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科技吸金能力下降,投資人加速套現離場快訊
其中,中國廠商出貨份額超60%,而石頭科技(688169.SH)、科沃斯(603486.SH)、小米(01810.HK)等8家中國企業成功殺入全球前十名單。
作者 | 謝春生
主編 | 蘇淮
中國服務機器人出海行至途中。
6月25日,IDC發布的《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市場季度跟蹤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出貨量達4554萬臺,同比增長11.1%;其中,中國廠商出貨份額超60%,而石頭科技(688169.SH)、科沃斯(603486.SH)、小米(01810.HK)等8家中國企業成功殺入全球前十名單。
該榜單顯示,石頭科技2024Q1出貨量位列中國廠商榜首,同比增長18.3%。得益于海外市場的強勢表現,石頭科技整體營收也水漲船高。
天眼查及財報數據顯示,一季度石頭科技實現營收18.41億元,同比增長58.69%;歸母凈利潤3.99億元,同比增長95.23%。
雖然戰績亮眼,但仍未能阻止高管和股東的減持步伐。6月15日,石頭科技發布公告稱,全剛、錢啟杰、孫佳、張瑞敏、王璇等一眾董監高,將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
圖片來源:石頭科技公告
就在前一天,石頭科技實控人昌敬亦通過詢價轉讓減持1315793股股份,持股比例從22.10%減少至21.09%。
源媒匯發現,石頭科技創立初期的注冊資本為20萬元,其中昌敬認繳出資12.24萬元,占股61.20%。至上市前夕,即2018年1月,石頭科技注冊資本增加至1000萬元,昌敬出資額達到309.9157萬元,持股比例變為30.99%。隨著石頭科技的成功上市,昌敬的持股比例變為23.24%。
不過,石頭科技上市解禁期結束后,昌敬曾發起多次減持。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今,其已累計減持石頭科技獲益近9億元,持股比例變為21.09%。按照當前市值來估算,昌敬持股市值超百億元。
換言之,創業十年、累計投資300余萬的昌敬,加上減持以及在手股份,狂賺3600倍。
除了昌敬,石頭科技第三、第四大股東Shunwei Ventures III(Hong Kong)Limited(下稱“順為”)、丁迪也于4月19日同時進行減持。
據公告顯示,順為自2023年開始便陸續減持石頭科技,而丁迪也分別于2021年及2023年先后進行減持,二者的持股比例分別從6.09%、5.93%減少至4.91%、4.79%。
圖片來源:石頭科技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與順為一樣,同為小米系的另一家公司天津金米,2023年也曾對石頭科技有過不同程度減持。
日前,源媒匯就減持等問題向石頭科技方面詢問,對方表示,都屬于合法合規的正常減持,但一切以公告為主。不過,源媒匯注意到,石頭科技實控人昌敬在減持后的兩天,承諾未來六個月內不再減持。此外,石頭科技也在以集中競價的方式回購股份。
外界好奇,業績向好的石頭科技,緣何會屢遭減持?
01
從憑小米發家到與小米決裂
成立于2014年的石頭科技,是最早一批小米生態鏈成員。公司2016年推出首款為小米定制、代工的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憑此一炮而紅。
圖片來源于小米商城
聲名大噪的石頭科技,在營收和凈利潤上也迎來大幅上漲。財報顯示,2016至2018年間,石頭科技分別實現營收1.83億元、11.19億元、30.51億元;歸母凈利潤-0.11億元、0.67億元、3.08億元。其中,小米貢獻營收占比分別為100.00%、90.36%和 50.17%。
首款定制產品大獲成功的同時,石頭科技便意識到低毛利的貼牌代工終將不是長久之計。2017年9月以及2018年3月,石頭科技先后推出兩大自有品牌——石頭智能掃地機器人和小瓦智能掃地機器人。
2019年后,“去小米化”在石頭科技內部逐步提上日程。不過,這樣的操作也“觸怒”了小米,原先由石頭科技代工的米家智能掃地機器人業務,開始流向追覓科技等新興小米生態鏈企業。2020年上市前夕,石頭科技與小米的切割進一步提速,截至2021年,公司的小米代工業務占比已不足2%。
從結果來看,雖然“去小米化”對石頭科技的基本盤并未產生實際影響,但其營收、凈利潤增幅均有所放緩。甚至,2022年石頭科技的凈利潤同比出現下滑。
連續數年的增幅放緩魔咒,一直到2023年才被打破。
財報顯示,2023年石頭科技實現營收86.54億元,同比增長30.55%;歸母凈利潤20.51億元,同比增長73.32%。營收和凈利潤的大幅上漲,主要得益于石頭科技多款新品上市,以及海外市場的增長。
從海外業務來看,2023年石頭科技實現境外收入42.29億元,同比增長21.42%。同時,IDC數據顯示,2023年石頭科技掃地機器人分別在北歐、德國、韓國、土耳其等多個市場銷量第一;北美市場銷量位居第二。
圖片來源:石頭科技2023年年度報告
02
“硬剛”海外巨頭iRobot
海外市場的成功,與石頭科技早年的“生而全球”定位有莫大關系。
早在2017年,石頭科技便踏上了“出海”征程。彼時,海外掃地機器人市場仍被美國品牌iRobot牢牢占據,尤其是在2017年,iRobot全球出貨量一度達到2000萬臺。
圖片來源于iRobot官網
石頭科技意識到,想要正面與iRobot“硬剛”毫無勝算,于是選擇從細微處尋找突破。彼時,石頭科技通過大量走訪獲悉,美國用戶普遍存在墻角難清潔的困擾,由此入手推出針對性極強的創新型新品。
產品層面雖有所突破,但礙于iRobot強大的線下渠道,石頭科技在美國首戰未能告捷。轉機出現在2018年,彼時美國用戶選購習慣從線下轉移到線上,為尚無根基的石頭科技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彎道超車機會。
2018年,石頭科技在亞馬遜(NASDAQ:AMZN)美國站上線,并于第二年實現該站線上銷售4000萬元,同比增長8倍,成功撬動美國市場。反觀iRobot,2020年才開始攜手亞馬遜欲分羹線上,但早已錯失先機。
為了進一步搶占海外市場,石頭科技堅持從用戶痛點出發,用技術創新博取用戶歡心。譬如,針對有寵物的家庭,石頭科技開發出了具備避障功能的掃地機器人產品。恰恰是通過這些細微處的痛點創新,讓石頭科技在巨頭眼皮底下硬生生撕開一個口子。
Wind數據顯示,2019至2023年,石頭科技海外業務收入從5.81億元上漲至42.29億元。截至2023年,石頭科技的高端產品已遠超iRobot。
魔鏡數據顯示,2023年,在美國市場上,石頭科技的高端產品的市占率已達到57%,遠超iRobot的26%。
美國市場的成功突圍,讓石頭科技信心倍增。借助亞馬遜的線上渠道,公司逐步向歐洲、亞太等全球市場躍進,至今其產品已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亞馬遜等線上平臺業務逐步趨于平穩后,石頭科技又再次動起了海外線下渠道的心思,其一邊攜手海外各地本土經銷商,先后進駐BestBuy、Walmart、Sam’sClub等線下渠道,一邊又在各個重要區域設立海外分公司。
2023年,石頭科技再度殺入iRobot的大本營——正式進駐美國線下實體連鎖零售渠道Target的180 多家門店。
與巨頭iRobot鑾戰的同時,國內大批頭部智能掃地機器人廠商也開始涌向海外市場,曾經勢單力薄的石頭科技,有了同胞們的助陣,中國智能掃地機器人在全球出貨量快速攀升。
據IDC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市場出貨量為1852萬臺,銷售額為78億美元。其中,中國廠商出貨量約690萬臺,占全球出貨量約37%。
03
轉戰新能源汽車不溫不火
國內智能掃地機器人廠商的蜂擁而上,讓本無波瀾的海外市場開始暗流涌動。
最直接的改變,就是新品迭代周期越來越快。往常一款新品能夠抗打3-5年,之后降至1-2年,如今一款新品的抗打周期長則半年、短則三五個月。局部微創新+推新品,也成為了石頭科技等一眾國內廠商搶占海內外市場,以及維持營收上漲的關鍵秘鑰。
頻繁推新的背后,帶來的是營收成本與研發投入的快速上漲。財報顯示,2023年石頭科技產生營業成本38.83億元,占總收入比例達45%,同比增長15.44%。其中研發投入6.19億元,同比增長26.69%。
加大研發的同時,石頭科技也欲擺脫早期過度依賴“委外加工”的生產模式。財報顯示,2016至2018年間,石頭科技對欣旺達(300207.SZ)的委托加工采購額分別為0.53億元、3.31億元以及9.85億元,占其委托加工采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99.68%、100.00%和98.80%。
為了分散風險,之后數年,石頭科技的委外代工業務由欣旺達一家轉向多家,但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過度依賴問題。
2023上半年,石頭科技自建工廠開始投產,生產模式也由早期的全委托代工,轉為以自主生產為主、委外加工為輔的方式。
GIF截取于石頭科技微博
生產模式的轉變,預示著石頭科技從輕資產轉向重資產運營,側面也加劇了其潛在風險。諸如,可能存在制造中心運營能力不足、質量水平未達到預定計劃、生產交付不及預期、招工難等風險。不過長遠來看,尤其是在智能清潔機器人從“卷技術”轉向“卷價格”的趨勢下,自主生產或有利于企業實現提質增效,為價格戰提前預備彈藥。
此外,源媒匯注意,在主營業務重押出海之外,石頭科技及其創始人昌敬也低調布局“新業務”。
2021年,昌敬創辦上海洛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極石汽車主體),押注新能源汽車賽道,并在短短3年內完成6輪融資,其中不乏騰訊資本、紅杉中國、IDG資本、高榕創投等知名投資機構。
2023年,極石汽車旗下首款車型極石01面世,主打大型SUV,之后鮮有消息傳出。在新老勢力環伺下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后入局的極石汽車顯得有些許不溫不火。
對于造車初衷,昌敬曾多番公開表示,是出于個人興趣愛好。不過,從造車的時間節點來看,彼時石頭科技恰好上市一周年,昌敬此舉或是為了對沖風險,尋找更安全的著陸方式。
除此之外,2023年上旬石頭科技也悄然推出洗烘一體機,一度被業界視為其謀求第二增長曲線的關鍵之舉。財報顯示,2023年石頭科技其他智能電器產品實現銷售量為256317臺,實現營收5.54億元,占總營收不足7%;整體上看,其新產品營收規模尚小。
從“卷內銷”到“海外拼刺刀”,國內智能掃地機器人生態正在快速由藍海切換至紅海。市場的不斷變幻,與后來者的不斷涌現,尤其是脫離小米生態鏈后,外界對“掃地茅”石頭科技的預期也出現了大幅下降。這一點,在二線市場表現得頗為直接。
截至7月10日收盤,石頭科技報收367.66元/股,市值約500億。但比起2021年的高位,幾近腰斬。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