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FBG、真格、大都會等千萬融資,COVA會是互聯網2.0?區塊鏈
Covalent可能是今年區塊鏈行業中聲音最大的項目之一了。 兩位co-founders從2014年開始就開始研究公鏈,交易BTC,ETH,并且是大數據和...
Covalent可能是今年區塊鏈行業中聲音最大的項目之一了。
兩位co-founders從2014年開始就開始研究公鏈,交易BTC,ETH,并且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
其中,哈佛本科畢業的聯合創始人Vincent Li 2014年建立了自己的比特幣基金,并于2016年加入大數據公司Gigster,主導研發了內部數據貨幣。
而另一位普林斯頓畢業的聯合創始人Raymond Gao擁有四年大數據從業經驗,并是三家大數據公司、網絡安全公司的早期投資人:Seven Bridges Genomics、Conjur、和一家國內金融大數據公司。
本質上來講,互聯網只定義了數據該怎么傳輸,卻沒有定義數據該怎么使用。2017年,全世界產生了約22ZB的數據,但是只有不到1%被有效的利用了起來。
而這兩位創始人想要做一件事情:用隱私和溯源技術來改變這一點,調用散落在各方的優質數據。
用一個不一定太恰當的比喻來形容他們所做的區塊鏈項目Covalent就是:“把數據放到淘寶上”。
以一個簡單的例子進行說明:在現在的互聯網協議下,如果你是一個房地產中介,你想算出小區里有多少比例的人有第二套房,你只能要求每個人把買房信息發給他,然后算一個平均值。你一定會發現這個事情很難完成。
為什么呢?因為你對其實對信息提供者既無法提供激勵,也不能保證隱私。所以不會有人愿意提供這個信息。
而在Covalent的公鏈系統下,提供信息的人會得到獎勵(溯源技術),而且個人數據是保密的(隱私技術),只有平均值會被給到付費的房地產中介。
就這樣,數據被玩活了。
以后只要有用戶愿意匿名地提供自己的微信運動數據,高德地圖數據,攜程旅游數據等,就可以“躺著”月入上千。而目前這部分“數據黃金”的利潤是被各種互聯網巨頭公司無條件掠奪走的。
事實上,擴容性,隱私性,溯源性,是譬如像以太坊這樣的傳統公鏈目前沒有達到的,但是Covalent已經有了一套基于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TEE)的可以落地的方案。
Raymond和Vincent命名這條公鏈為covalent(官網:covalent.ai),意思是共價鍵,用網絡把數據連接起來。
這件事情吸引了一群來自全球的頂級開發人員的注意,并加入團隊:
一位曾在美國Ebay和高盛工作的哈佛本科校友,孟加拉籍工程師Tarik Moon,他在接到兩位創始人電話時,剛剛落地孟加拉準備回家過新年,掛完電話他就決定加入,立馬買了去上海的機票。
除此之外,團隊迅速招募到了斯坦福畢業的Snapchat早期員工,美國龍頭O2O公司工程負責人,哈佛畢業的Google的數據工程師,普林斯頓畢業的微軟的資深工程師。
Covalent的顧問團隊陣容則包括FBG Capital ( “FBG” )創始人周碩基、真格基金合伙人戴雨森、頭部交易所Bitfinex的早期投資人田甲、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王夢迪。
數據的匱乏是弱人工智能無法落地的主要原因。
Raymond和Vincent有信心,在之后在Covalent這條公鏈上,將會聚集大量的醫療數據,交通數據,金融數據,社交數據,這對整個弱人工智能行業的落地以及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上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有這樣的信心,正是因為Covalent匯集了最聰明的、全球頂尖的開發人員:工程團隊大多有國際計算機競賽(ACM,IOI經驗)以及國際計算機競賽(ACM,IOI經驗);同時,也有著來自ebay,facebook,Google的頂尖工程師。
這也許是今年區塊鏈技術行業中最豪華的陣容。
目前Covalent吸引了包括FBG Capital ( “FBG” )、真格基金、大都會資本、IOST、節點資本等知名機構,千萬美金資金已經到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