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L6:有點驚喜但不多快訊
4月18日晚,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帶著L系列的“神秘新成員”理想L6重回大眾視野。
作者 徐帥
4月18日晚,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帶著L系列的“神秘新成員”理想L6重回大眾視野。
這是繼3月1日理想MEGA發布會后,李想又一次站在輿論中心,短短五十天,不管是行業市場還是理想自身,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與上一次的躊躇滿志不同,這次新車上市,李想變得更加低調。在理想L6的整個前宣周期內,李想微博全程保持沉默,發布會上,他也只是匆匆錄播了幾分鐘,然而這并未減少行業內外對這款新車的關注度,反而引發了更多的好奇。
車市競爭如此激烈的時間節點,理想L6要憑借哪些賣點,帶領理想重回巔峰?混沌的市場現狀下,消費者和資本市場會給出怎樣的回應?理想MEGA失利后,李想所說的“實事求是,知錯就改“在L6身上有體現嗎?隨著發布會鐘聲敲響,謎底逐漸揭開。
價格揭曉,市場反應分化
這是一場幾乎沒有秘密的發布會,在正式發布之前,除了最終售價,理想L6的街拍照片已經廣泛傳播,其外觀、配置、電池、智駕等信息早已為人們所熟知。
發布會上,最受關注的價格也終于公布。理想L6 Pro售價為24.98萬元,理想L6 Max售價為27.98萬元,下周將進行小批量交付,5月開啟大批量交付。
從產品本身來看,理想L6確實有著不少亮點。它延續了理想L系列車型的設計風格,簡約流暢的車身線條和貫穿式的腰線搭配隱藏式的門把手,展現出一種時尚而又不失大氣的感覺。同時,其車身尺寸雖然比L7小了一圈,但在中型SUV中仍屬佼佼者。
配置上,理想L6也是可圈可點。全系搭載8295車機芯片、Nappa真皮座椅、兩排四座加熱通風按摩等豪華配置。Max版更是配備了帶激光雷達高階智駕、鉑金音響和后排壓縮機冰箱等。
此外,理想L6在駕駛輔助、續航里程、動力性能等方面也有著不錯的表現。
駕駛輔助方面,Pro車型標配AD Pro,標配高速智能駕駛NOA。Max車型標配AD Max,提供終身免費試用的城市智能駕駛功能,城市NOA全國都能開,并新增代駕指揮功能。
續航方面,理想L6標配36.8千瓦時磷酸鐵鋰電池,CLTC純電續航212公里,WLTC純電續航182公里。開啟強制純電,電量最低可以使用到3%,搭配60升油箱,CLTC綜合續航1390公里,WLTC綜合續航1160公里。1.5T四缸增程器,WLTC油耗6.9升/100公里。車外3.5千瓦對外放電,隨車附贈轉接頭。
動力性能方面,理想L6標配雙電機智能四驅,前后雙電機總功率300千瓦,總扭矩529牛米,0-10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5.4秒。前后軸驅動力分配可以在10:90到50:50之間快速切換。標配前雙叉臂+后五連桿獨立懸架,標配CDC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舒適度支持2種模式各3檔調節,共6個選項,兼顧操控與舒適,路面沖擊化解能力出色。同時標配前風擋、側窗、全景天幕雙層夾膠玻璃和靜音輪胎。
作為理想汽車首款定價在30萬元內的車型,理想L6無疑承載著巨大的市場期待。然而,發布會后,消費者的反應卻呈現出鮮明的分化態勢。有些人對這款新車贊不絕口,認為其配置豐富,價格合理;而另一些則對價格表示疑慮,認為在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廝殺最激烈的20萬到30萬區間,理想L6的定價,競爭力比較有限。
月銷不能低于2萬輛
作為理想汽車目前售價最低的車型,L6所要承擔的銷量壓力不可謂不大。
今年3月,理想共交付新車28984輛,同比增長39.2%;第一季度共計交付80400輛,同比增長52.9%。
盡管同比增長勢頭強勁,但棘手的是,從今年伊始,理想汽車便一直遭受問界的強烈競爭壓力,連續三個月丟失了此前穩固占據的新勢力品牌月銷冠軍地位。1月、2月均屈居第二,理想原本想在3月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沒想到MEGA上市后完全沒有進入預定“軌道“,甚至對原本的L系列都產生了一些“反噬“效果。
之后,理想將2024年全年銷量目標從原來的80萬輛,調整到了56萬至64萬輛,預估全年增長率為50%-70%。以此目標計算,減去前三個月共銷售的8.04萬輛,接下來理想的每月銷量需要達到最少5.3萬才能勉強實現年度目標。考慮到后續純電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問題,L6的每月銷量至少不能低于2萬輛。
但L6的售價能否支撐理想在內卷最嚴重的20萬元至30萬元區間拿到競爭優勢?答案恐怕并不樂觀。盡管L6是理想L系列中最具性價比的一個,但與其他品牌同價格段產品對比的時候,理想L6的價格優勢并不明顯,高度內卷的市場里,理想L6的或許很難再像當年的L7一樣獲得“水桶車“的評價。
相比于理想L7、L8所在的30萬以上的乘用車市場空間,20萬~30萬元價格帶的乘用車市場空間更為廣闊,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也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理想L6價位所處的細分市場存在包括特斯拉Model Y、問界M7、問界新M5、嵐圖FREE、領克08等競品車型。
其中,問界M7是理想L6當前最為直接的競爭對手。今年3月,問界品牌全系交付新車約3.17萬輛,連續三個月奪得中國新勢力品牌銷量冠軍。其中,問界新M7在3月交付新車近2.46萬輛,上市累計交付量超過12萬輛。
除了要和問界M7打擂臺,理想L6還要抵御幾天后即將上市的問界新M5帶來的沖擊,理想L6發布會的前一天,問屆新M5僅憑一張海報就獲得萬輛訂單,“搶單“意味明顯。4月份,問界和理想的“貼身肉搏“結果,決定了問界和理想接下來的排位座次。
“超級產品經理“光環消散?
自MEGA失利后,理想汽車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反思與改革,從李想朋友圈事件,到內部信事件,再到后來的組織機構調整,一系列動作都充分展現了理想汽車逐步向務實的工作態度和發展方向邁進。
內部改革行至何處,這場反思對后續理想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是否有提升?或許是外界對這場發布會的關注度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但從結果來看,L6的整體表現反而加速了李想身上“超級產品經理“光環的消散。
發布會上,李想表示:“理想L6的推出源于消費者真實的需求。我們用超過3年的時間研發,確保最高品質的要求,用心打造出這款30萬元以內最具用戶價值的產品——理想L6。”
這段發言與李想發布其他L系列車型時的說法并沒有太多不同,但這一次,同樣的說辭似乎很難再一次說服觀眾,不少消費者和業內人士質疑,這幾乎稱得上是“復制粘貼“的造型設計使得理想L6就像是一個尺寸更小的、價格更便宜的、減配版本的理想L7。這種做法究竟出于對市場的精準洞察,還是為了在設計上“偷懶“并降低成本?就算不是“偷懶“,過于同質化的產品,L6最先沖擊到的會不會是自家的L7?
市場的擔憂傳遞至資本市場,發布會次日,理想汽車港股股價再次出現大幅調整,截至發稿,理想汽車股價跌超7%,投資者對這款新車的態度可見一斑。
同時,理想官方仍未公布理想L6的銷量數據,這或許是因為理想正在貫徹內部信所說的“降低銷量的預期,聚焦用戶而非競爭“,但更大的可能性是,理想L6的銷量表現不夠優秀。對于這個從未進入過的20-30萬元的新銷售區間,理想或許需要做更多功課。
一直以來,與其他車企義無反顧的投身價格戰不同,理想汽車展現出了強烈的既想要保持高毛利,又希望銷量持續攀升的野心。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的市場下,理想的對手并不是自己,車企定價需要跳出自身的財報桎梏和品牌形象約束,對市場的競爭烈度有更清晰的感知。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