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市值占比重回50%,數字貨幣終將是一場泡沫?區塊鏈
凜冬已至,如果區塊鏈技術遲遲無法在傳統行業領域中找到強應用場景,無法實現理論價值的落地,再多的投資熱情和耐性也將會耗盡。
比特幣做為區塊鏈的創世幣,從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受到加密貨幣圈最多的關注,很多人甚至認為比特幣就是區塊鏈。從市值來分析,比特幣在2017年以前的加密貨幣總市值占比也通常在90%以上。
但伴隨著區塊鏈2.0時代的到來,ETH快速崛起,2017年6月比特幣市值占比從高點一度降低到37.6%。
17年年底,盡管比特幣的價格翻了幾倍,但比特幣市值在數字貨幣的占比仍創出新低,2018年初更是降到了36.1%的歷史低位。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投資者對以太坊(ethereum)、ripple和萊特幣(litecoin)等其他加密數字貨幣的興趣增強。
據8月12日最新的市場消息,比特幣的市值占比達到了50.77%,這是其自2017年12月以來首次突破這一閾值。樂觀的投資者和市場分析人員把比特幣市值占比重回50%當做是市場回暖的信號,如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的聯合創始人Tom Lee指出,比特幣市值占比的不斷提高是其價格上漲的信號。但從另一個角度分析,18年比特幣的價格不斷下跌,但市值占比反而不斷增加,很容易得出整個加密貨幣圈正在萎縮這一令人沮喪的結論。
隨著比特幣的價格在17年底漲到接近2萬美元的峰值,區塊鏈成了2018年科技行業最大的一個風口。懷著被時代拋棄的恐懼,許多投資人提著裝滿現金的麻袋蜂擁入場,幾乎不加分辨的投資每一個區塊鏈項目,生怕錯過千倍回報的財富列車,哪怕這個項目只有一份不那么靠譜的白皮書。
冷靜下來看一看,我們可以發現,從技術上看,區塊鏈是一個共享帳本,它給人與人的所有關系來記賬,通過金融的關系來建立信任,區塊鏈在全社會的廣泛應用其實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到現在為止落地的應用也不是很多,并且大概有90%的應用都集中在金融領域。
但17年很多初創的公司,甚至是一些沒有任何資質,沒有任何能力的臨時團隊,可能簡簡單單地寫了一份白皮書,就到市場上去發行ICO,去募集幾千萬甚至上億美金的資金,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區塊鏈革命的魔力下,這個事情變成了現實。氣球吹大了,總是要破的。隨著ICO項目一個接一個的跳票,整個加密貨幣進入了熊市,開始跌跌不休,許多空氣幣也都已經價值歸零,國內更是在17年9月份對ICO采取了一刀切的封閉政策,叫停了所有的ICO項目。
充滿欺詐的市場把行業拖入熊市,比特幣又重新成為最重要的保值標的,投資人把手里的各類代幣又換回比特幣,抱團取暖,期待幣圈的再一次復蘇,這也是為什么比特幣的市值占比又重新回到50%以上的重要原因。
但凜冬已至,如果區塊鏈技術遲遲無法在傳統行業領域中找到強應用場景,無法實現理論價值的落地,再多的投資熱情和耐性也將會耗盡。到了那個時候,可能除了寥寥幾種主流數字貨幣,其他所有區塊鏈項目代幣終將清零,所謂的”區塊鏈革命”也將與“南海泡沫、”“郁金香泡沫”一樣,成為人類經濟史上著名的資產泡沫事件。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