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同躍想“不客氣”,奈何奇瑞“不爭氣”快訊
“奇瑞今年上半年增速非常快,許多維度都超過了比亞迪,而且奇瑞新一代的產品非常不錯,營銷也做得是有聲有色。希望奇瑞能夠看到比亞迪的背影,能做到中國的第二。”
“奇瑞今年上半年增速非常快,許多維度都超過了比亞迪,而且奇瑞新一代的產品非常不錯,營銷也做得是有聲有色。希望奇瑞能夠看到比亞迪的背影,能做到中國的第二。”
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的一番話,在側面反映出比亞迪“自主一哥”的領先地位的同時,也在不經意間讓奇瑞的行業地位無處遁形。
“希望奇瑞離比亞迪近一點,離得越靠近越好,因為奇瑞可以幫比亞迪分攤點火力。”可事實是,自從中國汽車行業因為新能源汽車迎來變革,奇瑞離自主一哥的位置,漸行漸遠。
2016年,奇瑞集團銷量突破70萬輛,同比增幅達到28%,超額完成集團60萬輛的年銷目標;同年,比亞迪的年銷量為47.87萬輛。
到了2023年,燃油、新能源雙相并進的奇瑞集團總銷量為188.1萬輛,其中包括了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同年,僅靠新能源打天下的比亞迪,年銷量已經來到了302.4萬輛。
新能源產品遲遲打不開銷量,是奇瑞只能看到比亞迪背影的主要原因。正因此,去年舉辦的2023奇瑞科技DAY上,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才會直言:“(2024年)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客氣了。”
2024年已然過半,此刻再回頭看尹同躍“不客氣了”的言論,奇瑞集團,尤其是奇瑞品牌,真的就因為尹同躍的“不客氣”而做到爭口氣了嗎?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同樣是在去年舉辦的2023奇瑞科技DAY上,尹同躍公開表示了自己的反思:“在新能源方面,奇瑞算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的確,在比亞迪已經幾乎全靠新能源汽車打天下、順利建立起新能源汽車品牌的形象時,去年前三季度,奇瑞的新能源整體滲透率甚至沒有達到10%,僅有7.4%。
要知道,去年同時期行業的新能源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5%,比起“趕了個晚集”,奇瑞或許壓根就沒有趕上集。
在新能源市場遠低于大盤的滲透率讓奇瑞進行了深刻反思,因此,尹同躍更是立下“軍令狀”:“但現在我們要做到后來者居上!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方面,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說干就干的奇瑞,在之后的11月份更是重啟“風云”,發布了風云系列。產品節奏也夠快,接連發布了風云A8、風云T9兩款車。
但有句話說得好,“宮里爭寵,人多就能勝嗎?”趕了個晚集的奇瑞,產品多,就能在新能源競爭中勝出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根據奇瑞官方發布的數據,今年6月份,集團新能源銷量為44851臺,同比增幅高達230.6%;今年上半年,集團新能源銷量累計18.1萬輛。可巨幅增長更多是基于較低的基數,將奇瑞集團的新能源銷量絕對數值放在自主品牌中比較,奇瑞的表現依舊挺“客氣”。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銷量突破了136.5萬輛,市場份額達到了33.8%;吉利汽車的新能源銷量則將近29.6萬輛,市場份額達到7.3%;長安汽車則有24.9萬輛,市場份額為6.2%。對比之下,奇瑞的新能源銷量18.1萬輛、市場份額僅2.8%。
一步趕不上,便會步步趕不上。無論是從銷量,還是從市場份額、滲透率來看,目前的奇瑞想要成為“市場第二”,難度著實不小。
整體新能源銷量不佳,與細分車型打不開市場有關。
根據某專業汽車平臺發布的銷量數據,今年6月份,風云T9的月銷量僅有4990臺。而同期,同級別對手比亞迪唐DM賣出了11678臺,深藍A07賣出了7310臺,比亞迪海獅07 EV也賣出了5193臺。除了同級別自主產品的“圍剿”,風云T9同時還要面臨新勢力競品的“圍攻”,4990臺的成績,彰顯出風云T9的無力。
至于風云A8,今年6月份月銷僅有2356臺,一個無需對比便可知曉其劣勢的數字。而值得注意的是,2356臺的月銷已經是今年以來風云A8比較好的成績了。今年1-3月份,風云A8的月銷分別僅有1066臺、668臺和1191臺。即便奇瑞全體上下在尹同躍的帶領下用力“捧紅”風云系列,風云A8、風云T9,依舊沒能成為爆款。
正如尹同躍所說,奇瑞在新能源領域起了個大早,更不缺混動技術傍身,那為何即便在尹同躍的帶領下“一鼓作氣”,依舊無法擁有一款“爆款”新能源產品?問題究竟出在哪?是否是領導者掌舵不力?
此奇瑞非彼奇瑞
當然,論起整體銷量的時候,奇瑞的態度確實絲毫不怵。在今年7月2日發布的銷量快報中,奇瑞用了“四大領先”來形容品牌的成就——整體增速行業領先、新能源增速行業領先、出口繼續保持中國汽車第一、SUV市占率行業領先。
的確,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團累計銷量突破110萬輛,首次半年度銷量突破百萬輛,并且創下了歷史新高。可此奇瑞非彼“奇瑞”。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奇瑞品牌的累計銷量為70.7萬輛,同比增幅為41.9%;而捷途品牌的累計銷量為22.4萬輛,同比增幅高達98.9%。星途品牌、iCAR品牌的上半年累計銷量分別約為5.5萬輛、2.6萬輛。
可以明顯看出,奇瑞品牌的發展勢頭遠不如與越野相關聯的捷途品牌。也就是說,更加主流的奇瑞品牌反而勁頭不足,更加從側面印證了奇瑞在國內市場的“苦戰”。
奇瑞“苦戰”還體現在國內外銷量的配比層面。
今年6月份,奇瑞集團銷量為200412輛,出口量有97034輛,出口占比突破了48.4%。而今年上半年奇瑞累計出口量達到532158輛,占比超過了48.3%。恰如奇瑞所言,自己是中國汽車出口第一,可出口量占比高,不恰恰說明國內市場銷量占比低?
刨除了出口量后,今年上半年奇瑞集團國內市場銷量為56.8萬輛,6月份國內市場銷量10.3萬輛。而6月份,同樣刨除出口,比亞迪的國內市場銷量仍有31.5萬輛。
國內外雙線并舉固然可以證明實力,可國內市場“苦戰”、國外市場“開花”,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奇瑞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呢?
一言堂的奇瑞?
筆者前文中說到的捷途品牌,在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當前奇瑞汽車副總經理李學用。從開瑞起家的李學用,在媒體報道層面,幾乎沒有讓尹同躍失望過,更值得一提的是李學用通過自己的能力將捷途品牌帶起來。
目前捷途品牌的產品已經銷往全球各地,甚至受到了中東市場的青睞,而今年上半年捷途汽車用22.4萬的銷量,也印證了其已經成為了奇瑞汽車不得或缺的中流砥柱,更是將奇瑞汽車品牌的形象打造成了國際一流自主品牌。
不過,奈何尹同躍在用人方面還是獨斷專行,筆者不止一次聽到業內人士表示,尹同躍很有可能不會讓李學用未來任期超過兩年,而這把“刀”何時落下,或許只有身為奇瑞董事長的尹同躍知道。
在如此高壓的“統治”之下,奇瑞汽車的國內市場銷量很難做到超前的水平。
相比于當前的奇瑞汽車,筆者更懷念早年間奇瑞。作為曾經的民族驕傲,奇瑞汽車可以說標簽無數,理工男都是后來的標簽了,早其諸如民族驕傲,自主一哥,中國汽車工業之光等等,再多的溢美之詞來形容當時的奇瑞都不為過。
彼時的比亞迪還正在忙于模仿豐田,在眾說紛紜中茍延殘喘,F3,F6等車在奇瑞的風云,旗云和東風之子面前,連抬頭的機會幾乎都沒有。
然而時至今日,不僅上述令人振奮的標簽蕩然無存,連奇瑞的經典品牌產品也幾乎一個不剩,僅存的風云也只是在新能源時代之下的一枚棋子,能否走得更遠,還是未知數。
當前的奇瑞已經不再是過去輝煌的奇瑞,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波詭云譎,面對自主品牌其他競爭對手的不斷強大,面對各種難以預料的情況,奇瑞現在所做的準備似乎不夠充分,而面對這一切奇瑞董事長尹同躍難辭其咎。
寫在最后
銷量是品牌發展的晴雨表,單品銷量則昭示了品牌的發展上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6月份,奇瑞品牌全系銷量表現最好的瑞虎8,月銷也僅有12521臺。作為對比,比亞迪銷量表現最好的海鷗月銷達到了35201臺;吉利銷量最好的星越L月銷達到了15828臺。
即將上市的新款瑞虎8,很有可能是尹同躍的救命稻草,但根據當前汽車是市場中間競爭激烈的程度,即便是全新瑞虎8上市,也很難為其打開局面。
作為當前奇瑞汽車旗下的“扛把子”產品,瑞虎8車型的相關產品力更迭速度屬實比不上競品,自從2018年正式上市之后,瑞虎8至今已經有7年時間沒有換代,這對于一個自主品牌的產品來說是不正常的。
在內卷化如此嚴重的時代下,中國自主品牌的產品迭代速度幾乎已經縮短到了四年時間,而能夠長達7年時間不換代,可以看得出來奇瑞在瑞虎8上一直在吃老本。
前不久奇瑞汽車旗下的風云T10正式上市,價格直沖23萬元,敢問尹同躍,什么樣的奇瑞能把價格頂到星途的咽喉?
筆者在此就不對瑞虎8的上市價格做任何猜測了,只想勸諫奇瑞在瑞虎8的定價上一定要慎重,否則奇瑞汽車銷量的中流砥柱也將不保!
目前的奇瑞,既缺少一款穩住軍心的王牌主流產品,也缺少一款沖鋒陷陣的新能源產品。
比亞迪可以鼓勵奇瑞“行業第二”,可奇瑞與尹同躍必須繼續刀刃向內去反思、去改革。
“明年新能源車一定進入全國頭部。”請問尹同躍,半年之期已過,所謂的頭部難道就是月銷不足5000臺的風云T9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