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高端奶粉”故事講到頭了嗎?快訊
中國飛鶴(06186.HK)剛剛經歷了“水逆”的一年。
中國飛鶴(06186.HK)剛剛經歷了“水逆”的一年。
過去一年,公司營收首次突破200億大關,達到227.8億元,同比增長22.5%,但凈利潤增速卻從2020年的89%降至-7.6%,錄得68.7億元,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境地。
據天府財經網了解,2020年9月,飛鶴宣布擬超30億港元入主原生態牧業,加碼上游奶源,通過收購原生態牧業71.26%的已發行股份,公司于2020年錄得議價購買收益17.29億元,加大了2020年的凈利潤基數。但即便剔除這部分收益,飛鶴2021年業績增速較前兩年也明顯放緩(21.2%)。
奶粉大王的故事,講到頭了嗎?
“飛鶴奶粉折成公斤價,全世界最貴”
國產奶粉的產量正在下降。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液態奶、干乳制品產量分別增長9.68%、5.95%,但奶粉的產量僅增長1.76%。除了飛鶴之外,其他奶粉企業的日子也不太好過,澳優、雅士利、貝因美等企業業績增長都有所下降。
具體來看,2021年在飛鶴227.76億元的營收中,94.46%都是嬰兒配方奶粉貢獻,而年報中也表示營收增長是由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的增長所致。
這些年,飛鶴一直立足于高端市場。2015年,當國內市場還被外資高端奶粉所占據時,飛鶴董事長冷友斌就決定只專注高端奶粉,一舉砍掉了占其盈利80%的低端產品線,并斥巨資投入營銷環節,樹立飛鶴的高端形象。
而經過多年的營銷和品牌塑造,憑借“飛鶴奶粉,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這一廣告語,飛鶴的高端形象確實已經深入人心。2018年,飛鶴請來了章子怡擔任品牌代言人,更加凸顯品牌的高端形象。
據了解,近幾年,飛鶴的超高端產品飛鶴“星飛帆”和“臻稚有機”每千克的售價一路飆升,目前已經漲到450-500元,為全行業最高。2020年上半年,冷友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甚至直言:“飛鶴奶粉折成公斤價,全世界最貴。”他還稱,消費者的認知是“好的就是貴的,雖然飛鶴有200元以下的奶粉產品,但消費者已經不買了”。
中國奶粉之貴早已經成為行業共識。根據新加坡競爭局對各國奶粉消費均價的統計數據,我國奶粉消費均價約為250元/900g,比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等發達國家都高一截,且遠超150元/900g的世界平均水平。
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消費者經歷了三聚氰胺事件后,對便宜奶粉普遍心懷警惕,“貴就是好”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而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使得飛鶴奶粉的毛利率在一大票乳企中名列前茅。天府財經網注意到,2019-2021年,飛鶴的毛利率分別為70%、72.5%和70.3%,堪比白酒企業。
但業內人士認為,飛鶴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的高毛利率并非源自其產品品質,而更多在于成功的廣告宣傳與渠道推廣策略。數據顯示,2016年至2021年,飛鶴銷售費用從13.70億元激增至67.29億元,前幾年銷售費用率高達35%以上,最近3年雖有所下降,但也維持在29%上下。
這也意味著,消費者每購買一罐飛鶴奶粉,1/3的費用都是替飛鶴支付了廣告宣傳及推廣費用。而值得注意的是,與動輒數十億的銷售費用相比,飛鶴在研發投入方面卻少得可憐。
過去三年,飛鶴研發費用分別為1.91億元、3.16億元和5.21億元,2021年研發費用率只有2.3%,此前兩年不到2%。
但在宣傳上,飛鶴卻一直自稱為“乳制品行業的科研領頭羊”。在2020年5月接受媒體采訪時,冷友斌甚至稱“嬰兒奶粉里我們的研發費用投入絕對全世界第一”。但在同期內,雀巢集團2019年的研發投入已達到了124.1億元,接近飛鶴同年的營收(137.22億)。因此不知道冷友斌是如何得出上述結論的。
此外,飛鶴在其年報中并沒有公布科研團隊人數,也未列出過具體的研發計劃。也正因如此,不少人將飛鶴的高端奶粉稱為“智商稅”。
未來增長點在哪?
飛鶴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十分堪憂。去年10月以來,飛鶴股價從最高時的25.244元一路下跌至7.47元,跌幅達到70%。
不少觀點認為,飛鶴股價的一蹶不振,與去年6月8日冷友斌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的“自殺式”發言有關。當時冷友斌表示,2021年出生率有可能會有“斷崖式的下跌”,年輕父母擔憂疫苗對胎兒的影響,有可能6個月之內不會再去懷孕。因此,未來兩年會對飛鶴和行業形成非常大的挑戰。
此番言論發出后不久,飛鶴的股價便一路下滑。但事實上,冷友斌并非危言聳聽,國家統計局數據披露,中國出生率已經從2016年的12.95‰跌至2021年的7.52‰,新生兒數量由2016年的1786萬人下降到2021年的1060萬人,5年間降幅高達40%。
而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表明,2016-2021年期間,我國0至3歲兒童的數量由5090萬人下降至3710萬人,5年復合增長率為-7.8%。
從行業來看,隨著新生兒數量的大幅下滑,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消費群體正在不斷萎縮。但不同于伊利、蒙牛等產品品類豐富的乳企,飛鶴一直過于依賴嬰幼兒配方奶粉這一單一賽道。
因此,在萎縮的市場需求和不斷加劇的市場競爭下,飛鶴想要守住市場,就得不斷尋找到新的業績增長點。
去年5月,飛鶴宣布拿下羊奶粉企業小羊妙可,正式入局羊奶粉產業鏈。11月,飛鶴旗下的原生態牧業宣布擬以1.31億元,購買陜西綠能生態牧業奶山羊養殖設施、羊奶生產線,以及若干養殖場的土地使用權,借此二次布局羊奶粉市場。
但中國奶業協會原常務理事王丁棉曾表示,羊奶粉行業在2018年之前出現過發展的高峰期,市場增長率一度達到30%,但最近幾年已處于增長放緩階段。因此短期內,羊奶粉可能也將難以成為飛鶴新的增長點。
而未來,飛鶴要如何調整布局,才能守住“奶粉大王”的地位呢?天府財經網將持續關注。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