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出手了!300億美元打水漂后,幻想用2億讓阿里咸魚翻身?快訊
馬云、蔡崇信出手了,阿里打起雞血,但他們的心里似乎不是一般的虛。
馬云、蔡崇信出手了,阿里打起雞血,但他們的心里似乎不是一般的虛。
近日,紐約時報報道說,馬云在去年第四季度在港股大舉買入阿里股票,耗資大約有5000萬美元,幾乎與此同時,美國證監會披露說,蔡崇信家族基金也在同期增持了1.5億美元左右的阿里美股。
在這個消息的刺激下,阿里美股、港股紛紛大漲。對于兩位創始人的舉動,阿里方面高調表示,這體現了他們對公司前景的看好和對管理團隊、戰略方向的信心。
可是,到目前為止,除了三方拼著老命打雞血,廣大投資者根本看不出這種底氣到底在哪里。
放在以前,馬云確實是一言九鼎,霸氣側露的阿里在2014年9月登陸紐交所是,美國歷史上最大一宗IPO,一次性融資218億美元,隨后的六年一直被外界視為“中概股之光”。
2020年,阿里更是一度以8577億美元的總市值,在全球排名第六位,僅次于蘋果、微軟、Google、亞馬遜和沙特阿美,風光無兩。
可是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前期,阿里的問題根源來自于監管,也就是平臺經濟反壟斷,在靴子落地之后,按理說,一切該好轉才對,不料卻迎來的更深層次的危機。
大家都知道,阿里當初是靠免費旗號打敗全球老牌電商巨頭eBay上位的,諷刺的是,僅僅過了十幾年,馬云就把自己活成了悲劇,更確切地說,這一切就發生在短短三年之內。
2000年,阿里仍然陶醉著一家獨大的美夢中,到了2023年,世界好像一夜之間就變得危機四伏起來,到處都是可怕的競爭對手,社交電商、直播電商不再是半遮并掩地蠶食昔日電商霸主的生意,而是赤裸裸地向他們的地盤發起進攻。
最要命的是,原來的馬云給許多人都是一副詭計多端、老奸巨滑的印象,如今看起來完全黔驢技窮,根本不知道怎樣還手了。
最近在一個500人媒體大群閑聊,不少朋友都感慨說去年幾乎就沒怎么打開淘寶,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曾經可是剁手黨的必備啊,一天不買買買就心里癢癢得厲害。
資本市場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家伙,用戶心里最微妙的變化也逃不過他們的眼睛。
去年11月30日,成立不到十年的小后生拼多多市值首次超越阿里,這讓吃瓜群眾高呼見證了歷史,雖然后來又被馬云奪了回去,但雙方的差距只有區區幾十億美元,淋漓盡致地表明現在的江湖再也不是阿里一家的江湖了。
從個人角度來看,馬云、蔡崇信增持兩億美元確實很驚人,但真實意義并沒有官方吹得那么玄乎,阿里的天價回購已經被證明徹底失敗了。
為了提振股價,2020年12月底,阿里宣布了該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美股回購計劃,高達100億美元,8個月后又將額度追加到150億美元,2022年3月進一步增加到250億美元,當年11月再次提高到400億美元,有效期也延長到2025年3月底。
截止到去年12月31日,阿里的股份回購計劃剩余117億美元,也就是說,馬云不到三年砸了近300億美元進去。
這期間,阿里股價卻始終陰跌不止,較高峰蒸發了八成,6693億美元灰飛煙滅,可以說,一點水花也沒有看到,投資者已經不抱什么希望了。
萬般無奈之下,馬云開始換一副牌打,希望通過組織架構調整向資本市場傳遞利好,然而,阿里從2023年年初調整到年底,外界并沒有感覺到多少攻擊性。
大家可能也沒必要苛求。以前的阿里呼風喚雨,一個P8都拽得不輕,這倒不是因為他們的幾十萬年薪有多么金貴,股票的增值才是真正的大頭,馬云敢囂張地說出996是福報這種話不是沒有原因的,沒幾個人能抗拒得了阿里伸出的橄欖枝。
這幾年股票都跌成狗了,不賠就不錯了,哪還有什么增值,光靠那點年薪,頂尖人才怎么看得上?
所以,馬云調整來調整去,最后全成了一幫老伙計在管事,青黃不接得厲害,吳泳銘最有代表性,一個人身上竟然直接挑著五副擔子,包括阿里集團CEO,淘天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阿里云董事長與CEO。
你說馬云怎么咸魚翻身?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