提供交易的新型交易平臺,主要有OpenFinance
Network、tZERO、Templum、Block Trade。它的優勢是一開始就接受監管,劣勢是缺乏技術積累和用戶積累。
3)傳統證券交易所轉向證券型通證交易平臺,主要有SIX-GROUP、Malta Stock Exchange、GBX、CSE、Bakkt。它的優勢在于對政策監管經驗和技術積累,劣勢在于受傳統證券業務思維的限制以及業務調整難度。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