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仰天和SHEIN的“逃離計劃”快訊
有一群中國企業家正忙著“逃離中國”。
有一群中國企業家正忙著“逃離中國”。
根據微信搜索數據顯示,10月18日,“移民”的微信指數日環比一度飆升1156.66%。
與此同時,中國有一批“問題企業家”也先后曝出離開中國的新聞,威馬創始人沈暉跑路海外、碧桂園的創始人父女出國、許家印前妻已在境外……
就連最近風頭正熱的中國出海獨角獸公司SHEIN也卷進了這場爭議。
CNBC最新報道指出,當CNBC詢問副董事長馬塞洛·克勞爾(Marcelo Claure),“SHEIN是不是一家中國公司”時,克勞爾居然回答,“不知道”。
克勞爾還表示,“多年來,我一直在投資全球公司,我認為Shein可能是我參與過的最全球化的公司。”
這種模棱兩可的回答背后,意味深長。
畢竟,早在2022年初,路透社就曾報道SHEIN或已將公司控股主體變更為新加坡公司,其創始人許仰天或已獲得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就連職場社交軟件Linked In上,SHEIN也早已將公司總部的地址修改為新加坡。
如今,SHEIN也未能澄清許印天是否仍是中國的公民,但承認了其目前“居住在新加坡”。
頻繁發生的變動、外媒對SHEIN的一系列跟蹤報道,都反復在印證另一個傳聞“SHEIN準備赴美上市,計劃最早2024年IPO”。
在《灣流經濟評論》看來,SHEIN很可能成為下一個“逃離中國”的企業。畢竟,在如今的市場環境和中美地緣政治競爭的背景下,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會面臨更為嚴苛的審查,即便上市,中概股也不被看好。
換句話說,如果SHEIN想要赴美上市,那就不得不盡快“洗刷”掉它身上的“中國基因”,否則赴美上市困難重重,估值也大打折扣。
留給中國企業的,只有“去”和“留”兩種選擇,沒有折中方案。
許仰天的“逃離計劃”
許印天帶著SHEIN一起“逃離中國”,似乎早有痕跡。
其實早在2019年,SHEIN就在新加坡注冊了總部,并于同年注銷了在SHEIN在中國的主營實體——南京領添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同時,SHEIN還把商標和廣州公司的擁有權轉讓給新加坡的新公司ROADGET BUSINESS PTE. LTD。
注意,這不像蘋果、微軟、谷歌等跨國公司在新加坡建的區域總部,而是唯一的全球總部。
搬家之后,SHEIN的目標是將新加坡員工數量增加3倍。因此,截至2023年8月底,SHEIN在新加坡LinkedIn頁面上仍有141個職位空缺。
創始人許仰天這邊,在2017年到2021年已經全部注銷了他擔任法定代表人的7家國內企業,隨時準備離開中國。
路透社的報道佐證了這一情況。2022年1月,許仰天正在考慮變更國籍,為海外IPO鋪平道路。盡管,SHEIN對這一消息曾給予否認,但路透社所提供的一份文件來看,至少如今許仰天已擁有新加坡永久居民的身份。
根據新加坡政策,申請新加坡國籍的前提是成為永久居民兩年后。因此,目前還不能排除更改國籍的可能性。
迄今,SHEIN也沒有澄清其創始人許仰天是否仍是中國公民。
圖 | 企查查上許印天的關聯企業大多已注銷
眼下,無論許印天有意逃離,還是被迫撤離中國,保留新加坡永居居民身份,都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唯一有時間截點的一件事是,SHEIN需要盡快定好上市的時間節點和上市地點。
彼時,疫情蔓延,全球停擺,SHEIN憑借線上、低價、國內完備供應鏈等優勢實現逆勢增長。2020年,SHEIN營收接近100億美元,實現連續8年超過100%增長。此后的每年,幾乎都能聽到SHEIN上市的傳聞。
截至目前,SHEIN已經完成4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0多億元)左右的融資,最近一次是2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泛大西洋資本、阿聯酋和沙特主權財富基金。
目前,SHEIN的估值在660億美元,雖然比不上去年巔峰時期的1000億美元,但也不算低。
圖 | 南方都市報上對SHEIN十年融資歷程的統計
如此高的估值,投資者自然急于套現離場。SHEIN,必須上市。最近的一次是2023年6月份。當時,消息人士在微博發布消息稱:SHEIN已經秘密向美國有關方面提交材料,申請赴美上市。
但橫亙在SHEIN面前的難題是,在中美地緣政治競爭背景下,中國企業想要赴美上市,將面臨非常苛刻的審查。這正是SHEIN極力減少身上中國元素的主要原因。
“#shein已秘密交表到美國上市#”的話題,還一度沖上微博熱榜。
其實,創始人打算更改國籍,早早將總部搬遷到新加坡都是前菜。SHEIN還有比這更引發爭議的做法。
一揮而就
效率,是SHEIN能從眾多中國出海公司中脫穎而出的“秘訣”。無論是服裝的上新速度,還是出海的布局速度,SHEIN都很快。
更不用提“逃離中國”,按SHEIN的行事作風,很可能把所有“中國基因”清除后,就會即刻宣布上市。
舉個例子,來解釋SHEIN的“快、準、狠”。
東南亞曾是SHEIN的心頭好。2021年,SHEIN計劃在馬來西亞設立專門服務當地消費者的獨立站,并加強在東南亞的布局。結果同年7月,由于“本土主義觀念比較強”,SHEIN就退出了印尼市場,再愛也不回頭。
現在看來,SHEIN似乎有種未卜先知的能力。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底,印尼宣布《2023年第31號貿易部長令》,禁止社交媒體平臺從事電商交易業務。
在不帶社交功能的電商平臺,也為跨境商品劃定了100美元的最低單價。這對于追求極致性價比的SHEIN來說,無疑是致命一擊。好在SHEIN撤得早,不跟人家玩了。
東南亞之后,SHEIN立馬把目光轉向拉美。2023年以來,SHEIN在這里打了一場接一場的閃電戰。
2023年1月,SHEIN挖來軟銀集團前首席運營官,被視為孫正義接班人的克勞爾,任命其為拉美地區董事長,負責公司的巴西業務,就在這一刻SHEIN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
克勞爾是個值得一提的人物。
他出生于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后移居美國;之前創辦的企業Brightstar,在拉美地區做過無線配件分銷,后來成為摩托羅拉在拉美最大的分銷商之一;之后成為孫正義的副手之一,關注的是巴西、墨西哥市場。
可以說,克勞爾是一個最熟悉拉美市場的行業翹楚,和SHEIN開拓南美市場一拍即合。
克勞爾入職后,就開始緊鑼密鼓的工作。2023年4月份,SHEIN與巴西圣保羅工業聯合會達成協議,承諾向巴西勝負投資7.5億雷亞爾(約合人民幣10.98億元),并在未來3年內將組織的2000個成員拓展為集團的供應商,預計為當地創造超過10萬個就業崗位,產品面向巴西和拉美地區銷售,并計劃在2026年底實現巴西約85%的銷售額來自當地制造商和銷售商。
簡言之,SHEIN希望把中國的供應鏈模式搬到巴西。
當世人剛開始關注SHEIN時,人家已落旗布陣,除了建設供應鏈,SHEIN還在拉美地區舉辦多個文化活動,并與IP聯名,吸引年輕消費者的注意力。一套組合拳下來,SHEIN已經在拉美站穩腳跟。
就前段時間,克勞爾還升職了,成了SHEIN集團副董事長。
無處不在的“二選一”,SHEIN早就給出答案
SHEIN為何在時間上早早安排,動作上也如此迅速利落呢?這家地道的中國公司,到底為什么?
實際上,SHEIN內憂外患。打磨多年的低價優勢,正在被加速分解。
一方面,互聯網營銷成本在攀升。
早些年,SHEIN幾乎是開社交營銷先河,與KOL合作,抓住了流量紅利。當時只要贈送產品,海外的素人網紅就可以免費為SHEIN制作開箱視頻。這也是早期SHEIN低成本營銷的奧秘。
但這兩年來,行業玩法越來越透明,海外的小姐姐也開始明碼標價,導致SHEIN營銷成本上升。從宏觀層面上看,2013年,海外電商平臺的獲客成本平均為4.5美金/用戶,目前已經到了40美金/用戶,幾乎是以前的10倍。
另一方面,SHEIN遇到了強大的國內同行。但近年來,在Temu為首的同行沖擊下,不僅營收增速同比正在放緩,利潤也在下跌。2023年5月的新一輪融資中,Shein的最新估值為660億美元,縮水了1/3以上。
Temu的逐步強大,讓SHEIN在發展路上平添一層障礙。在一些同品類商品上,Temu的商品價格可以做到比Shein和亞馬遜便宜一半甚至更多。
對此,SHEIN首先從內部下達了“嚴禁令”,將對跳槽Temu的員工永不錄用,然后要求同時和Temu與SHEIN合作的供應商“二選一”。
今年年初,外媒曝出Temu指控SHEIN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佐證了以上的傳言。報道指出,SHEIN使用獨家協議和罰款阻止供應商與Temu交易,逼迫商戶在SHEIN和Temu上進行“二選一”。
要知道,這在國內市場,“二選一”是早就會被相關反壟斷政策“一窩端”的。
無論哪種情況,都能看出SHEIN已處于十分焦灼的階段,必須開拓一片新天地。這也成為了它今年開始加速“逃離中國”的原因之一。
為了能盡快獲得海外力量的支持,SHEIN在新疆棉問題上所表現出的態度也很值得玩味。
美國從2021年開始禁止進口新疆棉產品,逼迫多家跨國公司表態。今年,美國國會也開始調查SHEIN的“新疆棉”使用情況,彭博社也對其運往美國的服裝進行了測試,發現其中一些服裝的確是用新疆棉制成的。
要知道,大部分國產服裝都是由新疆棉生產的。擔心出口困難,導致SHEIN不得不把“國產棉的商品”在今年5月逐步下架,且在6月中旬暫停了銷售,然后發表了一個公開聲明:“承諾在生產中不再使用中國棉花”。
此外,還有SHEIN一直被美國所詬病的勞工問題。SHEIN早期的供應鏈集中在廣州番禺,城中村集聚了成百上千個制衣廠,從檔口批發、淘系生意再到如今的跨境電商,番禺一帶的制衣廠所形成的完善的服裝生產鏈路是SHIEN實現“極致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然而,2021年,勞工觀察組織Public Eye在一份調查報告中指出,SHEIN使用的部分工廠是不符合ESG標準的。有工人表示,他們每周工作75小時的工作,每月只有一天的休息時間。
也是這一年,路透社報道稱,SHEIN在官網中聲稱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認證,且符合SA8000等國際組織制定的嚴格勞工標準,但ISO和制定SA8000標準的社會責任國際組織(SCI)都否認這一點。
同時,SHEIN沒有按照英國和澳大利亞法律要求,在官網完整披露相關供應鏈信息。
為此,SHEIN 第二季度在美國游說活動上就花費了 60 萬美元。但兩黨議員已致函謝因,并表達了對該公司可能在中國新疆地區使用強迫勞動的擔憂。
這筆游說費用的增加,也證明了SHEIN確實在進行一場為了在美國市場上市而提前打起的戰斗——希望能改善華盛頓和美國公眾對其的企業形象。
一切為了上市,都不容易!先是肉身逃離中國再轉移總部,盡可能斷絕國內使用新疆棉原料商的合作,同時要求其他合作商在兩個平臺二選一。
眼見如此,美國佬仍不滿足,還擔心數據安全。SHEIN又回應:該公司將美國數據存儲在微軟和亞馬遜云服務中,也就是在美國境內的數據中心。
《灣流經濟評論》可以想象,要是美國佬像川普一樣高喊“制造業重回美國”,估計SHEIN也會隔著太平洋呼應:I'm Coming!
為了上市,為了漂亮的增長曲線,SHEIN開始“逃離中國”。不好意思,你忍一下。
當然,SHEIN自己有另外一種解釋。就像馬塞洛·克勞爾說:“說我們正在遠離中國并不公平,我們只是為了盡可能接近我們的客戶”。
看到這里,你還相信SHEIN所做的一切只是為了接近客戶,而不是搬到客戶家里去嗎?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