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被拒載、派送賠本單,近30天日均投訴量近百的攜程同時激怒了消費者和商家……快訊
一個月在攜程上預約了兩次接送機專車,兩次都被“放鴿子”,這讓在北京工作的張先生著實感到很頭疼。
一個月在攜程上預約了兩次接送機專車,兩次都被“放鴿子”,這讓在北京工作的張先生著實感到很頭疼。
臨時被拒載、投訴難,作為一個服務性平臺,攜程在黑貓投訴平臺中近30天投訴量高達97條/天,讓其在這歲末年初人口高度流通的時刻再次引發關注。盡管攜程如今已成為OTA平臺的行業龍頭,但在不斷爆出的大數據殺熟事件下,用戶體驗大打折扣,在愈發焦灼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攜程為何投訴頻發,又面臨著哪些挑戰?
一個月被“鴿”兩次,預約車成“隨機車”
“前幾天下午四點多,我預約了晚上六點二十分去北京大興機場的攜程自營專車,沒多久我就收到了攜程預定成功的短信,便繼續忙手頭的工作。沒想到大約晚上6點的時候,我的攜程自營專車就變成了攜程平臺的第三方服務商‘陽光用車’,更令我感到氣憤的是,等我到達約定上車地點的時候,司機以‘附近無法停車’為由要求我取消訂單,而此時距離我飛機起飛只剩下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張先生到達約定上車點卻沒有等來自己預約的專車。(受訪者提供)
張先生對于臨時被拒載感到十分生氣,無奈之下不得不更換用車平臺繼續趕飛機,同時張先生在路上一直跟攜程客服聯系,先后5次聯系了攜程的官方電話和2次司機電話,要求對本事件給予解釋,但人工服務僅對張先生進行了情緒上的安撫,表示會有專人進行回復,而司機電話更是直接無法撥通。
“原本就是希望獲得較好的服務才使用攜程自營專車,沒想到直接沒享受到服務,差點耽誤自己的行程。”針對張先生的此番遭遇,記者聯系到攜程相關工作人員,平臺方表示“用車高峰期無可使用車輛時,平臺會幫用戶在第三方用車平臺安排車輛,同時向用戶發送短信通知,如果用戶不同意可自行取消服務。”這意味,只要用戶沒有第一時間取消訂單,攜程方會自動默認為用戶允許更換平臺。同時記者發現,盡管張先生為預約訂單,但在跳轉到第三方用車平臺陽光出行后,對方表示此訂單顯示為即時用車訂單,而非預訂訂單。
這已經張先生一個月內第二次被攜程臨時“爽約”。前一次,張先生同樣也在攜程上預訂了晚上11點北京大興機場的接機專車,等下飛機后張先生先后10次聯系專車司機均處于關機狀態,而在聯系攜程人工客服時也出現了難以聯系、無法取得有效溝通的情況。
記者發現,作為一個服務性平臺,攜程的人工客服難以聯系并不是個例,甚至在社交平臺中不少網友也在分享“如何快速聯系到攜程人工客服”的攻略,而張先生也是通過執著的溝通才獲得了“內部升級”的處理,按照攜程約定獲得了退一賠一的補償。而在采訪中張先生也明確表示,消費者在意的不是關于打車費用的賠償,而是希望不要發生類似的事情,畢竟一旦出現問題,耽誤的是工作與生活,間接造成的損失也不是一筆打車費用可以彌補的。
空駛、難回本,寧愿扣分罰款也不接單
一個月內兩次打車兩次都被“放鴿子”,即使是鉆石會員的張先生也坦言不敢再輕易使用攜程打車。這邊張先生表示消費體驗太差,而另一邊攜程司機卻表示,他們也是裹挾在平臺規則下叫苦不迭。
“以張先生提供的訂單信息為例,站在司機的角度分析來說,張先生兩次預約車分別在下班晚高峰和深夜的低谷峰,拋開這些時間段本身就難以打車外,張先生在下班晚高峰被拒載的深層原因是因為這是一筆賠本的買賣。在相差無幾的收入下,平時只需要50分鐘的路程會在下班晚高峰期膨脹到將近兩個小時,且回程也有著面臨著空駛的風險,相同時間成本下司機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而拒載的后果一般是扣積分或進行50元左右的罰款,兩者取其輕,不少司機寧愿選擇扣分罰款也會拒載。”來自北京的網約車司機顧志輝分析道。
同時,顧志輝告訴記者,攜程司機的注冊費就要800元,而這800元他用了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才回本。
攜程平臺的網約車采用的機制是按照積分“打怪升級”,剛注冊的司機只能是“兼職司機”,想要升級為“全職司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司機個人積分不足800分,平臺幾乎沒有派單,即使派單質量也不高,要么遠,要么時間太早或太晚。但優勢對于司機來說也很誘人,接送機單價比其他平臺要高,比如按照600元計算,別的平臺大約需要跑20單,但是在攜程平臺上跑5-6單就能達成。”顧志輝表示。
根據顧師傅2月17日的跑單情況顯示,他在持積分530分情況下,一天內5份訂單收入合計680元。“積分不高是因為拒絕了平臺派送的遠距離且時間不合適的訂單,比如最后一筆訂單雖然能有將近300元的收入,但是接機時間在凌晨一點,且距離太遠,就算接了單也會影響第二天的正常工作。”顧志輝解釋道。
平均投訴量97條/天,攜程真店大欺客?
事實上,除了乘客多次被拒載,攜程網約車派賠本單之外,消費者對于攜程的爭議從未停歇,每逢節假日之時尤甚。前有馬天宇、韓雪等公共人物聲討攜程“數據殺熟”,屢屢出現機票價格翻倍。今有春運期間,攜程就變身為“搶票刺客”,出現了訂票時12306無票,但攜程卻顯示有票的離奇現象。
而其背后就是第三方平臺利用儲存的身份證號搶占候補車票,通過平臺可等待10分鐘的規則鎖定大量票源,甚至有不少攜程用戶反映自己明明采用的是官方候補方案,但卻額外收取了手續費。記者在黑貓投訴中以“攜程”為關鍵詞搜索顯示共有70627條投訴,近30天內共有2927條相關投訴,平均每天投訴量約97條。
黑貓投訴平臺關于“攜程”的搜索結果
不僅消費者對攜程有諸多不滿,就連本應與攜程“攜手同行”的商家也表示被“割韭菜”。肖先生是攜程平臺上的一位酒店商家,他表示攜程會在后臺默認開通自動調價功能,并且隱藏入口讓商家無法關閉,攜程方每天都會在后臺對比全網價格后自動將價格調至最低,而肖先生多次打電話投訴均無法關閉自動調價。
既然如此,讓消費者不親、商家不愛的攜程,究竟是哪里來的底氣如此“囂張”?
近年來買了藝龍、收了去哪兒、拿下途家,讓最早開始垂直布局酒店、機票等商旅業務的攜程在業內幾乎處于“一家獨大”,且在居民報復性出游需求刺激下,全國各景點人山人海的游客更是預示了攜程的財報會有多亮眼。根據攜程財報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其營收達到342.2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7.8%,凈利潤86.6億元,扭轉去年虧損態勢,僅僅第三季度利潤便同比暴增17倍到46億元。
攜程集團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
然而不注重消費者服務體驗,單憑借“買買買”的攜程真的就可以無后顧之憂嗎?
且不說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流失,近年來以抖音為代表的內容流量平臺動作頻頻,傳統OTA(在線旅行社)老玩家也使盡渾身解數,酒旅賽道流量爭奪戰愈演愈烈。根據交銀國際預測,2023年抖音酒旅GMV將實現600億,2024年會達到900億。
“去年年中抖音把酒店的服務費率上調到了4.5%,雖然比之前高了8倍,但是原先0.6%的費率本來就是引流,而且即使上調也遠低于傳統OTA費率,投流三萬元當月營業額達到了40多萬元,流量的價值我們算見識到了。”肖先生舉例道。
雖然目前抖音等相關業務尚不能和攜程直接競爭,但在“全民種草”文化席卷的當下,來自美團、抖音、小紅書等流量內容平臺的跨界競爭,對于攜程而言,競爭壓力不容小覷。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