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國際離“拐點”還有多遠?觀點
根據金蝶國際最新發布的業績報告,一方面,從其營收結構來看,金蝶國際已成功由傳統軟件供應商轉型為云服務提供商,2024年云服務收入占比高達81.6%;然而另一方面,自2020年云業務首次占據營收過半以來,金蝶國際便陷入持續虧損的局面,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其凈虧損1.42億元,過去五年累計虧損接近14億元。
金蝶國際的云轉型已進入深水區。
根據金蝶國際最新發布的業績報告,一方面,從其營收結構來看,金蝶國際已成功由傳統軟件供應商轉型為云服務提供商,2024年云服務收入占比高達81.6%;然而另一方面,自2020年云業務首次占據營收過半以來,金蝶國際便陷入持續虧損的局面,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其凈虧損1.42億元,過去五年累計虧損接近14億元。
在年報發布后的業績會議上,金蝶國際管理層預計,2025年金蝶國際將實現盈虧平衡,且云業務的盈利能力將持續改善。這一盈利時間表與公司董事會主席、CEO徐少春早在2023年8月給出的預測一致。隨著2025年已經過去超過20%的時間,金蝶國際是否能夠達成這一目標仍有待驗證。
財報公布后,多數券商給予金蝶國際買入或增持評級,但資本市場并未表現出相應的熱情。年報發布次日,金蝶國際股價上漲,但很快又回落。截至3月20日,金蝶國際收跌8.35%至14.26港元/股,較2021年2月盤中最高點39.5港元/股已下跌六成,最新市值約為506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財報披露后的首個交易日,金蝶國際便遭遇非執行董事董明珠的減持。根據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3月18日,董明珠以每股平均價15.35港元的價格場內減持10萬股,涉及資金約為153.5萬港元。減持后,董明珠最新持股數量為30萬股。
顯然,對于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的金蝶國際而言,講述一個新的故事,給予資本市場新的預期至關重要。
5年累虧近14億元
根據徐少春在最新財報會上的表述,金蝶云轉型已經成功,下一個目標是AI轉型。
徐少春是金蝶國際的靈魂人物,早在1993年就與合作伙伴在深圳創辦了金蝶軟件,以財務管理軟件起家。此后,在財務軟件界,金蝶軟件與1998年由王文京在北京中關村創立的用友網絡并駕齊驅,被譽為“北用友,南金蝶”。
不過,自1996年開始,在跨國軟件巨頭SAP、甲骨文(Oracle)等相繼進入中國市場后,ERP(企業資源計劃)概念開始普及,國內廠商被迫轉型轉型。1999年,金蝶推出全國首款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三層架構ERP系統金蝶K/3,進入了ERP的軟件時代。
2001年,金蝶國際登陸港交所,并在2011年踏上了繼Windows財務軟件與ERP轉型之后的第三次重要轉型之路。
還有一個至今仍被不斷提起的關鍵時刻:2014年的金蝶21周年慶上,徐少春化身為海盜船長,揮起錘子親手砸掉服務器,正式宣布成立“ERP云服務事業部”,這是金蝶國際“云轉型”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此后,金蝶國際的業務重心發生了顯著變化。2020年,云服務業務占比首次超越了傳統的ERP業務,成為業績新引擎。然而,伴隨著這一轉型的深入,金蝶國際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從財務數據來看,自2020年金蝶云業務超越ERP業務以來,公司的盈利狀況開始承壓。2020年至2023年間,金蝶國際連續四年錄得歸母凈利潤虧損,累計虧損額超過12億元。
近五年金蝶國際凈利潤及增長率趨勢圖 數據來源:Wind 制圖:馬云飛
同樣值得注意的指標是毛利率。2020年之前,金蝶國際的銷售毛利率始終穩定在80%以上。然而,2020年至2023年間,金蝶國際毛利率卻出現了驟降,分別為61.85%、63.09%、61.61%、64.17%。
云轉型結局如何
從2014年宣布成立ERP云服務事業部,到此前宣布云轉型已經成功,金蝶國際已經走了10個年頭。當下,金蝶國際云轉型成色究竟如何,可以在財報中窺探一二。
根據金蝶國際2024年年報,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約10.2%至62.56億元。其中,金蝶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3.4%至51.07億元,占集團收入的81.6%;ERP業務及其他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1%至11.49億元,占集團收入的18.4%。
然而,從盈利表現來看,云服務業務承壓仍是金蝶國際整體虧損的核心癥結,2024年,集團整體凈虧損1.42億元,與上年同期的2.1億元虧損相比,虧損幅度收窄了32.3%。盡管看到了盈利的希望,但虧損的來源正是云轉型。其中,云業務的分部經營虧損經營虧損為2.41億元。
產品層面,金蝶云蒼穹和金蝶云星瀚面向大型企業客戶,金蝶云星空面向高成長型的中型企業,金蝶云星辰則面向小微企業。2024年,蒼穹和星瀚合計錄得營收13.04億元,同比增長32.9%,凈金額續費率(NDR)為108%。雖然目前金蝶國際大企業客戶增速較快,該板塊客戶數量金蝶國際并非具體披露。
相比之下,中端市場是金蝶國際的基本盤。金蝶云星空21.53億元的營收占云業務總盤42%,增速為10.3%。值得一提的是,在SaaS中NDR是客戶留存率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認為NDR在120%以上為優秀,100%以上為及格一般而言,若NDR低于100%,意味著企業正在從當前客戶群中失去收入,而當前金蝶國際該板塊的NDR為95%。
除此之外,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的續費率也不算理想。雖然金蝶云星辰營收有著近71.8%的爆發性增長,但NDR為93%,而在年報中,金蝶國際亦未披露金蝶云星辰的客戶數量。
“AI+海外”能否成就新故事
金蝶國際迫切需要新敘事。
“我們已經制定了‘ALL IN AI’的戰略,目前公司產品、業務運營等都在持續引入AI的能力,今年公司將持續加大AI方面的投入,并進行大量的AI化改造,即把金蝶的業務加入AI的能力。”在最近的業績發布會上,金蝶國際總裁章勇對外稱,“未來我們希望AI成為金蝶一個核心的能力”。
早在2024年初,金蝶國際就已明確表示,在未來三年內將以AI為優先發展方向。自此之后,無論是在行業論壇還是其他公開場合,AI都成為了金蝶國際敘述中的核心主題。
不可否認的是,對于像金蝶這樣的企業軟件服務提供商來說,無論是出于主動追求創新還是應對市場趨勢的被動選擇,結合AI大模型,講述一個關于技術革新與價值創造的新故事,已經成為行業的必然走向。
徐少春則更為樂觀地論斷,SaaS行業正迎來重構,黃金十年已經來臨,“2025年,金蝶將開始全面轉型為企業管理AI公司。”
除了押注AI,為了尋找更多增量市場,“出海”也是金蝶國際給出的主要答案。根據金蝶國際高層在業績會上表述,2025年是金蝶海外業務快速發展的一年,2024年公司已經在東南亞布局,開設了新加坡數據節點,同時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和印尼開設分公司和辦事處。
除了東南亞市場,金蝶國際還在拓展中東版圖。
2月下旬,金蝶國際官方宣布成立卡塔爾公司,進軍中東市場。實際上,早在2023年12月,金蝶國際就曾宣布與卡塔爾投資局(簡稱QIA)達成最終協議,QIA將投資約2億美元作為對價,認購金蝶根據一般性授權發行的普通股,交易完成后,當時約占金蝶總普通股的4.26%。
從財報數據上看,金蝶國際出海的增速顯著,2024年,金蝶國際海外營收為6986萬元,相比2023年的4276萬元增長了63.37%,但僅占集團總營收的1.12%。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