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業:子公司認定現不同版本 自稱推出首款液體蛋白營養補劑現信披疑云快訊
在此背景下,蒙牛乳業在其2023年報中,存在收入數據與圖例顏色“錯配”的情況。
《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 正則/作者 肖直 西洲 映蔚/風控
2024年以來截至8月底,港交所上市的公司的再融資總額已經超過240億美元。2024年9月24日,中國蒙牛乳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蒙牛乳業”)披露的2024年半年報指出,2024年上半年,原奶供給過剩,需求不及預期,乳制品行業整體呈現短期下滑,實現營收446.71億元,同比下降12.6%,實現歸母凈利潤24.46億元,同比減少19%。
而對于聚焦品牌建設的蒙牛乳業而言,其近年來在營收方面,與競爭對手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利股份”)之間的差距增大,但銷售費用率卻高于伊利股份。除此之外,在蒙牛乳業的2023年報現“手抖式”信披,不僅主要產品收入數據和圖例顏色“錯配”,還對子公司的關系認定現“不同版本”。
值得注意的是,蒙牛乳業自稱2023年推出首款液體蛋白營養補劑,而早在幾年前市場上或已有同類產品。此外,蒙牛乳業于2023年10月成為國內首家自研HMO的乳企,而2022年已有生物企業合成同類型HMO并實現產業化落地,除此之外,蒙牛乳業披露其建成全球首座全數智化工廠,上演信披疑云。
一、最新年度報告中產品收入與圖例顏色“錯配”,對妙可藍多關系認定現“兩個版本”
2024年5月,上交所修訂了《科創板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3號——日常信息披露》,對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工作提出了更具體的要求。蒙牛乳業作為港股上市公司,同樣應對披露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在此背景下,蒙牛乳業在其2023年報中,存在收入數據與圖例顏色“錯配”的情況。此外,蒙牛乳業對子公司關系的認定現“不同版本”。
1.1 2023年報中,其他產品及液態奶收入數據與圖例顏色“錯配”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蒙牛乳業已制定關于信息披露的內部守則,確保蒙牛乳業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并符合證券及期貨條例及上市規則要求。
2022-2023年,蒙牛乳業的收入分別為925.93億元、986.24億元。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的“管理層討論及分析部分”,2022-2023年,蒙牛乳業的收入可按產品分為液態奶、冰淇淋、奶粉、奶酪、其他產品五類。其中,2022-2023年,蒙牛乳業的液態奶收入分別為782.69億元、820.71億元。經測算,同期,其他產品收入分別為34.88億元、23.6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蒙牛乳業在披露其他產品收入、液態奶收入時,出現了數據與圖例不匹配的情形。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摘要”部分,從收入金額來看,蒙牛乳業按照自上至下的順序分別披露了2022-2023年蒙牛乳業其他產品、奶酪、奶粉、冰淇淋、液態奶的收入金額。
但是從圖例顏色來看,2022-2023年,蒙牛乳業的液態奶收入分別為34.88億元、23.68億元,其他產品收入分別為782.69億元、820.71億元。即液態奶的圖例顏色對應的是其他產品的收入,而其他產品的圖例顏色對應的是液態奶的收入。
也就是說,蒙牛乳業在其2023年報的“摘要”部分中,液態奶、其他產品的收入的圖例顏色混淆,信披或“手抖”。
需要注意的是,蒙牛乳業2023年報中的信披問題或不止一處。
1.2 2023年報顯示當年商譽使用價值金額高于賬面值,但當年新增了0.49億元商譽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根據蒙牛乳業2023年12月31日進行的減值測試,商譽使用價值金額高于相關現金產生單位或組別的賬面值,因此2023年蒙牛乳業無商譽減值虧損。
同時,2023年,蒙牛乳業稅前利潤需扣除的商譽減值金額為0元。
然而,據蒙牛乳業2019年報,2019年12月,蒙牛乳業以69.3億元全資收購了Bellamy’s Australia Limited(以下簡稱“貝拉米”),并形成了26.15億元商譽。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蒙牛乳業在對貝拉米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時,2022-2023年,貝拉米相關資產用于現金流量預測的折現率分別為12.5%、12.64%,用于期后現金流量推斷的增長率分別為2.5%、2.2%。
不難看出,2023年,蒙牛乳業在對貝拉米相關資產進行商譽減值測試時,測試結果顯示貝拉米相關資產的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率上升、增長率下降。
在此基礎上,2023年,蒙牛乳業或對貝拉米相關資產的商譽計提了減值。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2022-2023年末,蒙牛乳業的累計商譽減值金額分別為60.84億元、61.33億元,其中分配至貝拉米的商譽成本分別為25.91億元、26.82億元,累計減值金額分別為13.83億元、14.32億元。
經計算,2023年,蒙牛乳業新增了0.49億元商譽減值,或均由貝拉米相關的商譽減值貢獻。但同樣是2023年報,其卻顯示因當年商譽使用價值金額高于賬面值,故無商譽減值虧損。
“問題”仍在繼續。
1.3 2023年報披露對妙可藍多間接持股36.43%并實施控制,另一處卻稱妙可藍多系聯營公司
據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妙可藍多”)2021-2023年報,2021年6月26日,妙可藍多向蒙牛乳業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凈額29.81億元到賬后,控股股東變更為蒙牛乳業,無實際控制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蒙牛乳業仍為妙可藍多的控股股東。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截至2023年12月31日,蒙牛乳業對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妙可藍多”)間接持股36.43%。
“會計判斷及估計”部分內容顯示,對于妙可藍多的控制權,蒙牛乳業的董事認為,雖然蒙牛乳業對妙可藍多持有不足50%的投票權,但對妙可藍多有控制權。因此,蒙牛乳業將妙可藍多認定為子公司。
但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的“董事及高級管理層”部分內容,截至2024年3月26日,盧敏放擔任蒙牛乳業的聯營公司妙可藍多的非獨立董事及董事會主席。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的“企業管治報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蒙牛乳業的子公司妙可藍多已付/應付核數師年度審計酬金為130萬元。
也就是說,同樣在2023年報中,蒙牛乳業對妙可藍多的認定或存在兩個“版本”。
總的來說,蒙牛乳業在其2023年報中,不僅液態奶、其他產品的收入數據與圖例顏色“張冠李戴”,而且關于對其與妙可藍多的關系認定前后矛盾。除此之外,同樣在2023年報中,稱因當年商譽使用價值金額高于賬面值故無商譽減值虧損,但當年新增了0.49億元商譽。
二、聚焦品牌建設背后,銷售費用率遠超對手而業績差距增大
回顧歷史,借助與《超級女聲》的合作,蒙牛乳業的蒙牛酸酸乳銷售收入曾一度達25億元。
曾在節目贊助中嘗到“甜頭”的蒙牛乳業,近十年銷售費用率高于競爭對手伊利股份,但蒙牛乳業與伊利股份之間的業績差距卻擴大。
2.1 近十年銷售費用率高于伊利股份但兩者業績差距增大,2023年蒙牛乳業凈利潤負增長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4-2023年,蒙牛乳業的收入分別為500.49億元、490.27億元、537.79億元、601.56億元、689.77億元、790.3億元、760.35億元、881.41億元、925.93億元、986.24億元。
反觀同行。2014-2023年,伊利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539.59億元、598.63億元、603.12億元、675.47億元、789.76億元、900.09億元、965.24億元、1,101.44億元、1,226.98億元、1,257.58億元。
2014-2023年,蒙牛乳業權益股東應占溢利分別為23.51億元、23.67億元、-7.51億元、20.48億元、30.43億元、41.05億元、35.25億元、50.26億元、53.03億元、48.09億元。
同期,伊利股份的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41.44億元、46.32億元、56.62億元、60.01億元、64.4億元、69.34億元、70.78億元、87.05億元、94.31億元、104.29億元。
經計算,2014-2023年,蒙牛乳業的營業收入均低于伊利股份,差值分別為39.1億元、108.37億元、65.33億元、73.92億元、99.99億元、109.79億元、204.89億元、220.03億元、301.05億元、271.34億元。
同期,蒙牛乳業的歸母凈利潤均低于伊利股份,差值分別為17.93億元、22.65億元、64.13億元、39.53億元、33.97億元、28.28億元、35.53億元、36.79億元、41.28億元、56.19億元。
由此可見,2014年以來,雖然蒙牛乳業與伊利股份的營業收入均保持增長,其中2016-2023年蒙牛乳業與伊利股份的營業收入間的差距卻增大。而且,2019-2023年,蒙牛乳業與伊利股份的歸母凈利潤之間差距也呈增大趨勢。
但需要指出的是,近十年來,蒙牛乳業的銷售費用率高于伊利股份。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4-2023年,蒙牛乳業的銷售及經銷費用分別為105.64億元、109.85億元、134.35億元、148.69億元、188.33億元、215.36億元、215.41億元、234.88億元、223.47億元、251.92億元。
2014-2023年,伊利股份的銷售費用分別為100.75億元、132.58億元、141.14億元、155.22億元、197.73億元、210.7億元、215.38億元、193.15億元、229.08億元、225.72億元。
經計算,2014-2023年,蒙牛乳業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21.11%、22.41%、24.98%、24.72%、27.3%、27.25%、28.33%、26.65%、24.13%、25.54%。
同期,伊利股份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18.67%、22.15%、23.4%、22.98%、25.04%、23.41%、22.31%、17.54%、18.67%、17.95%。
不難看出, 2016年后,蒙牛乳業的銷售費用率均高于伊利股份,且差值在逐年增大。到了2023年,蒙牛乳業的銷售費用率比伊利股份高出逾七個百分點,蒙牛乳業的營收低于伊利股份。
需要關注的是,在2016年,蒙牛乳業的總裁出現了變動。
2.2 盧敏放自2016年起任蒙牛乳業總裁2021年起任妙可藍多董事長,2024年相繼辭任上述職務
據蒙牛乳業出具日為2016年9月15日的《董事及總裁變更;董事會委員會組成變更》公告,自2016年9月15日起,盧敏放開始擔任蒙牛乳業的執行董事、總裁、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2024年3月26日,蒙牛乳業出具了2023年報。彼時,盧敏放仍作為蒙牛乳業的總裁在年報中致辭。
而就在蒙牛乳業出具2023年報的當天,盧敏放卸任了蒙牛乳業的總裁職務。
據蒙牛乳業出具日為2024年3月26日的公告,自2024年3月26日起,盧敏放卸任蒙牛乳業的總裁職務,獲委任為蒙牛乳業的董事會副主席,繼續擔任蒙牛乳業的執行董事。同日起,高飛獲任蒙牛乳業的總裁和執行董事。
也就是說,2016年,蒙牛乳業歸母凈利潤為負,同年盧敏放獲任蒙牛乳業的總裁一職。2024年3月26日,蒙牛乳業發布了2023年報的同一天,盧敏放卸任蒙牛乳業的總裁職務。
不僅曾擔任蒙牛乳業的總裁,盧敏放自2021年赴任妙可藍多董事長。
據妙可藍多2021年報,2021年9月27日,盧敏放擔任妙可藍多的董事長。
據妙可藍多出具日為2024年5月17日的《關于選舉公司董事長及補選董事會專門委員會委員的公告》,2024年4月25日,妙可藍多收到盧敏放的辭職申請;2024年5月17日,盧敏放的辭職生效,不再擔任妙可藍多的董事長等職務。
由此可見,2021年9月27日至2024年5月17日,盧敏放擔任妙可藍多的董事長。
需要指出的是,2021-2023年,在盧敏放擔任董事長期間,妙可藍多的銷售費用率高企。
2.3 近兩年妙可藍多銷售費用高企的同時,凈利潤呈負增長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經《金證研》南方資本中心測算,2014-2023年,妙可藍多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0.2%、0.7%、7.11%、12.47%、16.74%、20.6%、24.96%、25.87%、25.24%、23.18%。
而近兩年,在銷售費用率高企的背景下,妙可藍多的凈利潤卻出現了下滑。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2014-2023年,妙可藍多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11億元、3.61億元、5.12億元、9.82億元、12.26億元、17.44億元、28.47億元、44.78億元、48.3億元、40.49億元;同期,妙可藍多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4億元、-2.75億元、0.32億元、0.04億元、0.11億元、0.19億元、0.59億元、1.54億元、1.35億元、0.63億元。
由此可見,盧敏放擔任董事長期間,2022-2023年妙可藍多的凈利潤呈下滑趨勢。
而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2023年,盧敏放獲得了1,357.2萬元的總薪酬,其中與業績有關的獎金為495萬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盧敏放持有1,405.46萬股蒙牛乳業的股份,占蒙牛乳業已發行股本的0.36%。其中的66.48萬股股份由蒙牛乳業的限制性股票獎勵計劃授予,1,333.36萬股由蒙牛乳業的購股權計劃授出,剩余5.62萬股自行持有。
可見,截至2023年末,盧敏放獲得了超千萬股蒙牛乳業股份的股權激勵。
業績規模不如伊利股份背后,蒙牛乳業新舊總裁的戰略或值得關注。
2.4 蒙牛乳業新總裁上任延續注重品牌建設戰略,妙可藍多新董事長上任前曾因未恪盡職守被通報
在盧敏放帶領下,蒙牛乳業或注重高投入的品牌戰略上。
據中國奶業協會公開信息,2019年,蒙牛乳業贊助了《聲入人心》、《向往的生活》、《青春有你》、《創造營2019》等多個綜藝節目。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2023年,蒙牛乳業持續聚焦品牌建設,圍繞奧運會、世界杯、國足、NBA等賽事,以及航天等重要營銷資源進行品牌建設。
可見,自2019年起,蒙牛乳業通過贊助綜藝節目、賽事活動等方式,進行品牌建設。
新任總裁方面,據公開信息,2024年3月27日,蒙牛乳業在發布2023年度業績時,蒙牛乳業的新任總裁高飛表示,蒙牛乳業的發展戰略不會變,而且會進一步加強。
由上可知,蒙牛乳業聚焦品牌建設的另一面,其業績或不及伊利股份。且盧敏放在擔任妙可藍多的董事長期間,妙可藍多近兩年銷售費用高企凈利潤負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5月17日,陳易一接替盧敏放,成為妙可藍多的董事長,其任職于老東家時曾因未恪盡職守被通報。
據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皇氏集團”)出具日為2017年6月16日董事會決議公告,2017年6月16日,陳易一獲聘為皇氏集團的執行總裁一職。
據深交所出具日為2021年9月30日的《關于對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相關當事人給予通報批評處分的決定》,2021年,皇氏集團在披露《2020年度業績快報》時,預計2020年歸母凈利潤為6,396.17萬元,同比增長31.54%。然而,皇氏集團的2020年報顯示,2020年,皇氏集團經審計的歸母凈利潤為-13,619.86萬元。
鑒于皇氏集團未按規定的時間進行業績預告、且《2020年度業績快報》預計凈利潤與實際經審計凈利潤差異較大、盈虧性質發生變化,且修正滯后。皇氏集團的總經理(執行總裁)陳易一等人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違反了深交所的相關規定,深交所對時任皇氏集團總經理陳易一等人給予通報批評的處分。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2021年12月,陳易一加入蒙牛乳業。
不難發現,妙可藍多的現任董事長陳易一,于2021年末正式加入蒙牛乳業。在加入蒙牛乳業前,時任皇氏集團總經理的陳易一曾因未能恪盡職守、履行誠信勤勉義務,被通報批評。
綜合來看,從盧敏放到高飛兩任總裁的管理下,蒙牛乳業聚焦“品牌建設”戰略。在此戰略下,蒙牛乳業雖然銷售費用率高于伊利股份,但是從凈利潤來看,其與伊利股份的差距增大,且2023年凈利潤現負增長。同樣地,子公司妙可藍多近兩年的銷售費用高企,但凈利潤“開倒車”。
三、自稱推出首款液體蛋白營養補劑現信披疑云,數智化工廠建設或落后于競爭對手
縱觀國內奶業及乳制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主旋律,數智化科技正在成為新一輪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如何降低成本,全面提升效率與質量,實現更大商業價值,為產業發展賦予更多可能,是擺在乳企面前的“必答題”。
此方面,蒙牛乳業表示,2023年,其推出了國內首款液體蛋白營養補劑,而此前已有同類產品上市。此外,蒙牛乳業自稱成為首家自主研發了HMO的乳企,而2022年已有生物企業合成同類型HMO并實現產業化落地。除此之外,蒙牛乳業披露其建成全球首座全數智化工廠,上演信披疑云。
3.1 稱2023年推出國內首款液體蛋白營養補劑,市面上或在2017年末已有同類產品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關于未來的展望,蒙牛乳業表示,在2024年蒙牛乳業將堅定執行“再創一個新蒙牛”戰略,圍繞“營養、智慧、綠色”的三大戰略方向進行發展。
具體來看,蒙牛乳業擬“更營養”地為消費者研發和提供多元化乳制品和營養產品,“更智慧”地將全數智化覆蓋到全產業鏈,“更綠色”地邁向碳中和目標。
然而,從成果來看,蒙牛乳業的戰略布局或失“先機”。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在“更營養”方面,2023年內,蒙牛乳業進軍運動營養領域,推出國內首款液體蛋白營養補劑邁勝運動蛋白飲,并成為首家成功自主研發母乳低聚糖HMO的國內乳企,奠定在營養前沿的先發優勢。
然而,據北京農業職業學院2017年12月8日發布的公開信息,必樂營養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必樂科技”)的王牌產品必樂蛋白質水,是國內第一款即飲型蛋白質水,填補了國內液體蛋白質補劑的空白。
同時,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數據及公開信息,截至查詢日2024年9月25日,蒙牛乳業與必樂科技或無關聯關系。
不難看出,必樂科技自稱推出國內首款液體蛋白質補劑的時間,或早于蒙牛乳業。
“問題”或不止于此。
3.2 2023年10月成為國內首家自研HMO的乳企,而2022年已有生物企業合成同類型HMO并實現產業化落地
前文提到,蒙牛乳業表示,2023年,蒙牛乳業成為首家成功自主研發母乳低聚糖HMO的國內乳企。
然而,據公開信息,蒙牛乳業作為較早開展HMOs科學研究的國內乳企,從2016年開始,聯合國內外頂尖科研院所針對國內母乳中HMOs構成開展相關隊列研究,比較中外母乳差異,解析國內母乳HMOs組成特征。針對HMOs改善嬰幼兒健康等功效開展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及專利布局。
而2022年5月,國內生物技術公司稱成功合成同類型HMO并實現產業化落地。
據一家合成生物企業一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兮生物”)官網,2022年5月,一兮生物的團隊利用自主研發生物合成工具平臺,成功合成了HMO中的2'-巖藻糖基乳糖(2'-fucosyllactose,2’-FL)。截至2022年5月,已進入產業化落地階段。
據一兮生物官網,2023年3月31日,由一兮生物子公司運營的HMOs產線正式交付,成為國內首個具備HMOs產業化能力的生產工廠。
據中糧集團官網,根據國家衛健委10月7日發布的公告,母乳低聚糖HMO中的2'-FL(2'-巖藻糖基乳糖)正式批準為食品營養強化劑,可應用于嬰幼兒配方奶粉、調制乳粉(兒童用),以及特殊醫學嬰兒食品。其中,由蒙牛乳業控股公司虹摹生物自主研發的2′FL成為國內本土唯一獲得審批的HMO。
據蘇州工業園區科技招商中心認證的官方微信公眾平臺,2024年3月,一兮生物自主研發的2'-巖藻糖基乳糖(2'-FL)通過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審批。一兮生物是國內率先實現母乳低聚糖(HMOs)產業化的合成生物學企業,在2022年建成了300噸/年的產能,2024年內將擴產到3,000噸/年。
即是說,在蒙牛乳業研發出母乳低聚糖HMO的前一年,國內已有一家生物企業一兮生物,自稱成功合成同種母乳低聚糖HMO,并在2023年實現了產線交付并建成生產工廠。
除此之外,蒙牛乳業“更智慧”的創新成果方面同樣值得關注。
3.3 稱2023年建成全球首座數智化工廠,伊利股份亦稱同類型工廠兩年前已投產
據蒙牛乳業2023年報,在“更智慧”方面,2023年內,蒙牛乳業落地建成全球首座乳業全數智化工廠。
具體來看,2023年5月,蒙牛乳業在寧夏建成投產全球首座乳業全數智化工廠,全面投產后可實現三個一百,即100人創造100萬噸年產量、100億元年產值。
據公開信息,蒙牛乳業工廠的“全數智化”涉及全系統、全鏈條、全流程、全自動。
而早在2021年,伊利股份自稱已有類似的數智化工廠落地。
據伊利股份官網,伊利股份打造了全鏈條覆蓋、全場景滲透、全方位互動、全品類共享的“四全運營體系”。
截至2023年5月30日,伊利股份在寧夏打造了彼時全球產能最大的乳業數智化工廠。2021年,該工廠便實現了年營收突破100億元、年產量突破100萬噸,成為全球首家年度產量及綜合營收實現“雙百突破”的單體液態奶生產基地。2023年5月26日,該工廠舉行了300億包產品下線儀式。
不難看出,蒙牛乳業稱其2023年5月在寧夏建成投產全球首座乳業全數智化工廠,而伊利股份稱其于2021年在寧夏打造的乳業數智工廠已投產并實現營收。
也就是說,蒙牛乳業在最新一期年度報告即2023年年報中指出,2023年,蒙牛乳業在“更營養”方面,宣稱推出“首款液體蛋白營養補劑”,但早在幾年前市場上或已有同類產品。此外,蒙牛乳業于2023年10月成為國內首家自研HMO的乳企,而2022年已有生物企業合成同類型HMO并實現產業化落地。此外,在“更智慧”方面,蒙牛乳業與競爭對手伊利股份或均自詡系全球首座數智化工廠,信息披露現疑云。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