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百度總是起大早、趕晚集?快訊
不到一年時間,百度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截至發稿,百度總市值已不到375億美元。
文|陸知春
北京時間11月7日凌晨,OpenAI在洛杉磯召開了首屆開發者大會。大會公布了多項關鍵技術和產品更新,如發布的GPT-4 Turbo支持128k上下文,價格下降2/3;新推出GPTs,讓人人可定制化自己的GPT。
產品一經發布,在全球便引發巨大轟動。作為時下中文大模型發展效果情況測評基準的平臺,SuperCLUE發布了一份極具說服力的報告。報告顯示,GPT-4Turbo在中文通用大模型綜合性評測基準上,獲得了累計98.4的高分。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在指標中的八項基礎能力測試中,GPT-4Turbo均獲得了滿分。作為對比,當月國內最強大模型產品BlueLM獲得了66.84的分數。這一分數,比GPT-4Turbo要低30分以上。
這就是差距。
說句安慰人的話,GPT-4Turbo和國內中文大模型本就沒有可比性,它最大的對手是曾經的自己。從報告中看,GPT-4Turbo和GPT-4相比,進步也超過了10分。和更早版本的GPT-3.5相比,提升更在25分以上。
OpenAI公司CEO也對未來有更加積極的展望,其表示GPT-5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人腦作用的超級AI。
「數智研究社」發現,早在2022年,ChatGPT初次亮相時便引得全球關注,全球幾乎所有科技公司、芯片公司都想跟風獲得關注、市場份額。在國內如百度、科大訊飛、華為、商湯等公司發布大模型產品時,都公開列出了要超越ChatGPT的時間線。
但從目前看,還沒有哪家公司能追得上OpenAI。反觀國內,諸如百度,曾在ChatGPT發布后,于國內發布了第一個中文大模型產品文心一言,初次亮相時也引來了諸多期待。但一年來,文心一言雖然已迭代至4.0版本,但不僅被商湯Sensechat3.0反超,也被vivo的BlueLM大模型反超,領先地位已不復存在。
更慘的是,與最初對標的ChatGPT的差距越來越大。報告顯示,文心一言4.0取得了61.81的分數,與GPT-4Turbo的差距超過35分。若把時間線拉長,GPT4與文心一言3.0的差距更大,文心一言3.0版本甚至沒有進入10月份榜單。
如此來看,在AI大模型于全球“橫行其道”時,百度率先在國內發布首個中文大模型,在搶得先發優勢的情況下,目前百度似乎已經丟掉了先發優勢,且在一眾國內大模型產品中位居中游,似乎已毫無特色可言,用“起了個大早,卻趕了一個晚集”來形容也不為過。
資本市場上,投資者似乎也對百度失去了耐心?!笖抵茄芯可纭拱l現,在2023年3月16日,李彥宏發布文心一言1.0版本后,百度(NASDAQ:BIDU)股價曾飆漲至160美元/股的高點,但隨著時間推移,百度股價在震蕩中走低,11月1日,百度股價盤中觸及103.32美元/股的低點。不到一年時間,百度市值超過200億美元。截至發稿,百度總市值已不到375億美元。
搜索起家,但已丟掉壟斷地位
2023年4月,百度丟掉了中國第一大桌面搜索引擎的地位。這一消息,當時沖上了微博熱搜的榜一。
很多人可能還不太愿意相信這個事實。但據知名網站流量分析網站StatCounter的數據顯示,當月微軟必應的搜索引擎市場份額達到創出歷史新高的37.4%,而百度份額僅剩下不到27%。當然,后面還有搜狗、好搜、Yandex和谷歌的一部分市場份額。
警鐘已經敲響,百度搜索引擎市場份額被蠶食,已是不爭的事實。有些執拗的擁鼐,甚至不愿相信這個數據統計的精確性。
但有將搜索引擎從百度轉移至必應的讀者在微博上分享稱,使用必應后。不管使用手機還是網頁版,都不會再有下載APP的指引脅迫。同時,兩側邊欄沒有了亂七八糟的熱搜和廣告。最值得一提的是,搜索精確程度更精準,頁面顯示也更干爽一些。
好吧,即使諸位不愿相信百度搜索丟掉搜索壟斷地位的事實,也應該意識到,百度已經不是互聯網流量的第一入口,也不再是流量的匯集地和分發中心。百度搜索被各種內容APP分流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尤其是騰訊旗下的微信公眾平臺和視頻號、字節跳動旗下的頭條號和抖音,都已經成為一個個巨大的信息孤島。
尤其這兩大平臺攜圖文和視頻這兩大內容展現形式,擁有更全面、豐富的內容,用戶也更愿意將時間傾注在這些平臺上,這也使得騰訊系、字節系的內容池子越來越深。
有了更深的內容池子,騰訊和字節也都開始在搜索上發力。微信推出微信搜索、微信指數,字節推出頭條熱榜,抖音熱榜等。當越來越多的內容搜索習慣和頻次發生在這些平臺上時,百度在與騰訊系、字節系產品的用戶時間爭奪戰中,越來越沒有競爭力了。
究其原因,百度的搜索和競價廣告的營收模式息息相關,而二者則天然是矛盾的。在PC互聯網時代,用戶沒得選。但移動互聯網迅捷發展至今,內容碎片化、垂直化,在內容被各類APP分流后,百度的內容不再擁有優勢,沒有優勢之后,用戶就不再忍受蠻橫的百度廣告了。
同時,市場上也對目前百度“一搜都是百家號內容”極力吐槽。從產品邏輯上看,百度希望把更多的流量導流給百家號,希望借此形成流量閉環,這也就導致百度百家號的文章并不是以內容的優質程度作為排序的唯一指標,反倒是很多質量很差的文章獲得了非常大的閱讀量。
如此一來,體驗下滑,用戶在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時甚至會刻意跳過百家號。本來百度搜索引擎的市場在縮減,能夠給百家號主的流量扶持和收益本就不高。如此多重打擊,創作者出逃百家號,普通搜索用戶也在逃離百度搜索引擎,轉投其他垂類平臺去搜內容和攻略。
自動駕駛,領先優勢也不大了
11月6日,百度發了一封內部信。
“老人”、曾參與籌建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的李震宇被調崗出任CEO助理及集團科技倫理委員會主席一職,不再擔任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的負責人。繼任者為原向李震宇匯報的自動駕駛事業部總經理王云鵬。
公開資料顯示,李震宇是目前百度自動駕駛業務資歷最深、任期最長的高管。李震宇的職位變動,可能又是百度對于自動駕駛業務調整的又一個預兆。
要知道,在6月,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下屬的業務部門智能交通事業部被并入了百度智能云事業群。業務調整后,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的核心業務就只剩下自動駕駛事業部和智能汽車事業部兩大業務部門。
據《晚點LatePost》等多方信息源表示,在業務線調整重組和部門負責人調整變動后,百度智能駕駛業務群組還會繼續調整。究其原因,和每年數十億、幾十億的虧損息息相關。這也意味著,百度在自動駕駛方向的戰略布局將繼續搖擺不定。
追根溯源看,從2013年開始,百度即上馬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到2015年,百度副總裁王勁甚至牽頭將自動研發技術組組建自動駕駛事業部。這一年,百度成為全球搜索廣告收入第二高的企業,僅次于谷歌??克阉鲝V告就能過得十分滋潤的百度,能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做投入就已難能可貴。
但2016年發生的魏則西事件,成為百度競價廣告市場縮減的一個轉折點。此后,百度也曾發力本地生活,推出糯米和百度外賣。但最終都以退出市場競爭而告終。唯有自動駕駛業務部門一直在變動和革新中留存至今。
組建自動駕駛事業部的王勁將組織目標定在開發無人車上,最終實現顛覆出行行業,重塑出行方式的宏大目標。后來,王勁也曾努力推動希望百度自動駕駛業務以10億美元的估值,成為百度旗下的一家獨角獸企業。但這一計劃最終夭折。
后來,加入百度出任百度總裁兼COO的陸奇又調整了自動駕駛業務部門,重組了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并出任負責人。王勁遂辭職。陸奇上任后,百度也推出了Apollo計劃,宣告了對外開放自動駕駛技術,提供給車企、汽車供應鏈企業使用,百度希望借此出售車載助手、高精地圖等服務。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由此轉型成為供應商。
好景不長,陸奇于2018年7月宣布不再擔任百度集團總裁兼COO。2019年7月,陸奇不再擔任百度集團副董事長,正式離開百度。
陸奇之后,李震宇則提出了在無人駕駛前景還不明朗的處境中,希望在商業化上實現突破。具體業務方面,李震宇治下的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轉型自營無人出租車,并以小度車載助手、高精地圖等智能車聯業務和車路協同的智能交通業務形成該事業群組的商業化布局。
但三大商業化業務中,僅有車路協同的智能交通業務曾給百度帶來商業化希望,因為TOG屬性較高,起初如給各地政府改造、建設道路傳感設備等帶來了較多收入?!锻睃cLatePost》曾報道稱,最初兩年營收增速曾達到100%,但后續因業務收入質量不高,于2023年6月該業務組被并入智能云事業群組。
智能交通業務被轉并,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就剩下智能車聯業務和以量產自動駕駛汽車并希望自營的蘿卜快跑出租車業務。
據悉,百度于2017年即開始組建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方案的業務,但受制于巨額投入和短期難以實現盈利等多方面原因,百度在2019年底大幅收縮了該業務的規模。2020年,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等產品瘋狂熱銷,國內諸多車企、新勢力等開始學習特斯拉模式,便重新將自動駕駛提上議程,諸如華為、毫末智行、商湯等公司也在這一年找到了自己的核心車企客戶。而百度,則又一次主動丟棄了自己積累的技術優勢、先發優勢。目前,僅有百度投資的極越01搭載著百度的自動駕駛系統。
另外,百度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蘿卜快跑在車隊規模、訂單量上均領先于其他對手,在全球也是第一梯隊的玩家。但這一產品目前還沒有真正大規模地投入運營,想要實現大規模的商業化,或許還需要時間。
從大環境上看,全球不管是科技公司,亦或是車企,都在降本增效中縮減開支。百度也概莫能外。所以,對于目前還需要大規模投入的自動駕駛業務,百度后續還會怎樣給予支持,還需要李彥宏等高層領導的綜合考慮。但從2021年出任百度CFO的羅戎來看,各業務都要盡可能獲得商業回報,一下子把壓力給到了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的身上。
但2023年,隨著OpenAI的“一聲槍響”,百度迫切發布文心一言大模型產品。這家擁有技術開發基因的科技公司,集中力量想要抓住AI大模型的機會。而AI大模型更需要無盡資金的投入支持,這甚至需要比自動駕駛還要投入更多資源。如此一來,還有多少資金能給到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呢?
在「數智研究社」看來,百度自動駕駛業務的產業化能力本身需要大投入和大支持,但因為一直在戰略上舉棋不定,定位從供應商到自造車,后來又把合資的集度還給吉利又更名為極越,自己則學華為去做賦能。而在大模型大火后,百度積累的技術優勢、里程優勢等都成為夢幻泡影。戰略的搖擺不定,加上一號位主管的頻繁變更,讓多年積累的優勢已不再明顯。
社區上有投資者提問說,為什么百度總是能起個大早,卻總是趕一個晚集?有業內人士稱,其主要原因是百度在還沒有“建立起足夠競爭護城河”前,就已經開始其他業務了。
時移世易,百度在時代洪流中名聲依舊,但能量早已大不如前。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