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時刻,再談避險和信任區塊鏈
一個資產之所以能避險,是因為信任。
這個6月末有點不一般。貿易戰愈演愈烈,股債匯頻頻三殺。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升級,戰火蔓延至歐洲,土耳其國債收益率一度暴升至18%。中國A股盤中跌破2800,股民自我調侃“中國制造2025能不能實現不清楚,中國股指2025看起來還是很有實現希望的?!睓嘁骖愅顿Y不行了,固定收益類也是坑,互金行業一天17家平臺爆雷,信托違約也成為家常便飯。重中之重的是匯率,人民幣連跌6天失守6.60大關,創一年半以來最大降幅,分析人士甚至認為 “年內破7的概率存在”。
作為韭菜的我們到處被割,“莊家”日子也沒那么好過。股市里大股東質押瀕臨爆倉,幣市里傳說滿幣項目方和莊家內訌,“熊市莫坐莊,坐莊易賠錢”。
如果危機有一張面孔,那么這恐怕就是危機的長相。去年11月看過某頂級大行展望全球經濟一篇長篇報告,開篇就指出“逢8年份必有巨變”。當時不少人一笑置之,今天我又回頭讀來,不由得一身冷汗。
危機到來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避險?!捌桨膊毓哦瑏y世買黃金”,最傳統的避險資產就是黃金。盡管現在黃金不再扮演貨幣的角色,但黃金曾是貨幣之母。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破滅之前,美元也是掛鉤黃金的,美國政府承諾可以按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后來,美元、美債本身成為了避險資產,歷數最近98年的亞太金融風暴、08年的次貸危機,美元都在危機時刻呈現了明顯的避險特征,最近美元走強,一方面由于美聯儲加息,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全球資金的避險需求。
為什么一張印出來的鈔票也能夠成為避險資產,而且現在黃金跌了美元還漲,看上去比黃金更避險?為什么你心甘情愿把自己手上的資產換成美元,而且換了才心安?因為你信。說到底,一個資產之所以能避險,是因為信任。即使上市公司崩了,你依然相信銀行能提出人民幣,那么人民幣就避險;即使某些國家政府破產,你依然相信美利堅不倒,那么美元就避險;即使不相信任何政府,你依然相信黃金的價值,那么黃金就避險。
那么數字貨幣呢?幣圈有一句話“In Math We Trust”,這句話來自于美元上印著的“In God We Trust”,我認為這句話點出了數字貨幣的價值所在。中本聰創造出比特幣,是源于次貸危機后全球政府寬松貨幣政策造成的通脹,歸根到底是對現有的避險資產不信任了,于是創造出一個新的信任。
源于信任,歸于避險了嗎?可惜并沒有。去年11月隔壁導彈試射,黃金下跌而比特幣上漲,市場一度認為比特幣也許被作為避險資產看待。然而今年比特幣進入了跌勢,避險反應不再出現。只有漲才能避險的資產顯然不能當做避險資產。在資本市場的高波動時刻,在沒有明確的監管和合法的托管渠道之前,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高波動性,和良好的流動性,甚至讓它作為高風險品種而首先遭到拋售。
為了挽救危機而執行寬松政策,釀成了如今灰犀牛的隱患。源于信任,變成了高風險資產。屠龍者每每成為了惡龍,古老的寓言有時令人唏噓?;貧w到初心,我們關心經濟、關注幣圈到底是為了什么?繼達摩院之后,馬云今天成立了以經濟學家為主的“羅漢堂”研究未來社會問題。我想無論是科技還是經濟,無論炒股還是炒幣,我們的初心都是為了讓生活更好。市場天天開門,機會永遠存在,危機時刻守好錢包,拋開那些懟來懟去的市場噪音,減少短線操作,讀書、學習、選好標的,然后靜待時間的禮物吧。
最后來說下今天的行情。BTC,6300點多方不肯發力,那么失敗了又跌回了6100之下,所幸下跌縮量了,均線成空頭排列,不排除以緩跌陰跌而非瀑布的方式再次下探5700多點附近,但做空動能就會進一步衰減。其實目前多空雙方都有點尷尬,雙方防守和進攻的位置都已經試探出來了,5700多點和6300多點,剩下的幾乎是明牌了,而明牌是最難打的,多空雙方都比較謹慎,輕易大舉上攻或下挫反而是給對方機會。我認為最好能在6000點上下形成一個窄幅震蕩,至少把6000點這個位置夯實,積蓄量能再選擇方向。
ETH,和BTC走勢差不多,但偏弱一些,已經以相對緩跌的姿勢再次試探過425點附近,超短線上可能有一個弱勢的反彈,我覺得大家看著就好了,在穩定地站上445之前操作的意義不大。
EOS,沉寂的時間太長了,而且持續縮量,也再次試探過低點了,盡管這次的低點比前幾天要高一點,但是量能實在太小,指標的參考意義也變小了。短期如果能穩定站上7.8-7.9,就值得再看看。
至于其他幣種,在弱勢行情中參考比特幣的走勢,抄底務必謹慎,盡量不要追高。
請注意:幣姥爺未建過任何粉絲群,任何以幣姥爺名義進行的投資行為均為虛假。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