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市值只剩拼多多3成,被多家券商集體下調評級快訊
近日,京東股價在美股和港股市場上遭遇“閃崩”,單日跌幅創今年以來最大。
近日,京東股價在美股和港股市場上遭遇“閃崩”,單日跌幅創今年以來最大。在美股10月16日盤中,京東市值為430億美元,僅為拼多多的3成(拼多多同期市值為1415億美元),相差了近千億美元。京東的市值也遠遠落后于阿里巴巴的2148億美元。這一現象引發了市場對京東的消費降級、業績下滑、競爭力減弱等問題的擔憂。
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證券和國內中信證券都在近日發表了對京東不利的報告。野村證券預期京東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1%至2460億元人民幣,對比其指引持平至增長5%,處于接近下限水平,亦較市場預期低3%。中信證券預計京東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0.5%至2447.5億元人民幣,預計非國際會計準則下的凈利潤率為4.2%。兩家頂級券商不約而同下調了對京東的營收預期,并相應地降低了對其目標價的評估。
京東作為中國最大的自營電商平臺,其業績受到了消費降級浪潮的沖擊。消費降級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選擇更低價、更基本功能、更去品牌化的選項,以節省開支或提高性價比。消費降級的代表有拼多多、網易嚴選、蜜雪冰城等品牌。這些品牌憑借低價策略和高性價比產品,在下沉市場和中低端消費者中獲得了快速增長和高市值。
相比之下,京東在低價競爭中處于劣勢。京東以重資產、重物流、重服務的模式打造了高品質、高效率、高信任的品牌形象,但也導致了成本較高、價格較高、利潤較低。在經濟下行周期和消費需求變化的背景下,京東以往的優勢在低價面前反而成了掣肘。京東難以吸引和留住價格敏感型消費者,也難以滿足消費升級型消費者對個性化、差異化、高端化的需求。
為了應對消費降級的挑戰,京東在今年開始進行了一系列的業務調整和戰略轉型。一方面,京東主打“低價”策略,推出百億補貼、京東618等大型促銷活動,降低包郵門檻,擴大自營商品的品類和數量,提高用戶黏性和活躍度。另一方面,京東加強“開放”策略,爭奪第三方商家,讓渡部分自營的流量和資源給商家,提升平臺的商品豐富度和多樣性,增加平臺的收入來源。
京東的業務調整和戰略轉型是否能夠帶來市值的回升,還有待時間和市場的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京東需要在消費降級浪潮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優勢,以及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的能力。只有這樣,京東才能在中國電商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和增長力。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