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巨頭布局區塊鏈,專家:泡沫破裂后偽需求自會退場區塊鏈
“在當前區塊鏈技術仍處于發展初期的階段,切不可急功近利、過度炒作和吹捧。”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在當前區塊鏈技術仍處于發展初期的階段,切不可急功近利、過度炒作和吹捧,而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突破和應用生態的完善上,對區塊鏈的發展做出合理的判斷和創新。”蘇寧技術研究院、蘇寧金融研究院聯合蘇寧云近日發布的《蘇寧區塊鏈白皮書》指出,眼下過于火熱的“區塊鏈”概念應該適當“降溫”。
多路巨頭跑步入場布局區塊鏈
記者梳理發現,來自多個行業的巨頭企業今年以來都對外透露了與區塊鏈相關的業務布局。例如,百度上月發布區塊鏈發展解決方案“超級鏈”,并已將此技術用于版權保護;背靠阿里巴巴的螞蟻金服也在6月上線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錢包,著力解決跨境匯款難題;騰訊則在4月發布了一款所謂“區塊鏈+AR”的游戲,在文娛領域發力。
各家的區塊鏈技術都想做出點花樣。蘇寧科技集團副總裁喬新亮在白皮書發布現場說,企業普遍看好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是因為其可以構建獨特的信任機制。云計算、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中,和人們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應是區塊鏈技術,因為它在本質上解決的是信用和信譽問題,這對企業來說很重要、對消費者來說也很重要。喬新亮認為,技術最大的價值在于讓社會和生活變得更好。
蘇寧IT總部區塊鏈研發中心技術總監姚平在現場說,從自身企業的角度來看,蘇寧的區塊鏈技術目前已在智慧零售、金融和物聯網等領域進行應用,之所以落地,是因為看到了區塊鏈的技術機理確實能夠解決很多實際問題。第一,在P2P網絡中所有參與方是對等的;第二,共識算法保證了在不受信任網絡的條件下獲得共識;第三,智能合約賦予了將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相結合的場景;第四,激勵機制可以讓用戶獲得更多的通路。
確有泡沫 區塊鏈終究要為產業服務
喬新亮指出,“區塊鏈”的概念在當前特別火熱,這個熱的過程中有虛有實,有的人是實實在在用區塊鏈技術去解決問題,而有些則不然。在他看來,需要警惕三種可能借“區塊鏈”炒作的情況:第一,與“幣圈”相關;第二,缺乏底層技術支撐;第三,交易并發量大的業務號稱使用“區塊鏈”。
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區塊鏈實驗室主任劉肖凡在接受采訪時說,區塊鏈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避免不了泡沫化,但泡沫化最終會過濾出“真需求”。從歷史經驗來看,任何IT技術在進入社會后的前一段時間都是有泡沫的,但并非所有技術都能夠獲得行業內極高的關注。泡沫既然是泡沫,就一定會破裂,到時人們會發現圍繞這個技術的“偽需求”自然就死掉了,最精華的部分還是會留下來。
劉肖凡進一步指出,接下來,金融交易、供應鏈管理、智能制造、文化娛樂、醫療健康、社會公益、教育就業等多方面都將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例如在供應鏈金融中,就可以把傳統貿易中的賒銷行為轉變為一種可拆分流轉、可持有到期、可融資的區塊鏈記賬憑證。
多位在現場接受采訪的專家表示,隨著監管的繼續發力和行業內部的持續自凈,區塊鏈的部分泡沫終究要破,區塊鏈的應用始終要服務于產業、服務于實體經濟。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