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個手辦也有“科技與狠活”?泡泡瑪特能否出手管管|消費探照燈快訊
一個龐大的群體正在為那些小小的潮玩手辦而買單。“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去年賣出63億元,凈賺11億元,同比實現翻番,更有10個IP銷售額過億元。
一個龐大的群體正在為那些小小的潮玩手辦而買單。“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去年賣出63億元,凈賺11億元,同比實現翻番,更有10個IP銷售額過億元。然而,強大“吸金”能力的背后卻潛藏著不少問題。去年11月,羊城晚報曾接到消費者投訴,推出報道《被指品控售后都惱人泡泡瑪特盲盒未拆出驚喜反掉“坑”?》,近日又有多名消費者向記者反映,泡泡瑪特“一娃難求”、“科技與狠活”泛濫、“黃牛”加價出售倒賣,不少普通玩家直呼“希望平臺出手管管”。
羊城晚報2024年6月27日A10版版面圖
“科技”大行其道
“我可以輸給線下排隊的黃牛、可以輸給熬夜蹲庫存的黃牛,但我不愿意輸給外掛。”陳先生是一名潮玩手辦愛好者,也是入坑4年的泡泡瑪特玩家。潮玩手辦,是由設計師創作,將藝術、潮流、繪畫、雕塑等多元素的理念注入其中的玩具、工藝品或收藏品。4月25日晚,泡泡瑪特CRYBABY x飛天小女警系列-搪膠臉毛絨盲盒線上開售,他點進小程序后頁面卻直接白屏,無法下單也無法付款。等到小程序恢復如常,該限量款盲盒顯示已售罄。就在第二天,玩家群里流傳出了兩張圖片和一段錄屏,證實了陳先生的猜想——“那段時間‘科技’上場了”。
泡泡瑪特THE MONSTERS系列
何為“科技”?陳先生向記者發來了上述材料,其中一張照片,20余臺手機屏幕均統一顯示了泡泡瑪特948元微信支付的頁面,即12個飛天小女警盲盒(79元/個)的總價;另外一張圖片,則是多個訂單詳細信息的表格,付款為474元(6個盲盒的總價),時間為“2024年4月25日 22:22:39”,狀態為“付款成功”。視頻錄屏的內容更加直觀,普通玩家和“科技”壓根不在同一起跑線上,在盲盒尚未開售時,已經有人可以提前進入支付頁面了。如果大量賬戶同時提前進入,則有可能造成小程序的卡頓白屏。
20余臺手機屏幕統一顯示已支付(受訪者提供)
“有人專門寫了搶購的代碼軟件,就是俗稱的外掛,普通玩家是真的買不到。”根據陳先生等多名玩家提供的線索,記者在相關平臺上發現,有用戶發帖展示使用程序腳本的搶購截圖,并表示可以提供“服務”,還有的直接公開“教學”、傳授“科技”。
使用“科技”的訂單信息表格(受訪者提供)
在閑魚平臺上,一名賣家發布了名為“泡泡瑪特科技全國通殺”的寶貝。記者以買家的身份與其聯系,對方直接表示“BP一條20元,科技暫時不接了”。據該賣家介紹,BP指提前進入頁面用于搶購和撿漏,他們會發送訂單提交和確認店鋪的教程,需要用戶自行手動操作;科技更為自動和高級,指“全國所有門店補貨后科技搶購”,當搶購成功后會收到公眾號推送提醒付款,要注意的是,兩分鐘內就要付款成功。
閑魚平臺上有賣家推銷泡泡瑪特“科技”(平臺截圖)
該賣家還透露:“科技是我們一手代理并找作者定制的(腳本),已經干了十幾萬(元)了。以前堆過幾千個號,付款率太差了,容易跑單,利潤還要分出去,所以自己弄,不另外接單了。”
閑魚平臺另一名賣家發布了“泡泡瑪特最新搶購科技秒下單帶監控”的寶貝,并配上“搶購程序”界面截圖,左側是掃碼登錄、檢測、商品加載、啟動線程等跑程序的動態,右側是配置詳情,可選擇商品ID、定時時間、門店地址等信息。該賣家表示:“科技2000元。閑魚下單發軟件,遠程看后確認收貨,使用時間為半年。”
一名從事程序開發的業內人員告訴記者:“在手速這方面,人靠的是神經反應,而軟件程序是基于預先設置流程進行批量注冊登錄搶購等操作,快速、瞬時、批量對指定商品、服務進行哄搶,運行速度遠遠超過人,搶購成功率自然也高得多。”
無故“退單”“封號”
除了與“科技”斗智斗勇外,有時即使搶購成功,也會遭遇無故“退單”。
由于官方渠道經常顯示“已售罄”,馮小姐加入了泡泡瑪特上海新天地門店的官方微信群,以便接收最新的到貨通知。5月7日下午3時40分,店員發布了THE MONSTERS春天野在家系列的搪膠毛絨公仔掛件補貨到店的群公告,她即刻打開小程序下單了兩個,并支付了318元。
沒高興一會,馮小姐就收到了退單通知,訂單頁面顯示“已取消”,門店拒單原因為“庫存不足已退款”。令她不解的是,當時下單并沒有任何庫存不足的提示,還在沒有告知的前提下系統自動取消,究竟是真的超售還是另有貓膩呢?
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留意到,與馮小姐遭遇同樣情況的消費者不在少數,還有部分玩家經歷了被封號的操作。同樣是在5月7日,來自廣州的何小姐看到泡泡瑪特永慶坊門店微信群的補貨消息,店員在群里兩次提示“系統預計會有延遲,辛苦耐心刷新”,她按照店員所說一直刷新了二十來分鐘,好不容易進入購買頁面,下單時顯示“訪問異常,請稍后再試”,導致最終無法購買。
下單頁面顯示“訪問異常,請稍后再試”(受訪者提供)
經過多方渠道反饋,泡泡瑪特客服的解釋都是統一的話術:“由于該賬戶出現了異常高頻訪問服務器的情況,系統為保障產品發售的公平性,觸發了自動保護功能,您可以更換其他賬號嘗試。”
泡泡瑪特客服回復(受訪者提供)
何小姐告訴記者:“我是2019年入坑的,只是個普通玩家,不存在使用作弊軟件購買,結果卻被封號了,好不容易累積的等級和積分都沒有了,我哪有那么多精力再搞新的賬號。”無奈之下,當天她在12315程序上發起投訴,反映了天津泡泡瑪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限制賬號購買的問題。直到數天之后,她的賬號才得到了解封,但此時已錯過了門店上庫存補貨的時機。
上述接受采訪的陳先生也向記者反映了相同問題:“我也試過被平臺無緣無故封號,但很奇怪的是,賬號只是不能購買熱門款和上新款,其他普通日常款卻能正常下單。”
加價倒賣成“生意”
頂著“潮玩第一股”名號的泡泡瑪特,在今年3月發布了2023年財報。去年實現營收63.01億元,同比增長36.5%;調整后凈利潤11.9億元,同比增長107.6%;銷售額過億的藝術家IP達到10個。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泡泡瑪特中國港澳臺及海外業務收入10.66億元,同比增速高達134.9%;同年,線下門店首次進駐法國、馬來西亞、泰國及荷蘭,全球門店單日銷售額紀錄數次刷新。
泡泡瑪特備受追捧,直接催生了“黃牛”們的熱情。為了深入了解這門“生意”,從5月初起,記者進入了多個泡泡瑪特交流群和廣州門店官方群,每天群聊消息達到了數百條,其中不乏來自全國各地的收貨、出貨,流通價格比官方售價高出不少;還有的明晃晃分享付費“科技”,組織群友一起合作搶購。
泡泡瑪特交流群內不乏各種收貨、出貨信息(群聊截圖)
一名群友向記者分享了他的“戰績”:之前上“科技”搶了20多只春天野毛絨公仔,官方售價是499元/只,曾一路炒到700元以上,當時就賺了將近4000多元的純利潤。這些公仔的流向大多是得物、千島等交易平臺,或是泰國等東南亞客戶。“很多熱門款在國外是供不應求、發售即秒空,但最近熱度下來了,價格回落,所以我們只盯現貨,否則預售‘期貨’周期長沒有肉(即利潤的意思)”。
泡泡瑪特交流群內不乏各種收貨、出貨信息(群聊截圖)
“科技”大行其道、正常玩家“一娃難求”、“黃牛”加價倒賣……對此,有玩家呼吁泡泡瑪特平臺出手管管,“或許增加一點點機制,就可以對普通玩家公平一些。建議實時監控并攔截惡意‘外掛’行為,對線上線下‘黃牛’多加管控;在線搶購的時候,小程序也可以增加短信驗證或者滑塊驗證等”。
組織群友合作“科技”搶購(受訪者提供)
針對上述問題,記者通過郵件、客服熱線等渠道聯系了泡泡瑪特。6月26日,記者接到泡泡瑪特的工作人員電話反饋:“針對反映的情況已進行記錄和關注,協助反饋到有關部門。”截至發稿時止,暫未收到再進一步的官方回復。
文、圖|記者 黃穎琳
1.TMT觀察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
2.TMT觀察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TMT觀察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TMT觀察網或將追究責任;
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TMT觀察網編輯修改或補充。